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报导了2-氯苯甲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Cu(Ⅱ),Zn(Ⅱ),Co(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谱、摩尔电导等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抗菌活性试验表明,4种配合物对浅部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简称为L4)和NiCl2·6H2O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个新型双核Ni(Ⅱ)的配合物[Ni2(L4)4Cl4·(H2O)2]·(CH3CH2OH)2 (L4=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对该配合物进行光谱和结构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得出结论:新型双核Ni(Ⅱ)的配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6.4266(4)?,b=33.732(2)?,c=17.3649(12)?,α=90°,β=89.708(1)°,γ=90°;V=3764.4(4)?3,Z=2.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得到了两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Cd2(HPIDC)2]n(1)和[Cd(H2PIDC)2]n(2)[H3PIDC=2-丙基-4,5-咪唑二甲酸],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脱两个质子的配体以μ4方式与金属配位使配合物形成三维结构;而配合物2中脱一个质子的配体以羧基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剂热方法,利用柔性的配体4′-[4-methyl-6-(1-methyl-1H-benzimidazoly-l-2-group)-2-npropyl-1H-benzimidazolylmethyl]-biphenyl-2-carboxylic acid(HL)制备了一个新颖的配合物{Cd(L)2}n(1).配合物1是二维网状结构,并且在氢键和π···π键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在室温条件下,配合物1和配体比较,表现出了较弱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3种二茂铁基氨基醇2-羟基-2-二茂铁基丙胺(FcM)、2-羟基-2-对甲氧苯基-2-二茂铁基乙胺(Fcp-MOB)、2-羟基-2-对氯苯基-2-二茂铁基乙胺(Fcp-CIB),使之分别与氯化汞反应,生成3种新型汞(Ⅱ)配合物Hg(FcM)Cl2、Hg(Fcp-MOB)Cl2、Hg(Fcp-ClB)Cl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对新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初步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甘草酸分别与ZnCl2,MnCl2反应,合成甘草酸锌、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和电导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ZnHG.3H2O和MnHG.3H2O.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配合物K3[Fe(C2O4)3]·3H2O,K3[Cr(C2O4)3]·3H2O,K3[Al(C2O4)3]·3H2O和K2[Cu(C2O4)2]·2H2O的热分解过程及机理。方法 采用热分析方法对这4个配合物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Ozawa Flynn Wall,Friedman,ASTME6983种方法计算出每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gA)。结果 得出了这4个配合物每一步的热分解反应,并用上述3种方法计算了每一步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论 这4个配合物第1步热分解都是失去水,但Al,Fe,Cr配合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大小与热解脱水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配合物中水分子结合的难易程度;Cu配合物脱水温度均高于Al,Fe,Cr的配合物。这可能是由于Cu配合物中两个水分子参与配位,而其他配合物中的水为结晶水的缘故。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水杨醛缩邻苯二胺Schiff碱及其Cu(Ⅱ)、Ni(Ⅱ)两种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对Schiff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在DMF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8-喹啉氧基乙酸及其Cu(Ⅱ)和Cd(Ⅱ)的两种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给予表征。确定了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N-亚水杨基β-丙氨酸铜(1)和N-亚水杨基牛磺酸铜(2)两种新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进行了指标化.两种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sal-β-ala)@H2O、Cu(sal-tau)@2H2O,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属于正交晶系,晶胞参数分别是:配合物(1)a=1.4981 nm,b=1.824 6 nm,c=2.198 5 nm;配合物(2)a=0.945 4nm,b=1.709 2 nm,c=2.225 4 n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Co(Ⅱ),Ni(Ⅱ)的氯化物和2-乙酰吡啶、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一锅煮"法合成得到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23 H22 N4OCoCl2]·(CH3CH2OH)(1)和[C23H22N4ONiCl2]·(CH3CH2OH)(2).结果 根据结构分析推测,2-乙酰吡啶、乙醇胺在金属离子模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了新的Schiff碱配体.结论 配合物的结构测定表明,新的N4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其中有3个N原子与金属配位,另有2个抗衡阴离子Cl-参与配位,配位单元呈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MN3Cl2].  相似文献   

13.
以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Cd(NO3)2·4H2O为原料,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型Cd(II)配合物[Cd2(L4)4(NO3)4](L4=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元素分析、X-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2.585(9)?,b=9.636(4)?, c=18.827(8) ?,α=90°, β=125.152(6)°,γ=90°, V=3350(2) ?3, Z=2, Dc=1.628 Mg/m3,F(000)=1 672,μ=0.722 mm-1, R1=0.0488, wR2=0.0967 (I>2σ(I)).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在517 nm(λmax) 具有强的荧光吸收.  相似文献   

14.
用5-硝基水杨醛与甘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再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和Ni(Ⅱ)分别进行反应,合成出了2种Schiff碱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综合热分析、1H核磁共振、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合成方法,合成出2种新颖的铅和镉配合物[Pb(bipy) (NO3)(H2O)]·NO3(1)和[Cd(phen)2 (NO3)2](2)(phen=1,10-邻菲啰啉,bipy=2,2′-联吡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为4配位;配合物2也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中心金属Cd(Ⅱ)为6配位;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2D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手性的S-(+)-扁桃酸(S-(+)-H2opa)和中性的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配合物:[Co(S-(+)-Hopa)2(bpp)]n (1).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C6手性空间群,P6122极性点群.bpp配体的端基氮原子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在空间三个方向均匀分布的一维链,并通过分子间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失重、磁性和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同时显示出弱铁磁和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为配体,分别与铜(Ⅱ)、钴(Ⅱ)、镍(Ⅱ)合成了三种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CP发射光谱和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2′-二硫代二苯甲酸与与铜(Ⅱ)、钴(Ⅱ)、镍(Ⅱ)形成摩尔比为1∶1型配合物,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配合物热稳定性为:镍(Ⅱ)和钴(Ⅱ)高于铜(Ⅱ).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学》2016,(6):861-865
以氮杂环化合物2-(1H-咪唑-1-甲基)-1H-苯并咪唑(imb)和芳香多羧酸均苯四甲酸(H_4btec)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Cu(btec)_(0.5)(imb)]_n(1).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由左螺旋链和右螺旋链彼此连接而成的三维结构,可以简化为4,4,4-连接的三维拓扑结构,其拓扑符号为(3~2?10~3·11)(3~2·104)(3~2?103·11).另外还对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热稳定性以及固态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验证了Cu(Ⅱ)离子的存在能淬灭配合物的荧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在铅(Ⅱ)和镉(Ⅱ)的三元配合物MLA(其中L为2,2′—联吡啶(bipy)或邻菲咯啉(phen),A为丁二酸根(suc~(2-))、邻苯二甲酸根(pht~(2-))和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npht~(2-)))中,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A的碱性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并与相应的二元配合物MA_2进行了比较,对二者的差别和某些造成复杂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含线状N4O2配位点的配体1,2-二(6-羧基吡啶-2-甲胺基)乙烷(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H2L为配体与Tb(Ⅲ)合成了环状结构的二元配合物和以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发光性质研究. 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Tb(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545 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 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