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生物炭在洛阳烟区烟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炭对烟株生长、烟叶经济性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物炭处理可促进采烤期烟株生长,表现为移栽后120 d株高增加了11.81 cm,茎围增加了0.74 cm,可采烤叶片数平均增加了1.21片,生育期延长6~17 d;(2)生物炭可以使烟叶均价增加1.10元/kg,上等烟比例增加3.39%,每公顷产值增加1 919.25元;(3)生物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烟叶钾和烟碱含量,提高烟叶填充值和弹性,改变单叶重和叶质重。  相似文献   

2.
烟叶不同采收方式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不同的采烤方式比较,分五次采收的烟叶和七次采收完毕的烟叶比较,两种方式采烤的烟叶在产质量等经济性状表现上无明显影响,但可以节省劳动力12个,每千克干烟可降低能耗成本0.18元。  相似文献   

3.
研究烟叶采收方式、成熟度和凋萎时间互作处理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推移,烟叶淀粉含量降低;烟叶分片采收时淀粉降解量在烘烤36h内最大,而带茎采收却在烘烤24—60h最大,且降解持续时间长;采收方式、成熟度、凋萎时间均影响烤烟上部叶淀粉含量,以成熟度影响最大,采收方式次之,凋萎时间再次。烟叶成熟时带茎采收、适当延长凋萎的互作处理组合(A1B2C2)淀粉含量最低,有利于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定量检测不同产地鲜烟叶与烤后烟叶中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间含量相关性,比较烘烤前后各糖类物质含量变化,并研究不同产地鲜烟叶及烤后烟叶的糖类物质含量特性.结果表明:鲜烟叶中淀粉含量与烤后烟叶中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烤后烟叶中所有糖类物质含量均呈中等负相关;在鲜烟叶与烤后烟...  相似文献   

