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地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龙门山茂汶推覆体和彭灌推覆体内流体特征 ,讨论了盆山间流体的温度、盐度变化规律和流体可能的流动方向。研究表明推覆体内流体的均一温度为 1 0 1 .9~ 2 2 6℃ ,压力为 1 3 .5~ 1 8.0 MPa,密度为 0 .91~ 1 .1 4g/cm3。从茂汶推覆体至彭灌推覆体 ,流体的盐度具有增高、温度总体有降低特征 ;靠近造山带一侧的盆地内流体 ,其盐度和温度明显低于造山带内推覆体中的流体。在推覆体内部 ,从推覆体前锋到主滑面流体的均一温度逐渐降低。断层是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 ,盆山间流体有运移和热交换 ,盆地流体有可能通过滑动面被带入造山带内部。  相似文献   

2.
龙门山中段川西前陆盆地初始盆山边界及其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龙门山中段造山带、前陆盆地、飞来蜂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研究,结合前陆盆地物源分析.确定了盆山转换时期川西前陆盆地初始盆山边界,重塑了盆山边界的变迁过程.研究表明,盆山转换初期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初始边界断裂为茂汶断裂,现今分布于冲断带内的飞来蜂均来自于茂县-汶川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的区域.印支-燕山期造山带向南东挤出,使位于茂县-汶川断裂带与映秀-北川断裂带问的地层发生交形和冲断隆升,形成北东向构造.作为前陆盆地基底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逐渐被抬升剥露,成为飞来蜂的源.随着造山带不断地冲断隆升,前陆冲断带向南东扩展,盆山边界由初始的茂县-汶川断裂依次向南东迁移至北川-映秀断裂、彭-灌断裂和关口-彰明断裂以东.  相似文献   

3.
胶东玲珑金矿52#脉群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东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玲珑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矿区内金矿以一组矿脉群形式产出,金矿脉受压扭性的NNE向玲珑深断裂控制,矿体分布于玲珑断裂次级的NE向断裂系中。52#脉群是矿区内代表性矿脉,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盐度低,介于3.0%7.81%NaCleqv,平均5.81%NaCleqv;成矿温度在160-405℃之间,主要在220-280℃;成矿压力在50-255MPa之间,集中在70-130MPa之间。依据Sibson等的断裂带流体垂直分带曲线,分段拟合深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成矿深度在5-12.7km之间,集中在6.8-9.5km。玲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造山型金矿类似,为中成造山型金矿,陆内碰撞造山是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与全球及胶东地区同类金矿类似,该矿床向深部有较大的延伸,包括玲珑金矿在内的胶东地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成山成盆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造山带动力学、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油气藏动力学均是地球科学的研究前沿。作者分析了三种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认为:(1)大陆动力学作用过程决定了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的作用过程;(2)造山带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性质决定了油气藏动力学的作用机制。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是由从东向西的深部多级俯冲潜滑而引起的浅部由西向东的多层次推覆而形成的,并且其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均有两个传递系统。高异常古压是上三叠统天然气运移的动力,是控制天然气运聚与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古压的演化直接控制了局部构造的成藏。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藏是上三叠统与侏罗系之间流体的跨层流动形成的。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和演化产生的挤压环境和使川西前陆盆地的被动沉降作用控制了天然气初次运移和聚集的成藏作用。60Ma以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整体抬升和剥蚀作用决定了裂缝系统的发育和上三叠统气藏的调整及侏罗系气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南洞子铜(金)矿床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43~265℃之间,均值为186℃;盐度介于1.4%~19.7%NaCleq之间,均值为9.0%NaCkeq;均一温度峰值介于170~180℃之间,盐度峰值分别介于5%~7%NaCkeq和9%~11%NaCkeq之间.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2.17‰~6.17‰之间,均值为4.39‰;5D介于-97‰~-80‰之间,均值为-89.25‰.矿石的n(^206Pb)/n(^204Pb)介于18.283~18.608之间,均值为18.474;n(^207Pb)/n(^204Ph)介于15.704~16.000之间,均值为15.861;n(^208Pb)/n(^204Pb)介于38.533~39.364之间,均值为39.032.南洞子铜(金)矿床研究表明:矿床形成温度和盐度偏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混人大气降水;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具有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沸腾作用在成矿过程中不明显,成矿可能以混合作用为主.以上研究证明南洞子铜(金)矿床类似于浅成低温热液脉状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胶东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玲珑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矿区内金矿以一组矿脉群形式产出,金矿脉受压扭性的NNE向玲珑深断裂控制,矿体分布于玲珑断裂次级的NE向断裂系中.52#脉群是矿区内代表性矿脉,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盐度低,介于3.0%-7.81%NaCleqv,平均5.81%NaCleqv;成矿温度在160-405℃之间,主要在220-280℃;成矿压力在50-255 Mpa之间,集中在70-130 Mpa之间.依据Sibson等的断裂带流体垂直分带曲线,分段拟合深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成矿深度在5-12.7Km之间,集中在6.8-9.5 km.玲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造山型金矿类似,为中成造山型金矿,陆内碰撞造山是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与全球及胶东地区同类金矿类似,该矿床向深部有较大的延伸,包括玲珑金矿在内的胶东地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高松山金矿床属典型的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为主。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将其分为3个成矿阶段:阶段Ⅰ宽脉状乳白色石英、角砾状石英;阶段Ⅱ烟灰色脉状石英;阶段Ⅲ乳白色脉状晶洞状石英-碳酸盐-萤石。均一温度为154.5~306℃,平均为229.4℃,主要集中在200~260℃之间。盐度变化于0.18wt%~4.65wt%NaCl,主要集中在0.5wt%~2.0wt%NaCl,平均1.5wt%NaCl。流体密度0.70~0.93g/cm^3,压力22.4~34.1MPa,成矿深度0.75~1.14km;氢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小,δ^18Ov—smow=2.7‰~4.1‰,δDv,smow=-117‰~-129‰,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物,且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8.
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的盆地称之为前陆盆地。近年来关于陆内(板内)造山的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前陆盆地的含义。笔者建议将毗邻大陆板内造山带的拗陷盆地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并可以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造山带向前陆区逆冲引起山麓带岩石圈的构造响应,形成前隆和前陆盆地。不同地区的前陆盆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演化阶段性也有许多差别。它们受岩石圈基底性质和大地构造位置,造山带隆升和剥蚀,前陆盆地沉积速度和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最新的方法是采用校正的构造回剥曲线、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等定量数值描述造山冲断楔和前陆盆地间的构造-沉积平衡关系,即山体隆升逆冲与盆地构造沉降的平衡,以及山体逆冲推移与盆地沉积间的平衡。南天山南麓库车陆内前陆盆地为典型的封闭系统,是理想的研究区。上述方法对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的分析表明,经过校正的回剥曲线反映逆冲和沉降更为精确。结合时间段曲线,沉积速率和区域地质资料能得出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与储油构造形成的主要时期和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晴隆大厂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晴隆大厂锑矿是西南地区大型锑矿之一。前人已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已达成共识,但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尚有争议。本文通过对大厂锑矿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与盐度、密度与压力、包裹体成分和氢氧同位素等的研究,得出大厂锑矿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129.4~214c(=)、低盐度(NaCI)0.18%~3.23%、中等密度(0.93—1.03g/cm3);流体水化学类型属F-=SO4^2- -K+-Ca+型。流体压力为超高压(103.97087836MPa);成矿流体主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地下热水,可能有部分岩浆热液的掺入。  相似文献   

