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基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形递归模型Pm=P1r1-mp,m=f1rm-1f及其等价形式三参数Zipf定律P(r)=C(r-α)-dz提出关于城市位序-规模分布的多分形模型,得到多分维谱的二标度表达形式Dq=ln[pq+(1-p)q]/[(1-q)lnrf],这里p=P(2)/[P(2)+P(3)]为概率尺度(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城市的位序,为对应城市的人口);然后借助Legendre变换给出相应的参量表达,包括质量指数τ(q)、关于质量的Lipschitz-Hlder指数α(q)以及指数支集的分维函数f(α).导出关于城市体系人口分布的空间维数谱模型Dp(q)=DqDf以及有关的参量表达式,实现了区域城市人口多分维的可计算性.多重Zipf维数模型不仅可以有效地统一中心地的等级阶梯与位序-规模法则反映的连续分布,而且可以揭示城市体系演化的更多信息和隐含法则.以美国城市体系(1998年的数据)为实证对象,给出了城市规模分布的多分维Dq以及f(α)曲线等部分数值和图谱.  相似文献   

2.
根据分形理论和维数合成法,可算出陕北地区城镇体系位序——规模分维数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计算结果表明,陕北地区总人口分布相对合理,非农业人口分布不太合理,城镇人口分布和理想分布差距较大,而且这个差距具有变大的趋势。对此,可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维数,构建对应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以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模型为基础,建立城镇体系发展的数字化规划模式,使陕北地区城镇发展模式与地貌形态、人口分布和经济结构相适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等级体系的多分维谱:数学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彦光  刘继生 《自然科学进展》2002,12(12):1291-1295
从广义Beckmann-Davis模型出发,构建了关于城市等级体系的多分形模型,据之可以深入探讨城市地理系统的空间复杂性.以r f 表示城市等级体系的数目比,令p=P(2)/[P(2)+P(3)],则有p -τ(q) +(1-p) -τ(q) =r q f ,求导可得Lipschitz-H⒐lder指数α(q)=-r q f lnr f /[p τ(q) lnp+(1-p) τ(q) ln(1-p)],然后借助Legendre变换得到多分维D q 和α(q)支集的分维函数f(α).由于上述模型包含超越方程,基于多重Zipf维数模型提出了计算城市等级体系多分维谱的对称转换方法.以美国城市体系为例,对数学模型和分维计算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增加图像大小调整模块,根据所选标尺的大小,在二值图的右边和下面补充最少数量的背景色,使得二值图正好能被标尺正方形完全覆盖,改进了二维数字图像计盒分维的计算方法,并利用Matlab实现了分形图形计盒分维的更精确计算.利用改进的程序对8代Koch曲线计盒分维的计算证实了该程序的有效性.XRD谱线具有某种自相似性,利用该程序计算出了合金NdAlSi的XRD谱线的计盒分维值,发现该合金的XRD谱线的分维是1.1484,因而证实了XRD谱线具有分形特征.XRD谱线分维计算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影响合金XRD谱线的因素与XRD谱线分形的关系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形的福建省城市规模分布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形理论研究福建省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自相似性质和特征,借助分维及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度指数分析福建省城市体系等级结构演化的动态特征,运用R/S分析方法对城市体系演化趋势作出预测,结果显示福建省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有持续上升的趋势.论述了分维值上升的利弊,并根据分形优化原理提出改善福建省城市等级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分形理论建立了岩土体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分维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通过二维数字图像技术估算岩土体在三维空间的分维数.证明了岩土体的颗粒分布分维数与孔隙分布分维数在有限尺度范围内能同时存在,并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式.黏性土的微观结构实验数据表明:通过此关系式可有效估算孔隙分布分维数.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孔隙面积分布的颗粒分布分维数的计算方法,以Sierpinski地毯模型为实例证明了该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维像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红外图像的特点及分形分维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分维像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用滑动窗口在红外图像上滑动,根据分形布朗运动计算出窗口分维作为该窗口中心像素的分维,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图像每一像素的分形分维,并以此为元素构造成分维像.在分维像中,人造目标的分维值小于自然背景的分维值,适当地选取阈值就可以把目标检测出来.实验结果表明,用分维像的方法检测红外目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S600数字图像处理系统提取球墨铸铁断口纵剖面线,根据经典的Mandelbrot分形模型和Underwood修正分形模型对其分形特性进行了研究;为了揭示更丰富的断口特征信息,提出了纵剖面线分维谱模型及有关特征参数,在全尺度范围内研究了三种球墨铸铁断口纵剖面线分形分布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以街道(乡镇)为单元,对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1994-2002年的人口资料进行研究,测算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D0)和相关维值(D2)以及相应的相关系数,发现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人口分布分形性态明显,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分布分维值呈现不同的时间演化趋势,利用分形很好地解释了上海市及其典型区县当前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同时本研究也涉及人口分布数据分形处理的误差和及其影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渝东北三峡库区11个区县为例,基于分形理论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方面,计算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角度,计算了其空间结构的关联维数.结果表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体系存在空间分形结构和分形特征;城镇体系首位城市万州的垄断特征不明显,中间位序城市数目较多,人口分布比较均衡;城镇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空间关联程度一般.最后基于分形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从优化区域内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角度,提出了培育万州增长极、开发沿江城镇带、建设特色小城镇和完善交通与信息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以河南省北部为研究区,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性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城镇体系是地球表面分形支体上发育的多标度分形系统。计算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的多分维Dq和奇异谱f(a)在参数q≈-1处发生了标度间断,多分形测度只在q∈[0, +∞)范围内发育,当q≤1时,标度紊乱,f(a)函数和Dq谱均不收敛,从而证明:多分形是由单分形演化而来,城镇体系的多分形结构是由测度集中区向测度疏散区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另外,从人地关系、系统演化以及测算方法等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黄金碧  金晓斌 《河南科学》2009,27(12):1602-1607
