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氟嘧磺隆的室内外除草活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空白组进行了对照和比较,验证了氟嘧磺隆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不同农药对稻田中三棱草的防除效果,采用吡嘧磺隆与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30%唑草酮悬浮剂、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72%2,4-D丁酯乳油混合施用,进行防除稻田三棱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吡嘧磺隆+2,4-D丁酯、吡嘧磺隆+挫草酮和苄嘧磺隆+吡嘧磺隆对三棱草均有一定效果;从杂草防除效果来看,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g/hm2+2,4-D丁酯乳油150ml/hm2和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50g/hm2+30%挫草酮悬浮剂60g/hm2两组药剂配方,对稻田三棱草除草效果好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  相似文献   

3.
为合成除草剂吡嘧磺隆的中间体,提出了非光气法合成5-「(乙氧羰基)氨基磺酰基」-1-甲基吡唑-4-羟酸乙酯(简称吡唑磺酰氨基甲酸酯)的新方法,由5-氯磺酰基-1甲基吡唑-4-羟酸乙酯(简称氯磺酰基吡唑)与氰酸钠反应,再醇解制得,收率约75%。产品经元素分析,IR,^1HNMR等证实。  相似文献   

4.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志刚  王宏富 《太原科技》2008,168(1):50-51
探讨了2,4-D丁酯、扑草净、单嘧磺隆对谷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质量浓度为1 200 g/hm2的防效超过80%,为防除马齿苋的最佳除草剂处理;扑草净质量浓度为1 200g/hm2和单嘧磺隆质量浓度为600 g/hm2的防效超过80%,为防除反枝苋的最佳除草剂.  相似文献   

5.
单嘧磺酯原药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单嘧磺酯这种新除草药剂的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指导生产实际,对不同生产批次的原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单嘧磺酯原药的有效成分是N-[2:(4:甲基)嘧啶基]-2-甲酸甲酯基苯磺酰脲,主要的杂质是2-氨基-4-甲基嘧啶和邻甲氧羰基苯磺酰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效成分和杂质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产品的质量分析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成分的含量大于92%,杂质2-氨基4-甲基嘧啶和邻甲氧羰基苯磺酰胺的含量分别是0.3%和4.8%.  相似文献   

6.
单嘧磺隆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测定了单嘧磺隆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稳定性 ,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单嘧磺隆溶液中单嘧磺隆分解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单嘧磺隆在四氢呋喃和丙酮中较稳定 ,在甲醇中稳定性较差 ,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极不稳定 ;温度对单嘧磺隆稳定性的影响较光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7.
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衡振荡法、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和5种模型分析了一种新型除草剂—单嘧磺隆在8种农田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及其机理.Freundlich能够较好的描述单嘧磺隆在8种土壤中吸附特性能,其Kads-f在0.417~3.523之间变化,吸附顺序为:2#土壤6#土壤3#土壤4#土壤1#土壤7#土壤8#土壤5#土壤.吸附等温线常数1/nads在0.748~0.943之间变化,呈现出非曲线形式.同时结果表明,单嘧磺隆在供试土壤中具有较弱到中等的吸附能力,这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吸附最重要的因子.此外,单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随pH值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8.
磺酰脲(胺)类除草剂的非线性QSAR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磺酰脲和稠杂磺酰胺类除草剂进行了非线性QSAR分析,得出了影响它们除草活性的重要特征指标,进一步证实了这两类除草剂与受体具有相同的作用位点以及我们前文提出的这两类除草与受体的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9.
甲磺隆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测定磺酰脲除草剂甲磺隆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以邻甲酸甲酯苯磺酰胺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半抗原1[(2甲酸甲酯)苯磺酰]单胺琥珀酸.用活性酯化法将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通过免疫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甲磺隆的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800 000.以此抗体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甲磺隆的线性范围在0.7~40 mg/L,最低检测限为0.16 mg/L.与甲磺隆结构相似的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氯嘧磺隆的交叉反应率为38.2%,其他4种除草剂的交叉反应率都小于1%.  相似文献   

10.
1996 ̄1997年,对麦磺隆的除草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防除以灰绿藜为主的麦田阔叶杂草,最好的药剂组合是5g麦磺隆+10毫升2.4-D/667m^2。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人工氧化再生水溶性煤基酸(W—WSCA)和原生水溶性煤基酸(J—WSCA)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苯磺隆的相互作用。研究指出,煤基酸与农药之间的作用非常复杂,初步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电子转移和离子键。  相似文献   

12.
两种新型农药单嘧磺隆、单嘧磺酯是新型磺酰脲类化合物.采用生物测试中光合抑制率的方法来研究两种新型农药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表明,这两种新型农药在低浓度时就已经对鱼腥藻的光合作用产生影响.其EC50值分别为8.46×10-3,7.46×10-4,5.89×10-3; 6.67×10-4,5.00×10-3,5.59×10-3mg/L.实验所用3种鱼腥藻在两种新型农药影响下,浓度越高光舍抑制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硝酸胍和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环合及甲氧基化两步反应得到除草剂啶嘧磺隆的中间体: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Ⅰ).反应条件温和,总产率较高,达到83%.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通过对麦佬(咔嘧磺隆)等几种内吸性化学除草剂在上蔡县冬小麦田对比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几种除草剂均对小麦安全,以麦佬600g/hm^2。效果最好,且年前好于年后,年前防效为98.1%.较年后提高28%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磺酰脲类除草剂构象差异对其活性的影响。主要地磺酰脲类除草剂与受体相互作用有所影响的两类因素,即电荷因素和几何因素。当两者都考虑时得均方误差mse=0.078,而仅考虑前者时得mse=0.118,这表明构象差异确定对此类除草活性有较显著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作用于乙酰酸合成酶的一类新型除草剂,本研究利用限制性系统搜索,确定了活性构象,并用比较分子场方法(COMFA)研究了24个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建立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其药效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啶嘧磺隆、高效盖草能、骠马、2,4D-丁酯、苯达松、坪安5号6种除草剂对阜阳市马尼拉草坪(Zoysiamatrella)上常见杂草狗牙根、马唐、牛筋草、香附子、空心莲子草、婆婆纳等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高效盖草能处理对草坪有明显的伤害;啶嘧磺隆和消杂对所选的主要杂草防治效果较好,对空心莲子草、香附子、马唐、牛筋草的30d株防治效果都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一种快速便捷、易于操作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在一种条件下,同时检测苯磺隆、苄嘧磺隆、噻吩磺隆,从而使农药监管更有效,缩短检测时间,降低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郊野公园内选择薇甘菊危害较严重的草灌丛、灌木林和常绿阔叶林3种群落类型,设置样地5 000 m2,用0.05~0.1 g#8226;m-2嘧磺隆对样地中的薇甘菊进行化学防除试验, 并在施用除草剂后3、5和14个月跟踪调查施药对薇甘菊的杀灭效果以及对样地中其他植物和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嘧磺隆对样地薇甘菊有极好的杀灭效果.施药后3个月,样地中有45种植物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占样地内所有种类的30%.受影响最大的是藤本和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乔木受影响最小.施药后14个月,乔木和灌木生长正常, 草本植物基本恢复.施药清除薇甘菊后,能大幅度地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三唑嘧啶磺酰胺类除草剂是作用于乙酰乳酸合成酶的一类新型除草剂 .本研究利用限制性系统搜索 ,确定了活性构象 ,并用比较分子场方法 ( COMFA)研究了 2 4个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建立了具有较强预测能力的 3D- QSAR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其药效的主要因素是空间结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