10.
造山带和克拉通之间的盆地称之为前陆盆地。近年来关于陆内造山的理论进一步拓宽了前陆盆地的含义。笔者建议将毗邻大陆板内造山带的拗陷盆地命名为陆内前陆盆地,并可以与典型前陆盆地类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流体逻辑网络系统的偶然失效状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就组合网络及时序网络的各种失效状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及系统的归纳,分析了可能产生的失效状态并研究了解决方法,就此研制了分析与消除流体逻辑网络系统偶然失效状态的计算机软件。此软件采用FORTRAN77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能对大型的、复杂的网络系统进行分析与处理,其运行结果能指出网络系统的偶然失效状态及其类型,并能自动消除静态及静态逻辑型偶然失效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金属切削过程润滑特点的基础上,以四球试验机、磨擦磨损试验机和切削力测力仪为手段,考查了切削液的润滑作用,并比较了乳化液和合成切削液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不可压粘性流体动力学的理论,运用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了颗粒在非简谐运动的床面液流中的运动速度公式。该公式表明在这种运动的床面上,颗粒除作非简谐运动外,还有匀速运动,且床面振动的振幅和频率越高,颗粒运动速度越快,利用这一公式可更好地解释流膜类重选设备的分选机理。  相似文献   

14.
水力压裂过程就是地层在受到压裂液作用后裂缝向前延伸扩展的过程。水力压裂过程中,缝内流体的流动特征对裂缝的延伸和形态具有很大的影响。要确定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缝宽变化,首先应根据流体力学理论,找出缝内流体压力的分布规律,得出它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再根据岩石力学和断裂力学理论,寻求二者在裂缝宽度或压力方向的流固耦合,从而最终确定出裂缝的几何形态。通过缝内流场的理论研究,推导出了一个新的描述缝内流场的理论模型,为求解全三维裂缝几何形态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实验,对合成切削液防锈性试验方法提出疑义,并进一步详谈该试验的改进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热流体活动频繁,脉体发育。脉体中发育3种不同类型烃类包裹体,即旱期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中期液态烃类包裹体、晚期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通过对3种烃类包裹体宿卞矿物特征、均一温度测定、宿主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指出铁白云石脉的形成与岩浆成因及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石英脉的形成可能来源于深部流体。早期石英脉中富CH4气态烃类包裹体可能同样来自于深部;中期铁白云石脉中液态烃类包裹体是热事件作用中高温变质水分解并携带了围岩中烃类物质进入裂缝中沉淀而成的;晚期石英脉、铁白云石脉中气液两相烃类包裹体则代表了布达特群油气成藏时油气运移、聚集的结果。结合沉积理藏史和热演化史恢复,认为布达特群成藏时间为60- 105 Ma,即伊敏组沉积初期开始,一直延续到青元岗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流体运动能量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拉朗日型和欧拉型能量方程,并用能量方程讨论了理想流体稳定流动。  相似文献   

18.
共轭环填料的流体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φ600mm塔内测量D_g38塑料共轭环(Ⅱ)、(Ⅲ)型和D_g50瓷矩鞍等三种填料的液体分布的结果,所得结果比较好地符合Cihla和Schmidt提出的填料塔内液体分布理论模型。研究表明D_g38塑料共轭环(Ⅱ)型流体分布性能最好,(Ⅲ)型次之,D_g50瓷矩鞍最差。这进一步证明我们推荐使用D_g38塑料共轭环(Ⅱ)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在金属切削加工中切削液选用上的应用作了实例上的介绍,得出了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