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是LUCC研究的主要突破口.PSR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土地利用过程中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协调度函数,从时空角度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以来,15个副省级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呈非严格的增长趋势,空间上呈不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与PSR系统内部协调度呈正相关关系,即PSR系统内部协调性越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反之亦然.(3)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经济因素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是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科学、定量地评价土地利用协调度,为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土地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计算指标权重,建立一个评判指标体系———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评价模型,再根据柳州市2008~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评价柳州市土地利用协调度。【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与柳州市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结论】PSR模型可科学、定量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协调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发展状况,推动城市健康发展.采用基于TOPSIS算法的PSR模型,根据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三个准则层,选取18个指标层构建指标分析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各指标贴近度,同时根据生态阻力诊断模型计算出各指标阻力指数.结果表明:(1)2005-2015年,系统压力贴近度,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走势;系统状态和系统响应贴近度呈上升发展态势,各子系统贴近度主要位于0.40~0.60之间,处于临界状态.甘肃省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由不安全状态转变为临界状态,系统安全性越来越好,但是贴近度均未超过0.7,距最优贴近度仍有一定的差距.(2)2005-2012年,障碍度较大的指标主要有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障碍因子主要集中状态和系统响应方面;2013-2015年,障碍度较大的指标主要有城市生态用水量所占用水总量比值、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城市化水平等,障碍因子主要集中于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方面.(3)决策部门应从城市人口布局、城市绿化、城市水资源等方面制定更加精确、严谨的政策和措施,缓解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基于PS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系统健康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类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机制有着重要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诊断与评价。结果发现:2001-2012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从0.26增加到0.70,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状态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压力指数略有增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地均GDP、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土地市场配置程度等是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5.
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衡量地区土地利用是不是可持续的,就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定量的科学评价.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信息熵、均衡度和集中度等指标研究福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及结构变化;然后从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综合集成赋权法对福州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内福州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值处于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扶余市为例,基于PSR模型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值进行熵权法测算得出指标因子权重,定量评价了扶余市2012—2016年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2012—2016年间扶余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由0.177 8增加到0.192 7,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从各子系统层面分析,压力指标系统呈降低趋势,状态指标系统和响应指标系统呈整体上升趋势.(2)2012—2016年间扶余市土地集约利用PSR模型协调度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扶余市土地依旧处于粗放的利用状态,仍需进一步探索集约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入手,将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s)-响应(Response)模型引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并以西安市为例,对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4年西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递增趋势,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标准值尚有较大的差距,其进一步提升的潜力空间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土地利用结构紊乱、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突显的问题,提出通过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来有效引导土地合理利用,提升土地资源长期效益;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基本内涵出发,构建基于三角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库区重庆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不断提高,整体变化过程为"不健康-亚健康-初级健康";系统健康状态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为渝西及渝东南高于渝东北;健康状态的变化趋势整体良好,主要以初级健康(T1、T3)的变化趋势为主;研究结果可反映本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态的发展态势,实现土地利用系统内部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9.
