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丰富我国北方紫菜(Pyropia)栽培种质,培育优良新品系。【方法】以山东长岛县砣矶岛野生紫菜作为亲本,经过选育,分别采集在南通、日照和砣矶岛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成体进行遗传背景(rbcL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c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和营养成分(藻胆蛋白、叶绿素a Chl 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TSPs)分析。【结果】依据rbcL基因序列(约1 200bp)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仅砣矶岛养殖绳上全沉水生长的野生紫菜群体与其他品系(群体)具有1.1%的遗传差异,而其栽培群体("黄优1号")的rbcL基因序列与对照条斑紫菜品系完全一致;依据COⅠ基因序列(约680bp),仅南通的两栽培品系("黄优1号"和培育品系2)具有2bp差异,其他品系(群体)的COⅠ基因序列与对照条斑紫菜完全一致。日照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其营养物质含量比其他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紫菜、野生亲本以及培育品系2高;南通海区栽培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品质一般,大部分营养物质含量均低于日照栽培藻体。【结论】由rbcL和COⅠ基因序列推断砣矶岛岸边和养殖绳上的野生紫菜大部分为条斑紫菜,选育品系"黄优1号"为条斑紫菜;在不同海区进行栽培的"黄优1号"条斑紫菜营养成分均优于其野生亲本;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系更适于在日照海区栽培。  相似文献   

2.
选取栽培性状优良、较有代表性的 4个条斑紫菜栽培品系 ,将其自由丝状体采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 ,用 2 8个随机引物在 4个品系中共扩增出 2 1 5条DNA片段 ,其中 2 3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图谱在 4个品系中是特异性的 ,可以用于品系鉴定 .RAPD图谱的统计结果表明 ,这 4个栽培品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 ,而且在单孢子形成能力上差异较大者 ,其遗传距离也较远 .  相似文献   

3.
利用AFLP技术从基因组DNA水平上分析福建省主要坛紫菜栽培品系和诱变筛选获得的突变品系的遗传差异,在25对引物中,有11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总共在667个位点能扩增出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带数为24~90条,并且各对引物扩增结果均显示样品间存在差异.共得到522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带的78.3%.根据AFLP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GS).优良品系GL和CCS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264,不同样品间的相似性系数介于0.602~0.736之间.并根据D值绘制了它们的UPGMA聚类图谱.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构建柳杉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准确区分柳杉无性系。【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了柳杉89个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结果】11对引物共检测出53个等位点,平均每个SSR位点有5个,变化范围为3~6个; 有效等位基因数(Ne)变化范围为1.887 0~4.295 6,平均为3.041 1; Shannon信息指数(I)变化范围为0.774 9~1.556 3,平均为1.208 1。表明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根据SSR标记特点及引物的顺序,将SSR引物扩增统计的“0”、“1”转换成基因型,通过不同基因型组合,构建了柳杉89个无性系的 DNA 分子指纹图谱,使每个无性系都获得了 1 个 22 位数的指纹图谱号码,同时基于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将柳杉89个无性系分为 5 类。【结论】SSR标记适用于柳杉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鉴定,柳杉的遗传多态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的RAPD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取栽培性状优良,较有代表性的4个条斑紫菜栽培品系,将其自由丝状体采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用28个随机引物在4个品系中共扩增出215条DNA片段,其中23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图谱在4个品系中是特异性的,可以用于品系鉴定。RAPD图谱的统计结果表明,这4个栽培品系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而且在单孢子形成能力上差异较大,其遗传距离也较远。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适合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引物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夏蜡梅转录组数据库组装的125 014条unigene序列中,随机选取了344对SSR引物,以夏蜡梅6个不同种群的DNA为模板,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引物筛选,根据扩增产物带型的丰富度,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挑选扩增带型数在4以上的SSR引物,进一步验证这些引物在夏蜡梅种群间和种群内的适用性;利用已验证的引物对6个夏蜡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48对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条带,占选取引物总数的43.02%,其中2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占扩增总数的19.60%;有15对引物扩增带型数在4以上,这些引物具有更高的多态性。对这15对高多态性引物进一步分析发现,根据扩增的带型数和遗传参数,这些引物均可用于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这15对引物可进一步分为3类,所揭示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依次降低。在种群内遗传多样性分析时,根据带型数及其分布和遗传参数,第1类、第2类及第3类中的P004和P061在各个种群内扩增的带型数较多且分布较为均匀,具有更高的多态性;而P021、P075、P095、P098、P018等5对引物在部分种群内扩增的带型数相对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多态性相对较低。利用15对引物分析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得知,夏蜡梅的总基因多样性指数(Ht)为0.625 0,各种群的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51 8~0.400 2,Shannon’s指数(I)为0.419 7~0.668 1,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s)为0.3230。【结论】此次实验结果说明夏蜡梅物种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较低。聚类分析将6个种群分为3个分支,且各分支之间遗传距离较远,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37,种群内近交系数(Fis)为0.430,种群间基因流(Nm)为0.309 4,基于AMOVA分子方差分析,56%的变异来自种群间,44%的变异来自种群内,这说明夏蜡梅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种群内存在显著的近交现象,各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  相似文献   

