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城郊结合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的指标体系,并将其用于城郊结合带(武汉江夏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评价.收集2009~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二次函数法、障碍因素诊断法等评价了城郊结合带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江夏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健康状况先上升后下降;2014年健康状况最好,但其健康等级仅为"临界状态".(2)PSR子系统指标障碍度表明,P系统的指标对江夏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影响最大,且逐年增加,增速为15.76%;S和R系统的指标障碍度持续下降,降速分别为13.64%和37.59%.(3)人口压力、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水土协调度等指标对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发展障碍较大.研究表明,城郊结合带作为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过渡区域,其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农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机制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诊断与评价。结果发现:2001-2012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从0.26增加到0.70,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压力指数略有增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均GDP、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土地市场配置程度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2年围场县的经济、水环境、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等相关数据,运用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并结合预警指数和警度标准对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警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预警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预警指数由2003年的5.278 1上升到2012年的6.809 1,处于"轻警"状态,趋于预警状态。就压力、状态、响应各子系统而言,2003-2012年围场县生态安全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预警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系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态健康研究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针对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变化,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选取了共22个指标构建了南昌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研究区2007-2017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的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在2007-2011年不断改善,但于2011年后,生态环境开始恶化,南昌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逐步增大;研究期间影响南昌市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主导因素是生态压力指数指标,其次为生态状态指数指标;在具体障碍度指标里,影响南昌市生态安全的主要有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化水平、建设用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5.
以扶余市为例,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熵权法测算得出指标因子权重,定量评价了扶余市2012—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2012—2016年间扶余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由0.177 8增加到0.192 7,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从各子系统层面分析,压力指标系统呈降低趋势,状态指标系统和响应指标系统呈整体上升趋势.(2)2012—2016年间扶余市土地集约利用PSR模型协调度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扶余市土地依旧处于粗放的利用状态,仍需进一步探索集约模式.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并从时间尺度上(1996-2005年)对南宁生态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做出了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南宁近十年的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1996—2001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02年、2004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3年、2005年处于安全状态,这表明南宁2002年以来在城市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其生态安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分析压力、状态、响应3项指标指数与城市生态安全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人文响应指标对南宁城市生态安全水平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方面构建南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析2009-2013年南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总体而言,2009-2013年南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逐年恶化趋势,由临界安全等级降为不安全等级;就子系统而言,压力子系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虽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仍处于非常不安全等级,状态和响应子系统都呈波动式下降趋势,由不安全等级降为非常不安全等级;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其中城市化率、单位播种耕地粮食产量、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水土协调度、第三产业比重、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等为主要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构建基于PSR概念模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余弦夹角值权重法与TOPSIS法客观评价各省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总体居于0.4-0.6之间,省际差异较小,整体呈中低水平.(2)生态环境现状指数普遍较低.(3)子系统空间差异大小排序为:响应压力状态.(4)制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从准则层来看,系统状态是首要障碍;从指标层来看,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是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9.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压力-状态-响应的省域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我国A级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格局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等级分部呈“纺锤形”,整体格局“东高中平西低”;星级酒店密度、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量、景区相对密度、景区规模度、“三废”排放强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等成为影响我国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提出应进一步完善、优化景区响应指标、严控或降低景区生态压力指标、提升景区空间状态指标、提高基础设施响应指标的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运用"P-S-R"概念模型,构建中山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各指标的安全值.结果显示,2006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状态、人文响应子系统的安全值分别为0.160 1、0.267 7、0.273 6.中山市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701 4,属于"较安全"级别.表明中山市的生态环境系统在人文响应子系统的良好控制下状态较好,生态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较小,"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处于相对协调的状态.但该值也濒临"临界安全值"等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景观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6年-2015年《云南省统计年鉴》以及2006年-2015年16市州年鉴为数据来源,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指标数据,预测了云南省16个市州2015年-2020年的数据,借助状态-压力-调控模型构建水生态系统、大气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生物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组成的城市生态系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以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评价值。