选取体现城乡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对比差异的指标构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各省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根据所得城乡统筹发展指数,运用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进行逐步回归,研究多指标下的新型城镇化和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加剧城乡收入差距,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且间接削弱了房价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区域方面有较大差异性,中西部房价上涨加剧城乡收入差距,东部和东北地区房价的上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抑制了城乡收入差距,东北地区则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城镇化转型力度,出台政策调控房价,促进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4.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鉴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特征,认为其自由度高、生态脆弱、城乡相互作用强烈、生态经济要素水平梯度大,不仅土地生产力高,而且可能引起严重的资源冲突,导致相关生态经济问题和农地城市流转;提出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的目标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土地管理的原则为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与城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化还要走很长的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对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体育必须协调发展.据此提出:建立覆盖农村的各级政府体育财政制度;优先发展农村体育服务业;加快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步伐,扩大其对农村体育的辐射作用;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广泛开展农村体育科学普及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提高农村体育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城乡体育交流,实现城乡体育等值化;实施城市反哺农村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城市化概念中的“大城化”“入城化”“能城化”等误区的梳理,提出城市化就是农村与城市在功能上逐渐一致的过程,农村与城市只是“空间区域”的代名词。对于中国的城市化,可通过小城镇建设、都市圈发展、城市群带动以及区域功能均衡化等模式来加以推进;要保证这些模式的实施,还需要对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方面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财务丑闻频繁爆发,揭示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直接或间接导致内部管理不完善,企业亟需健全及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披露水平。选取2013-2015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4046个观测值为样本,探究股权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相关性。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控股股东性质的国有化,限制畸高的股权集中度,保障合理的股权制衡度,引入机构投资者适当持有企业股份能够有效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分析--以宝鸡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层面上重新认识和界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然后以宝鸡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城乡一体化既是一个发展过程,又是城乡关系演变的最终目标;(2)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在不同历史阶段其作用机制和形式不同;(3)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互动是宝鸡市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运用墒权灰色关联模型对2003-2013年河南省健康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借此分析河南省健康城镇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发现:河南省健康城镇化空间格局总体变动不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中西高—东南低"的特点;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及资源环境子系统对健康城镇化发展影响较大,人口城镇化子系统对健康城镇化的影响在逐步减小,城乡统筹子系统则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借鉴工业化国家战后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城镇化模式因城镇化水平而变,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如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进的城镇化,代表的是一种"工业文明"而非"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河南省城乡发展情况指出,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建设和发展乡村,并要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开放性思维,从要素重组和功能提升的角度,重新寻找城镇化的动力和发展路径.在将"区域"视为一种在更大尺度上协调城乡不同建设活动的背景的情况下,提出把城乡社区一起,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的初步思维框架,并针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区域城镇"的3种表现形式.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模式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