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及肉豆蔻衣精油,用滤纸片法测定两种精油的抑菌活性,用平板涂布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精油对6种供试菌均有抑菌效果,但对每种供试菌的抑制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蒙药肉豆蔻五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和通路。构建肉豆蔻五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关键靶点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4.2软件对肉豆蔻五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对筛选得到的34个活性化合物和35个缺血性心脏病关键靶点进行拓扑分析,揭示了肉豆蔻五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靶点为PIK3CA、JAK2、MAPK14、KDR、PIK3CB、PTGS2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参与了蛋白磷酸化正调控、血管新生正调控、胞质钙离子正调控、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正调控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大多数基因富集到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通路、肿瘤蛋白多糖、癌症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因此,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了蒙药肉豆蔻五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深化肉豆蔻五味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油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氢氧化钾-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处理油样,以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对广西三江茶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出6种成分,分别为肉豆蔻酸,十六碳烯(9C)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 硬脂酸,其中油酸含量为82.35%。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反相硅胶柱层析法进行分离,用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从蒙药肉豆蔻-5(肉豆蔻、木香、土木香、广枣、荜茇)中分离得到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异土木香内酯(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2)、木香烯内酯(3)、土木香内酯(4)、Santamarine(5)、β-谷甾醇(6)、十二酸乙酯(7)、十八烷酸(8),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肉豆蔻-5中分离得到,为阐释蒙药肉豆蔻-5药效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肉豆蔻酸和甲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采用2步酯化法合成肉豆蔻酸甲酯.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冷凝回流酯化阶段(第1阶段)甲醇的质量分数为8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65±2)℃,反应时间为90 min,酯化率为90.03%;甲醇连续流加酯化阶段(第2阶段)甲醇流速为1.0 mL/min,反应温度为(100±5)℃,反应时间为30~60 min,最终转化率为98.19%.并采用正交法进行验证,得到的单因素实验工艺参数可靠.本实验具有反应时间短,能耗低,转化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对肉豆蔻科植物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木脂素类成分被分离发现,为了 进一步深入了解肉豆蔻科植物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药理活性,本文对肉豆蔻科植物中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肉豆蔻科植物中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 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技术进行熔融肉豆蔻酸的微粉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和搭建了一套能够进行熔融物制备固体微颗粒的实验装置,利用超临界CO2以及超临界N2制备肉豆蔻酸的超细微粒,研究预膨胀压力、预膨胀温度、喷嘴大小对颗粒大小以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随着预膨胀压力(8~16 MPa)的增加,肉豆蔻酸颗粒粒径变小和粒径分布变窄;随着预膨胀温度(50~70℃)的增加,肉豆蔻酸颗粒粒径变大和粒径分布变宽;喷嘴大小(60~120μm)对肉豆蔻酸颗粒几乎没有影响;使用超临界CO2制备的肉豆蔻酸颗粒形貌为不规则形状,但颗粒可以方便地控制在0.5~2μm内;使用超临界N2制备的肉豆蔻酸颗粒形貌为球状,颗粒可以控制在0.5~20μm内.  相似文献   

8.
十三香粉超临界萃取物和水蒸汽蒸馏精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市售十三香粉精油的GC-MS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物与水蒸气蒸馏精油的主要差异在于脂肪酸的浓度.超临界CO2萃取十三香粉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柠檬烯和脂肪酸,其中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肉豆蔻酸等,而水蒸气蒸馏油的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和柠檬烯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维吾尔药材奶桃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对15批不同产地的奶桃药材进行了提取和脂肪含量测定,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脂肪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奶桃中的脂肪含量在36.2%~72.7%,共检测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羊脂酸、羊蜡酸、硬脂酸、花生酸7种脂肪酸.其中各脂肪酸平均含量为:月桂酸33.46%、肉豆蔻酸14.94%、棕榈酸12.09%、羊脂酸5.59%、羊蜡酸5.23%、硬脂酸2.61%,为奶桃的有效质量控制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90nm波长处测定肉豆蔻-5味中酯类成分含量,得出异土木香内酯在1.704~6.816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0.0909 X+0.0784(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7.66%,RSD为1.50%.结果显示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肉豆蔻-5味中总酯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12.
对肉豆蔻酸单乙醇酰胺硫酸酯盐(MMS)的润湿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用帆布沉降法测定了MMS在不同温度、不同质量分数溶液、不同硬水度中的润湿性能,并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酯盐、月桂醇醚硫酸酯盐、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MS是一种渗透性能优良的织物润湿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广枣-肉豆蔻片的制备过程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基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片剂项要求,考察片剂的外观性状、硬度、崩解时限、重量差异及脆碎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枣-肉豆蔻片中4种抗氧化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片剂外表光滑,色泽均匀,硬度值处于30~40 N,崩解时限控制在10 min内,脆碎度小于1%;槲皮素、原儿茶酸、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分别在0.16~0.8μg/mL(r=0.999)、4~20μg/mL(r=0.999)、8~40μg/mL(r=0.999)、100~500μg/mL(r=0.999)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01.6%、100.3%、99.3%。且方法学验证项下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数值均未超过2%。该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为复方蒙药广枣-肉豆蔻片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15.
蛇油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抽提蛇油脂肪和KOH/甲醇酯交换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三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二碳四烯酸等.蛇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63%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天然植物油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将大豆油在水浴60℃下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月桂酸等16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油酸(50.62%),油酸(32.45%),棕榈酸(11.12%)和硬脂酸(4.82%)。  相似文献   

17.
用目视变温法研究了萘-月桂酸,萘-肉豆蔻酸,萘-棕榈酸二元系的固液平衡,三个二元系均为低共熔型,低共熔点分别为:35度,77.1%(wt)月桂酸,44度,73.9%(wt)肉豆蔻酸,52度 ,67.9%(wt)棕榈酸。  相似文献   

18.
南极磷虾油脂中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提取法对南极磷虾中的油脂进行提取,提取产率达6.14%。将油脂进行皂化、甲酯化,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脂肪酸组成, 共鉴定出 21种成分, 主要含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含量分别为9.25%、24.35%、18.25%、20.28%和11.17%;另外,还鉴定出油脂中含有0.68%的奇数碳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19.
大麦籽粒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大麦籽粒油脂的质量分数及其脂肪酸组成。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和酸水解法提取大麦籽粒中的粗脂肪油,再经过氢氧化钾/甲醇碱催化甲酯化法进行衍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大麦籽粒粗脂肪的提取量分别为1.87g/100g和1.98g/100g,分别鉴定出12种和14种脂肪酸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52.20%,53.27%)、棕榈酸(22.75%,22.15%)、油酸(16.35%,14.63%)和亚麻酸(4.65%,5.48%),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都超过75%。研究结果可为大麦类食品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将5种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分别与1,4-丁二醇和甘油进行酯化反应得到一系列中长碳链脂肪酸酯.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碳链的脂肪酸酯的PB值,磨斑直径和摩擦系数.结果表明:在所考察的脂肪酸酯中,脂肪酸酯的PB值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加都有显著的提高,且脂肪酸丁二酯的承载能力要优于脂肪酸甘油三酯;在长磨试验中,低载荷下,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加,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均呈下降的趋势;在中等载荷下,脂肪酸甘油三酯要比脂肪酸丁二酯容易发生卡咬;在高载荷下,脂肪酸丁二酯的摩擦性能要好于脂肪酸甘油三酯,其中肉豆蔻酸丁二酯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