5.
初烤烟叶的变黄期是烟叶烘烤的后熟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烟叶变黄程度和烟叶质量的重要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烤黑烟或烤青烟的现象。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品种型号为云99烟草烟叶的腰叶初烤变黄期的适宜温湿度的条件,以期为提高烟叶的烘烤技术提供试验规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运用自主设计智能化调控烤房内气流方向运动的设备,改善烤房内的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和冷凝水含量,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率,并与常规烘烤进行对比。在烘烤过程中的12~48h之间,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的设备运行之后,烤房内温差快速下降,并在1.5℃以下的范围进行波动,始终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低温层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顶部冷凝水含量减少;处理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48h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1.6%左右,且处理组的烤后霉变烟叶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合理调控烤房内气流运动的方式,具有明显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了密集烤房散叶装烟方式的烘烤工艺。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阶段排湿和低湿烘烤工艺均利于烟叶水分散失,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了烟叶外观质量,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显著提高了9.2%、3.6%,下等烟率显著降低了18.6%、11.4%,杂色烟率显著降低了52.4%、17.3%,烤后烟叶的均价上升13.6%、8.7%。因此,密集散叶靠背装烟方式采用阶段排湿和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但阶段排湿烘烤工艺更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空气能热泵烤房应用于烟叶烘烤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空气能热泵烤房和燃煤密集烤房对各部位烟叶烘烤的综合成本、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并进行了两种能源类型烤房的空载升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煤密集烤房相比,空气能热泵烤房较燃煤密集烤房每千克干烟叶烘烤可降低成本43.48%,在投入运行9年之后累计综合成本开始低于燃煤密集烤房,烤后烟叶均价提升9.67%,空载条件下各温度点之间升温速率均衡,平均升温速率快于燃煤密集烤房。空气能热泵烤房在节能省工、增质提效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邓淑娟 《海峡科学》2009,(11):22-23,27
对引种的泉薯830、广菜薯2号等5个茎叶菜用型甘薯新品种的产量、食用品质及主要特征特性进行了观察鉴定,并对茎叶菜用型甘薯的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总结,旨在为这些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观察鉴定结果表明,泉薯830可食用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等,采后易于修剪,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福薯10号茎叶产量高,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广菜薯2号茎叶产量较低,综合食用品质优,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及叶片。福薯7—6茎叶产量中,综合食用品质中上,采后修剪较费工,适宜取食茎尖、叶柄及叶片。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HDT加工条件,考察了HDT烘丝前后烟丝中酸性香味成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了湖南永州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在4个烘丝温度下烟丝中酸性香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DT加工后,烟丝中挥发性酸性成分含量较加工前有明显的提高,HDT加工对烟丝中难挥发酸性香味成分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湘西自治州植烟区土壤和烟叶含硒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择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花垣、凤凰、吉首等六个生产烟草的县(市)为采样点。共采土样55个,采烟样44个。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含硒量范围为0.20~O72X10-6,烟叶中含硒量范围为0.025~0.744X10-6。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土壤中含硒较富,烟叶中含硒量合适。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有机肥配施比例对烤烟产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烤烟K326施氮量、鸡粪有机肥配施比例试验表明:A282处理现蕾期、打顶期农艺性状最好,能够保证顶叶充分开面,倒2叶、倒4叶、倒6叶干鲜比性状最好,烤后烟叶工业可用性高。A2B2、A2B3处理烟叶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中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都较好,经济效益较高。施氮量、有机氮比例与各部位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并不一致。A2B3处理下部烟叶烟碱低,总糖适宜,糖碱比高;中部烟叶还原糖和两糖比较高,烟碱适宜;上部烟叶蛋白质和烟碱较低,有利于减少烟叶刺激性,其余化学成分较协调,各部位工业可用性较高。因此,采用施氮量9 kg·666.7m-2、配施鸡粪有机肥30-40%的处理组合较适合光泽县烟叶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以烤烟红花大金元品种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主脉处理方式下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保水力、变黄特性、失水特性、变黄失水协调性以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保水力为常规处理破筋处理去筋处理;烘烤过程中去筋处理失水较快,协调性较差,破筋处理失水均衡,协调性较好;去筋处理烘烤前期变黄速度前期较快后期较慢,协调性较差,破筋处理变黄速度较快,协调性较好;失水与变黄协调性为破筋处理常规处理去筋处理;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和橘色比例表现为破筋处理常规处理去筋处理,含青、挂灰、杂色等低次等烟比例表现为去筋处理常规处理破筋处理。可知,破筋处理有利于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与失水的协调,且可提高烤后烟叶烘烤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烟叶烘丝过程的正交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分析烟叶烘丝过程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过程操作条件的正交优化设计及现场试验结果。由正交优化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确定了影响烟丝填充值的主要因素和一组最优操作条件,烘丝系统工作在此最优操作条件下,烟丝填充值提高了2.5%,经济效益显著。正交优化设计对确定影响烟丝填充值的主要因素、优化生产操作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烤烟施用鸡粪有机肥研究表明:“绿屯”牌鸡粪有机肥和光泽县植烟土壤符合有机肥料标准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叶片是富集Cd、Pb的重要部位,也是Cd、Pb污染的敏感部位,Cr、Ni是叶片污染的次敏感部位,As、Hg对叶片污染不敏感。鸡粪有机肥中微量重金属不会导致烟叶重金属累积增加,Pb、Cd、Cr含量比施用纯化肥反而降低;化肥氮7kg+鸡粪氮2kg处理对抑制As、Cd、Cr、Pb、Hg在叶片中的累积和分配较有利,而化肥氮8kg+鸡粪氮1kg处理(A1)对抑制Ni在叶片中的累积较有利。烤后烟叶中,As、Ni、Pb、Cd在叶片各个部位几乎平均分配;Cr主要分配在下部叶,上部叶较少;Hg主要分配在中部叶,上部叶最少。各处理重金属的总累积量和分配比例以化肥氮7kg+鸡粪氮2kg处理对烟叶的品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烤烟生产中特别是新烟区易产生烤青烟、挂灰烟、黑糟烟、黑蚂皮烟、烤红烟及泅筋、泅片等低次等烟叶,严重影响烤烟生产提质增效目标的实现。现就各种低次等烟叶产生原因作一全面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40级)烤烟烟叶质量分析与配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华 《河南科学》1999,17(1):105-110
本文对河南,山东省区的烤烟烟叶进行了化学分析和感官质量鉴定。结果表明,以中部桔黄色烟叶的各项化学成分较为协调吸味品质好,可作为高档烤烟型郑烟的主料烟;上部烟的高等级烟叶可作高档烤烟型郑烟的主料烟;下部烟下作为烤型卷烟的填充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PHILIPS LM75A数字温度传感器和温度监控器利用模糊控制技术在单片机平台下,设计烟叶初烤炕房温度控制系统。本控制系统使烤房内的温湿度按照烟叶最佳生化控制曲线而变化,从而提高了烤房内温湿度的控制精度和烤烟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以延边大田种植的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试材,于2007—2008年研究了烤烟成熟过程中,烤烟化学成分、物理性状和香气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叶龄65d时烟叶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物理性状表现最佳,香气物质总量、新植二烯以及其他香气物质含量较高,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胡萝卜素类香气物质含量增幅较大,感官评吸得分最高,香气质感较好,香气量足特征较为明显,香气质量较优。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当吉烟9号叶龄在65d时,烤后烟叶品质最好,烟叶采收时期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制丝过程含水率控制的稳定性,有效的稳定烘前水分,实现水分仪连线标定。通过测定烟叶来料水分,利用干基法计算每批次烟叶松散回潮和筛分加料理论加水量,并对每批次总加水量对制丝过程各工序水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各工序在线水分平均值与总加水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控制总加水量范围,能够有效的减少过程水分波动,提高烘前叶丝含水率稳定控制水平,对在线水分仪进行连线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