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双向关系.河洛文化对河洛文学精神品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河洛王都文化生成了河洛文学的权力意识,苦难意识、历史兴亡意识;河洛理学文化构造了河洛文学的理学主题和独特的人物形象;河图洛书文化塑造了河洛文学的神秘奇异风格.河洛文学捍卫和坚守了河洛那方土地上的地域文化,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2.
北魏京师洛阳与河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都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北魏在洛阳建都历41个春秋,以北魏京师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在复苏和发展的儒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吸收鲜卑族和其他少娄绵优秀成分,吸收宗教及其他外来文化的数理化形成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多元经费五大以柱在河洛文化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块丰碑  相似文献   

3.
河洛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三代以降,随着中华文明的肇始,书画作为文化载体,便在河洛间出现。辉煌于西汉魏晋、兴盛于隋唐北宋的河洛画派,拥有众多的名家和神品,这对于现代河洛艺术的创新具有无比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道家虽然流播中国,但却是在河洛大地孕育、萌发、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它以其他文化区城不曾有的深厚积淀展示了文化漩涡中心的蓬勃力量,从而自然构成河洛的文化精髓和底蕴,成为解读河洛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密钥.河洛文学的道家旨趣集中表现于河洛山水名胜的作文题记与河洛园林的写意咏怀.  相似文献   

5.
河洛文学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域文学,它既是河洛文化的一种存在形态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开设“河洛文学”课程源于河洛文学的重要文学史地位,它既是传承与弘扬河洛文化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课程内容上要从地域视角出发,要选择具有地域文化身份的河洛作家和具有浓郁河洛文化色彩的作品,呈现河洛文学的地域文化传承,并重视河洛地域“小写”的乡邦文学.同时,还应以河洛文化为贯穿主线,防止对河洛文学的人为割裂与偏废,并把品读文学经典与文学实地采风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洛阳市地方史志编委办公室与中华书局举办的《文史知识》“河洛文化专号”的原因及过程,评析了专号具备的三大特点,认为它是近年来对河洛文化的一次高层次、大规模的研究与探讨,是河洛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种地域文化。其层次从外到内依次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河洛文化的内涵中有两个带有标志性的文化现象,一是河图洛书,二是二程洛学。这样的文化背景催生了河洛文化精神:中国意识与大一统思想;中和、和合思想;爱国为民、无私奉献精神;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悠悠河洛,郁郁北邙,爰有名城,号称洛阳。洛阳,是盛唐文化的中心,而唐三彩正是中国唐代洛阳的艺术精华。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  相似文献   

9.
位于闽西行政中心城市的新罗区(原龙岩县),是河洛(闽南)民系的组成部分。在传承河洛文化方面有着诸多优势。通过龙岩悠久光荣的历史,独具优势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性质以及对传承河洛文化所做的贡献等方面,阐释龙岩在河洛(闽南)文化南下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记载了现实生活的世俗场景,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它对我国体育的平衡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洛地区白皮松古树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数量稀少而又不可再生的珍稀自然资源,有着很高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历史意义.本文针对河洛地区的白皮松古树资源进行了现状调查,掌握了其分布位置、树龄、树高、胸围、冠幅、海拔等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该地区白皮松古树的生长环境和影响因素,探讨了古白皮松的保护管理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明发展史表明,数学理性在西方宇宙观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描述宇宙结构上展现不可思议的有效性。中西方古代数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存在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古代天文学具有不同的理论建构。从中西方数学文化史意义上看,西方数学文化对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理性精神的影响巨大,而中国古代民族文化中起理性建构作用的是周易,而不是中国古代数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渊源以及与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着手,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此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武术文化博大的精神内涵,理解东方文明的精髓,对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在追寻文化认同与传统中兴的实践中,蕴含着寻求中国性以完成与普世性文化有所区别的自我界定。其中,古代中国的关联性思维方式,通过后现代的主体间性思维方式在当下中国得以表达。这表明中国特质的传统思维方式业已可能超越东西对立的讨论框架,开始参与共同迈向面对现实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建设性的文化复兴与交流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新石器时代的世界各地氏族先民,在交通、信息十分不畅的情况下,在不同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地区的河流或山川谷地内,顽强生息、劳动,创造了既有人类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物质与精神化。中国地域内的各氏族公社或部落,虽然互相有一定影响,但在发展中也呈现“多元”趋势,新石器早期化遗址在江南、江北均有发现,前仰韶化时代亦然。中国古代社会明因素在这个时期虽然已有,但较稀少。仰韶化时期的母系氏族化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黄河流域进步干长江流域的趋势。至龙山化时代,父系氏族古化、古城、古国等社会明迹象,仍是江北多于江南,因而古代社会明之源均可追溯至五六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中国已有上-F6000年的社会明史。  相似文献   

17.
良渚文化礼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渚文化 (公元前 30 0 0多年—前 2 0 0 0年左右 )是太湖地区一支主要的考古学文化。在大墓中常有制作精致的大量玉器随葬。这些玉器 ,是以琮、璧、钺为主体的成组玉礼器 ,成组玉礼器的出现 ,表明已有了礼制。礼制是中华古代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一个特点。良渚文化玉琮的广为传播 ,同时也把礼器包涵的礼制传向四方 ,这对中华古代文明史的研究 ,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代,日本又积极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先进文化,其中日语中外来语的出现,就是日本为了更好,更快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快餐。同时,外来语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的一个困难区域。对与英语有关联的外来语从语音、词形、语法等举例分析,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及其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文史籍与金石铭刻、敦煌文书、藏文古籍一样,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古代历史、远古宗教、民族关系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准确掌握汉藏史籍中吐蕃历代赞普的名号及其由来,在藏族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史料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吐蕃历代赞普名号的由来及其变化进行了比较准确的考证,同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