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缙云山马尾松近纯林(PMF)、毛竹林(PPF)、慈竹林(NF)、斑苦竹林(AF)和四川山矾阔叶林(SBF)5种亚热带典型林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和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离计数以及林被中优势树种的微生物根际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被不同,土壤各类微生物量明显不同,特别是细菌,总的来看,四川山矾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最多,其次为毛竹林,慈竹林、斑苦竹林再次之,马尾松林显著最少.各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存在垂直分布的变化,即A层高于B层,微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密切相关性.四川山矾、毛竹、慈竹、马尾松的微生物根际效应明显,根际的微生物量碳和3大类群微生物数量总体高于非根际,微生物根际效应因植物、微生物类群和土层而不同:四川山矾、毛竹和慈竹的效应强,尤其四川山矾,而马尾松相对较弱;细菌、真菌根际效应强,真菌因植物种类差异大,放线菌相对最弱;土壤B层微生物根际效应强于A层.  相似文献   

2.
从三种濒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离于12个属的78株真菌,其中,青霉属,镰孢属和假葡萄孢属真菌是三种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共有类群,三种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类群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群落类型的长苞铁杉林的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3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根际微生物进行研究,发现3个不同群落的微生物数量及组成各不相同,其具体大小关系为(单位cfu/g*(dry mass)×104)长苞铁杉纯林根际细菌(20.00)>非根际细菌(12.00)>根际真菌(9.37)>非根际真菌(6.74)>根际放线菌(2.69)>非根际放线菌(1.83);长-猴混交林根际细菌(34.90)>非根际细菌(18.00)>根际真菌(6.54)>非根际真菌(3.78)>根际放线菌(2.96)>非根际放线菌(1.76);长-毛混交林非根际细菌(88.00)>根际细菌(68.60)>非根际放线菌(13.40)>根际放线菌(12.60)>根际真菌(4.64)>非根际真菌(3.46).通过比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得出不同群落类型长苞铁杉的根际效应,3个群落类型的总微生物的根际效应大小为长-猴混交林(1.87)>长苞铁杉纯林(1.56)>长-毛混交林(0.82).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稻"II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设置55%和85%两个遮光强度,以全生育期正常自然光为对照,研究花前光照亏缺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的影响,为光贫乏区土壤良性生态循环和超级稻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拔节期至始穗期弱光胁迫条件下,在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始穗期、灌浆期、收获期,显著降低了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氯菌数量,增加了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数量,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含量减少,抑制了根际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而且,随着弱光胁迫强度和时间的增加,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含量和土壤中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受抑制程度加重,真菌、反硝化细菌、反硫化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说明花前光照亏缺降低了稻田根际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破坏了稻株生长的根际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牡丹根际微生物与中药材道地性及株龄的相关性.采用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五产区牡丹根际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牡丹根际微生物数量由高到低产区排序如下.细菌:洛阳铜陵亳州南陵菏泽,放线菌:铜陵亳州菏泽洛阳南陵,真菌:洛阳菏泽亳州铜陵南陵.其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不同产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真菌则在铜陵、南陵与亳州、洛阳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株龄南陵产区牡丹根际微生物数量由高到低排序如下.细菌:1龄3龄2龄4龄5龄,放线菌:1龄4龄2龄3龄5龄,真菌:1龄5龄4龄3龄2龄,其中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1-5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真菌则在1龄与2龄、2龄与5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牡丹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在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间无规律,但道地产区根际真菌数量显著低于非道地产区.道地产区牡丹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随牡丹株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真菌呈1龄最高、2龄最低且2-5龄缓慢升高的变化规律,有从高肥的"细菌主导型"向低肥的"真菌主导型"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土壤磷利用率及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法,从不同蔬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降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解磷真菌.根据透明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的大小,从中筛选到3株分解无机磷较强的菌株WP-2、WP-5、WP-7;并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确定其中的WP-5菌株分解无机磷能力最强,其解磷能力达66.88 mg/L.经初步鉴定,WP-2菌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 sp)、WP-5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 sp)、WP-7菌株属于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 sp)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甲拌磷在农田环境中的生态效应,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0、2、8、20、50mg/kg 5个甲拌磷浓度对加工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甲拌磷对土壤中的真菌、放线菌有抑制作用,但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个浓度处理对根际土壤细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0.4%、12.7%、19.5%、16.9%,对非根际土壤细菌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11.6%、18.4%、26.2%、27.5%。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大于非根际土壤,细菌根际效应R/B为1.51~2.59,真菌、放线菌根际效应不明显。2mg/kg和8mg/kg甲拌磷处理对番茄非根际土壤脲酶有抑制作用,而20mg/kg和50mg/kg甲拌磷对番茄非根际土壤脲酶有刺激作用。甲拌磷对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八角莲内生真菌及根际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生长于云南省嵩明县的川八角莲植株及其根际土壤进行了内生真菌与根际真菌的分离.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29株,分别属于2科4属;获得根际真菌29株,分别属于6科9属,并对这两组真菌类群作了比较研究,对植物内生真菌的起源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筛选适合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人工栽培的微生物菌肥种类,为华重楼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华重楼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菌肥处理对华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施肥处理的华重楼根际土壤中共检测出细菌类群23门57纲125目185科284属525种,真菌8门26纲54目66科69属82种。主要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毛霉菌门(Mucoromycota)。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后,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两种菌肥均对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会显著降低真菌的多样性。两种微生物菌肥均会引起根际土壤中全钾(TK)、有机碳(TOC)、速效钾(AK)含量显著下降,pH值显著上升;单独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和两种菌肥混施处理时全氮(TN)含量显著下降,而单独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时TN含量显著上升。两种微生物菌肥对华重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不同,施加微生物菌肥后会引起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吴迪  魏成熙 《贵州科学》2011,29(1):52-54,58
通过大田试验,以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对酒用高粱四个生育时期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粱生长发育的抽穗到灌浆时期,土壤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多,且有机肥比无机肥更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11.
