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斌 《科技信息》2011,(18):341-341,343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机械工业自动化中出现了一些运动控制新技术: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卡等。本文主要分析和综述了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分析和综述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卡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等。  相似文献   

3.
李丹  马振华 《科技资讯》2008,(15):44-44
目前,运动控制新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必将促进机械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运动控制新技术在机械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液驱混合动力车辆纵向运动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液驱混合动力车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集成驱动和制动控制的纵向运动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模糊PTD控制策略的驱动、制动控制器,并结合将驱动时的滑转率和制动时的滑移率统一处理的设想,设计了车辆的纵向运动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具有响应速度快,将滑移率和滑转率控制在-0.2到0.2安全范围内的特点,可以较好地满足车辆的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模块化四轮驱动机器人,基于采用AVR单片机的运动控制提出了模块化四轮全向驱动简化运动学模型.在对模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改变曲率半径实现对小车运行轨迹进行控制的方法.实验表明,提出的运动控制方法简单可靠,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冯波 《科技资讯》2007,(27):196-196
三维角色动画是计算机动画技术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其中运动控制技术尤其困难.目前,主流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有运动学、动力学和运动捕捉技术等,这三种技术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曾繁玲 《科技信息》2008,(6):179-180
运动控制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本文以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为主线,论述了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运动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款人机界面-ARM微处理器的运动控制芯片数控系统.它包括监控、运动控制和驱动3个部分,能够实现直线插补、圆弧插补、位模式插补和连续插补等功能,结合各种类型插补可以加工对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系统采用触摸屏和ARM芯片取代传统的PC机,实现人机交流和控制信息传送,MCX314AS相当于取代PC BASED数控系统的运...  相似文献   

9.
浅谈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控制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已成为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特别是由面向传统数控加工行业专用的运动控制技术发展为面向各行业的开放的、能结合具体应用要求的先进运动控制技术后,更彰显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运动控制技术的产生、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了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混合驱动压力机的工作特点,以变结构控制策略为基础,提出基于逆运动学理论的混合驱动压力机运动控制实时在线误差补偿的运动控制方法,并开发控制软件,分别对混合驱动压力机实验机构无载和有载工况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滑块理想位移曲线与误差实时在线补偿得到的滑块实际位移曲线吻合度很好,经过误差补偿得到的机构最大拉深位移误差无载时仅为0.9%,而有载时误差为3.1%.说明实时在线误差补偿运动控制理论对混合驱动机构的运动误差补偿是有效的,其控制精度、快速响应和稳定性都达到运动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和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建模是其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的前提条件.根据并联机构特点分析了4种动力学建模方法,即牛顿一欧拉方法、拉格朗日方法、拉格朗日一达朗贝尔方法和微分几何原理.分类阐述了并联机构的不同运动控制策略,其中包括基于运动学模型的控制、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控制、基于性能的控制和冗余驱动控制.认为完备的动力学建模、动态参数辨识、自适应控制以及多目标优化控制等理论和技术是并联机构控制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磁场驱动微纳机器人无需化学燃料,因而可以在水、血浆、组织液等多种液体环境中使用。它可以在生物体内进行无损伤远程调控,并易于进行运动控制,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微纳机器人尺寸极小,处于低雷诺数环境中,需要克服高黏性力实现运动。磁场驱动微纳机器人有表面型、螺旋型和柔性驱动型3种。柔性的磁场驱动机器人通过外界磁场力产生周期性变形,在低雷诺数环境中实现推进,与微生物的推进方式类似,具有推进效率高、对磁场强度要求低的优点。本文综述了磁场驱动柔性微纳机器人的制备、驱动方式、运动性能和运动控制性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智能计算机动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计算机动画的研究发展过程与常用运动控制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在计算机动画中的运动控制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机电运动控制系统”教学实践的方法、从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验证性实验与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机电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实用性较强的取样平台的三维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在机械结构上,采用步进电机带动同步带,同步带固定在直线导轨上,按照Y、X、Z的顺序设计三维机械结构。硬件上采用PC加嵌入式运动控制卡的模式驱动步进电机,极大减轻了PC的运动计算工作量。软件则编写了完善的运动控制函数库和大三维运动控制单元测试软件,采用的平稳运动和轨迹控制的相关算法实现了精度和平稳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仿生学原理开发了一种电磁驱动的蠕动型微机器人,利用计算机和机电控制系统对微机器人运动进行控制.叙述了微机器人的结构,对其运动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了运动控制电路原理,并进行运动性能的实验分析.实验表明,它能在直径小于10 mm的管道内自行移动,携带内窥镜、CCD器件、照明系统进行管内目视检查作业.该研究成果对发展微机器人技术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已有多种方式,怎样以最优异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实现需要的功能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四轮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及自主避障的方案.用ARM2440核心板及设计相应的底板,选用直流有刷伺服电机,设计基于HIP4081芯片的电机驱动电路,利用PWM调节占空比,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及转速,从而进行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并选用E18-D80NK接近式光电传感器,编写相应的控制程序和上位机程序来达到机器人自主避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步进电机由于应用场合的不同,其建模的方法有所不同。针对大转动惯量负载的快速启动和停止的运动控制,从步进电机模型入手,通过简化Leenhouts电路模型、引入驱动电路模型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步进电机开环单节拍运动控制的分析方法。利用数学工具Mathcad实现建模,分析计算已知条件下电机运动控制的开环控制时间节拍,并给出了电磁转矩、角加速度、角速度和机械角度的仿真曲线。  相似文献   

19.
靳钊  闫磊  冯小雪  费胜 《科技资讯》2012,(19):107-109
论文介绍高精度直流伺服驱动系统在自动化行业中的应用,对传统伺服驱动器和目前主流伺服驱动器系统框图做了简要的分析介绍,对比优缺点,根据开放式、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改良的伺服驱动器系统设计思路。应用开放式、模块化设计思想,采用融合高性能MCU微型控单元的数字信号控制器STM32F103ZET6作为控制核心,开发出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小体积、高集成度的伺服运动控制器。详细介绍伺服运动控制器的模块化硬件设计、抗干扰处理、容错处理;详细分析运动控制三闭环PID控制算法。本设计可应用于机器人的各种运动控制及工业中的高精度运动控制中。  相似文献   

20.
系统硬件采用YASKAWA公司提供的MP2100运动控制卡、∑-V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该控制卡通过PCI接口与工控机连接,控制卡与驱动器采用具有总线结构的MECHATROILINK-II连接。基于上述软、硬件基础,本文对该运动控制器的原型系统进行了研究,实现了运动控制的基本操作,如伺服轴的手动控制以及自动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最后对该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