分析得出云南省16市州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整体上趋于正向发展,有的市州城市生态系统安全处于持续恶化状态,有的市州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持续向理想状态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持续正向发展和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持续恶化的市州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聚集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甘肃省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91~2003年甘肃省14个地区和86个县2级行政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预算值,并预测了各县级行政区域2004~2015年的各项数值.结果表明1991~2015年甘肃省各地、县的生态承载力供求差距均逐年拉大,大部分地区、县的生态承载力需求已经超出了生态承载力供给,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全省86个县1991~2015年的人均生态预算值进行空间插值,在时、空尺度上对该省人均生态预算值的空间格局与时空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所得空间插值图表明1991~2015年甘肃省人均生态预算值的空间格局极不平衡,整体呈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递减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省以及各地、县人均生态预算均呈逐年降低趋势,且省内不同区域人均生态预算值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差异较大.要遏制这种趋势的继续发展,甘肃省必须在逐渐减少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消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垫江县生态安全状况,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模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基于可拓云模型建立了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评价垫江县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并对其202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预警。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垫江县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高,2008-2010年、2012-2015年皆处于蓝色预警状态,但发展趋势呈下滑状态;(2)在影响垫江县生态安全的指标中,人均GDP、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保投入强度、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的变化最为剧烈;(3)预测2020年垫江县的生态安全处于为黄色预警状态,人口和环保投入强度将成为影响垫江县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可见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能为垫江县的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对垫江县生态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一直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热点.本文针对重庆直辖以来的土地资源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土地资源的“P-S-R”模型,由“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系统”构建的24个正负向指标组成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对重庆市2003-2011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经历了急速恶化后缓慢改善的过程,呈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总体来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要改善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状况,本文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加强保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数学模型,对2003-2010年梅州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梅州市在2003-2010年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2008年安全等级为Ⅲ,处于临界安全状态.2009、2010年安全等级为Ⅱ,处于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内在关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省会城市2011年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测度.采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定量评价了各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压力,用系统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之间的协调性,用灰色关联与相关性分析了相对发展度与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两大系统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性及相关性.结果显示:(1)我国城市化质量整体不高,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城市化质量东部高于中部高于西部,且综合得分高的城市发展并不全面.(2)城市化质量、生态环境压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不能片面的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3)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相对发展度水平不同,人口密度、经济扩张和推进程度以及环境污染程度是差异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作为人口高度集聚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更加脆弱,因此,探讨城市生态安全问题也尤为重要.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2001年至2012年杭州市的生态安全状况,指出影响杭州市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的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安全状态,但仍然面临较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其变化时间动态特征的分析,应用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组建了GM-ANN预测模型,以甘肃省为例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9年期间,甘肃省的生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人均生态足迹为1.51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077 hm~2/人,人均生态冗余为-0.44hm~2/人.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和2020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足迹将分别达到2.503 hm~2/人和2.870 hm~2/人,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将分别降至0.985 hm~2/人和0.930 hm~2/人,人均生态冗余则分别为-1.518hm~2/人和-1.940 hm~2/人.这说明未来该省生态经济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急需调整经济结构与消费模式,以降低其人均生态足迹和增加生态冗余值.另外,通过内插拟合能力检验分析证明,新建立的GM-ANN模型与常用的GM(1,1)模型相比,可使预测精度提高1.7%,在分析和预测不确定系统中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GM-ANN模型在研究生态足迹动态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时间序列动态分析——以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压力一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包括3个子系统共23个指标,并应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对福州市1996~2005年的城市生态安全进行了时间序列动态分析.通过时间序列的分析得出近十年福州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态安全状况的发展趋势,即整体安全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生态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评价结果与福州市近十年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该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利用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甘肃省2010—2019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了影响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10—2019年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仍处于超载状态;水资源子系统对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影响最大,其中人均水资源量和产水模数是最主要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