7.
基于ISSR的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披针莲座蕨的6个自然居群97个样品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引物,扩增共产生81条DNA片段,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7.5%.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遗传关系聚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利用筛选出的10个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引物对两个甘蔗优良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26条条带,多态性比率分别是81.7%和80.2%。从中筛选出3对带型分布均匀、多态性丰富且分辨能力强的引物,对两个桂热甘蔗品种(系)进行分子标记鉴别。结果表明,两品种间的谱带基本相同,但均存在桂热2号和桂热3号特有的谱带;这表明了两品种间在DNA水平上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834、844和846引物利用特殊ISSR标记的存在或缺失鉴别了两个桂热甘蔗品种(系)。此结果为后续应用分子标记方法鉴别甘蔗品种及选育新品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AFLP技术对41份芥菜型油菜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8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234条多态性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52.8%。参试41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4处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冬性和春性为主的两大类群,表明西北春性芥菜型油菜与南方的冬性芥菜型油菜有较大的遗传差异,这符合其生态类型和遗传背景。利用加拿大春性芥菜型油菜品种(系)和冬性芥菜型油菜品种(系)杂交选育出来的芥菜型油菜新品系聚在了不同的亚类当中,甚至有的聚在了不同的类群中,没有完全聚在一起,表明通过杂交选育出的芥菜型油菜新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PD技术对八个不同的灵芝株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经筛选得到四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52条DNA片断,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3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82.7%,说明灵芝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利用POPGENE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并建立UPGMA聚类图,可将八种灵芝株系分为两个组群。通过分析DNA指纹图谱,找到了有代表性的特异条带,为进一步开发稳定的、优势菌株特异的分子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怀地黄85-5品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CTAB法提取了怀地黄85-5品种16个单株的基因组DNA,使用紫外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和大小,利用RAPD及ISSR分析其品种内遗传多样性.从24个RAPD引物和43个ISSR引物中分别筛选出具有稳定多态性条带的RAPD引物3个和ISSR引物2个,分别对16个单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3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个,多态性比率为57.14%.2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1个,多态性比率为64.7%.结果表明,怀地黄85-5品种内存在遗传差异,但遗传多样性比地黄品种间的低.  相似文献   

12.
Ramie (Boehmeria nivea L. ) is an important bast fiber crop. To study genetic background of this species, w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f ramie. A genomic library containing inserts of rapid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RAPD)fragments was constructed, and screened by PCR amplification using anchor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as primers. A total of 26 clones were identified as positives, and 13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found after sequencing. The polymorphism of these 13 microsatellite loci was examined and the utility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 and inter-SSR (ISSR) marker systems for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compared using 19 selected ramie cultivars. Both approaches successfully discriminated the 19 cultivars which differed in the amount of polymorphism detected. The level of polymorphism detected by SSR was 95.0 %, higher than that by ISSR (72.3 % ), but the averag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of ISSR (0. 65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SR (0. 441). The higher PIC value of ISSR suggests that ISSR is more efficient for fingerprinting ramie cultivars than SSR markers. However, because the SSR loci are codominant, they are more suitable for determining the homozygosity levels of ramie, constructing linkage map,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study of complex traits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RFLP、RAPD、AFLP、SSR、ISSR等遗传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林木遗传资源研究、DNA指纹图谱研究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SSR、ISSR、SNP等的原理和特点,以及不同DNA分子标记在作物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与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所取得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充分展示这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区桐花树种群的分子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纬度桐花树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探讨,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种群桐花树遗传变异性低,4个纬度桐花树种群分为南北两个类群,海南和广西为1个类群,广东和福建为1个类群.利用Shannon's指数计算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广西种群多样性指数最高,福建种群最低.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64%),小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种群间(36%).本文同时探讨了种群遗传保护和引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国内20个主要红花品种遗传多样性,为红花种质资源选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用ISSR分子标记法对不同地理区域的20个红花品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20个ISSR引物共产生38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带366条,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42%.10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615 2~0.790 6之间,说明不同红花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来自不同地区的20个红花品种分为5个主要类群.其中,杞县刺红花单独为一类群.其余四个类群均未表现出品种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ISSR和RAPD-PCR技术对东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的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简单重复区间序列扩增多态性(ISSR)和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DNA(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 对吉林省主推6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父本、 母本共计18份基因图谱进行鉴别. 以ISSR为主要检测方法、 RAPD为验证方法,分别从30条ISSR引物中选出4条、 从3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条扩增效果明显、 特异性高的引物. 结果表明, 运用ISSR和RAPD-PCR技术提高了玉米品种鉴定和纯度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黑子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从100个10mers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13个具有特异多态性引物对黑子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进行了RAPD(Randomam 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结果表明,RAPD对中国南瓜种、印度南瓜种、美洲南瓜种及黑子南瓜种的分类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相符.我国现有栽培黑子南瓜在DNA水平上的同源性极高,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度较小,多样性水平较低,不如其它三个南瓜种多态性丰富.  相似文献   

19.
1MATERIALS AND METHODS1.1PLANT MATERIALS FROM AUGUST TO SEPTEMBER IN2004,WE TRAVELED EX-TENSIVEL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OOKING FOR THE WILD LOTUS.THE WILD LOTUS WAS FOUND AT40LOCALITIES AND49ACCESSIONS O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ESE LOCALITIES(FIG…  相似文献   

20.
百合栽培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DP)方法分析了来自3个百合品系的15个栽培百合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从156个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在检测的218个位点中,216个位点为遗传多态位点(99.0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3个品系的百合栽培品种在遗传关系上明显地聚为3类;亚洲百合品系和东方百合品系的品种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二者和铁炮百合品系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在同一品系内部,相同花色的百合品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