沙棘叶中维生素C及矿质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陕西黄土高原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际氢氧化细菌种属分布。方法利用持续通H2的气体循环培养体系分离纯化细菌。通过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试验和氧化H2能力测定筛选含有氢化酶的菌株。根据其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菌株鉴定。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氧化氢能力最强的优势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筛选出6株菌初步确定为氢氧化细菌,并划分为4个属:芽孢杆菌属(Bacillus)、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微球菌属(Micrococcus)。其中菌株FS2的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U084156)与芽孢杆菌属相似性为99%,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同一分支,因此将菌株FS2归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论说明氢氧化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并为分析氢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特征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福美双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以及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福美双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群数量、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指数;低浓度福美双对细菌表现为激活作用,而高浓度福美双则有抑制作用;福美双对放线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对真菌表现为激活作用。低浓度福美双对土壤呼吸强度有一定激活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从橡胶土样得真菌11属48株,其中青霉属(Peniciitilliunm)29株,占绝对优势;细菌14属61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35株,占绝对优势。从胡椒土样得真菌10属25株,其中青霉属6株,为优势菌之一;细菌9属61株,芽孢杆菌42株,居绝对优势。从咖啡上样得真菌5属23株,仍以青霉属居绝对优势,占17株;细菌12属64株,芽孢杆菌有35株,为优势菌。在初步探讨了三种经济作物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组成、数量及优势种群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这些微生物在根际土壤中的作用及部分真菌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步研究了库布齐沙地油蒿群落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好气型细菌、纤维素分解菌、芽孢型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特点较为多样,但总的来看,夏秋季是它们数量最多的时期,地下枯枝落叶样品中的数量普遍高于地上样品,枯叶中的数量高于枯枝.相邻土壤样品的表现较复杂,数量变化波动明显,部分类群高峰值的出现有滞后现象,这与沙地土壤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蒙古口蘑蘑菇圈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上,不同环(带)中的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好气性细菌和芽孢型细菌在枯草环中显增加,分别高于绿草环、圈内、圈心及圈外,细菌生长代谢与口蘑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真菌、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枯草环中最低,特别是在菌丝旺盛生长的6 ̄11cm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转基因林木环境释放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以及转基因林木在生产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实验室种植的转Bt-蜘蛛神经毒肽重组基因的小黑杨为材料,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根际(通常为几毫米至几厘米)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和基因水平转移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黑杨种植一段时间后其根系附近的微生物数量略高于非转基因小黑杨。利用卡那霉素选择培养基分离根系周围细菌菌落发现转基因植株周围的土样细菌中,KanR抗性细菌菌落数占总细菌菌落的比例在11.58%~13.00%之间,而非转基因植株根际周围和空白土壤细菌菌落数则在5.73%~6.40%之间,表明转基因小黑杨根系对土壤细菌的抗生素抗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转基因植株的目的基因和抗性基因设计引物,以土壤中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转基因植株种植7个月后,根际土壤细菌菌落中含有抗性基因的菌落数量明显增加。虽然在种植1个月的转基因植株根际土壤土样细菌中未检出目的基因,但在种植7个月后的土样中检验到了很少的目的基因阳性细菌,阳性细菌菌落比例为2%~5%,检测结果表明可能有极少数Bt-蜘蛛神经毒肽重组基因发生了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站不同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检测中科院红壤生态站三种不同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在一年中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区系组成有较大差异,水田以细菌为主,占总菌群的76.83%,旱地中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显著上升,分别占总菌群的25.68%和22.57%,林地中真菌的比例在三种土壤类型中最高,达到48.52%,同时发现,林地中有丰富的高等担子菌。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调查确定研究区域和样本植物,然后分别在地下煤炭开采前和开采后定点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本,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地下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采动裂缝对青杨根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杨根际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青杨根际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含水量、pH值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地表裂缝降低了青杨根际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菌丝密度、菌根侵染率、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地表裂缝对青杨根际环境的影响有逐步减弱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