以福州市为例,运用GIS和RS技术进行城市扩展研究,引入紧凑度指数、城市扩展速度指数和城市用地与人口增长弹性系数进行城市扩展特征分析;采用基于PSR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引入协调度以评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质量;进一步讨论城市扩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整体性和层次性角度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研究结果知:①福州市建成区面积由1989年的75.61 km2增长到2009年的183.21 km2,增幅为1.42倍;②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得分逐年上升,由1989年的40.56增加到2009年的80.56,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扩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密切关系,构建的土地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洋对于人类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调节全球气候,而且在提供食物、生计和娱乐方面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上海作为全球特大沿海城市,有必要弄清其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趋势和现状,以及城市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本文对比了"海洋健康指数"(Ocean Health Index,OHI)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这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完成了对上海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趋势及现状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以来,上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在改善,2015年呈亚健康状态.相对而言,"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更适用于上海海域.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洪山区土地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界定了城乡边缘区的范围和涵义,指出了城乡边缘带的过渡性和动态性实质,探讨了城乡边缘带在城市系统中的主要功能,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在对土地详查变更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的总体结构和地域结构,阐明了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城乡边缘带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城市边缘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有经济敏感性、社会敏感性和环境敏感性 ,空间利用方式变化最大的地域实体。文章在阐述大城市边缘区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论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构架 ,以探求大城市边缘区未来进一步合理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法,对广州市1990、2000及2009年的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单核心”扩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点-轴”扩展模式,最终将形成以“多核心”为典型特征的广州大都市区;②1990年初期,广州市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整体显得较为粗放、混乱、无序。2000年以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重心向南部移动;③城市空间扩张与破碎度变化规律具有同步性和相似性,城市核心区的破碎度变化幅度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指示作用;④城市边缘区是一种极其敏感与不稳定的时空综合体。发展初期多表现为不连续的、破碎,进入发展后期,其空间形态变得连续、紧凑,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将伴随着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始终。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方法,研究从2000年至2018年惠州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并针对其景观生态发展突显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为惠州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担当的绿色城市定位提供规划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经历19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惠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其中林草地占景观总面积达64.21%,占据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导地位;(2)2000—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面积:未利用地>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主要转化为林草地、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而急剧减少,转化后三类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域总体变化不明显;(3)惠州市2000—2018年各景观类型趋于均匀分布,存在多种优势种均衡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也导致其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城镇用地边缘离散化,地类之间连接紧密性下降等问题出现。建议通过构建城市三生空间规划体系、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及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等方式对惠州市景观格局进行生态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转型期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城市空间增长在旧城空间、城市边缘区、城市外围空间和区域性空间四个圈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旧城空间表现出由计划经济时期综合性使用功能向商业、居住、办公等专业性功能分化;城市边缘区以居住和工业为主要的功能,采取圈层、轴向和填充的蔓延式增长方式;城市外围空间的以工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功能开发,采取综合性城市新区、新城等形式的跳跃式增长方式;城市增长出现向区域性空间的延伸,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功能延伸,包括兼并和竞合两种增长方式;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是政府力、市场力、社区(集体)力3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对全国大城市空间增长分异具有代表意义,文章最后基于广州城市空间增长分异特征对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秦天  马璇 《河南科学》2010,28(3):351-355
总结了对于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的已有研究,分析了南京市江宁区土地利用的现状问题,通过对江宁区20年来(1985—200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研究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特征,揭示了南京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演变的驱动力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油田城市作为一类与采油厂共同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长期的原油开采和城市活动导致了其居住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胜利油田内的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城镇、郊区和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45个土壤样品,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和潜在来源等方面阐明了研究区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并且根据毒性当量计算了16种多环芳烃的终生癌症风险增量。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16.24~685.2 ng/g,平均为(126.0±158.3)ng/g。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城镇和郊区土壤普遍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且主要成分为菲、?、芘和荧蒽。在土壤剖面中,表层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通常高于底层,该趋势在郊区和城市地区的剖面中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结果以及多环芳烃与与总石油烃含量的相关性,揭示了油田居民区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指出了油田区农村、城郊的表层土壤以及城区的所有土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均存在致癌风险,需要研究人员和政府人员对这类地区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开展进一步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区,选取全球人造不透水面、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夜间灯光、道路、人口等多源数据,从土地利用、人类活动、道路设施3个视角出发构建分区指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长三角城市群地域空间进行划分,并探讨城市边缘区的时空分异与扩展特征.结果表明:使用多源数据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识别城市边缘区具有可行性,空间分区的3个指标较为合理;使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将长三角城市群分为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区3类;2012-2018年间城市边缘区占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的比例由7.82%增长至11.27%,年均空间扩展强度指数为7.35%,城市边缘区面积扩展呈现集聚特征,热点区主要位于江苏省大部及浙江省北部,冷点区则分布于安徽省大部和浙江省南部.  相似文献   

19.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鉴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特征,认为其自由度高、生态脆弱、城乡相互作用强烈、生态经济要素水平梯度大,不仅土地生产力高,而且可能引起严重的资源冲突,导致相关生态经济问题和农地城市流转;提出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的目标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土地管理的原则为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与城域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位的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快、最显著的地区,城市边缘区的定量界定方法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为参考,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和农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