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纳米硅光致发光的研究万明芳,魏希文何宇亮(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半晶态物理研究所)自从报道了多孔硅的光荧光(PL)以来,发光硅材料的研制以及硅材料发光特性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已经报道的两种发光的硅材料,即多孔硅和镶嵌在硅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2.
多孔硅荧光谱双峰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阳极腐蚀法制备了多孔硅(PS),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照片对其表面和结构做了分析,观察到多孔硅纳米尺寸的微结构;并进行了多孔硅层(PSL)的光致发光谱(PL)测量,观察到PL谱峰的“蓝移”和双峰现象,符合量子尺寸效应和发光中心理论,红外吸收光谱进一步证明了发光中心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讨论二元Szasz-Mirakjan算子的导数与函数的光滑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下列结果:设f(x,y)∈C(S),则有(1)0<α≤1时,的充分必要性条件是ω ̄(1)(f;h)≤Mh ̄α.(2)0<α≤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ω ̄(2)(f;h)≤Mhα.(3)0<β≤2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4)0<β≤2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里L_n(f;x,y)是二元Szasz-Mirakjan算子。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多孔硅材料,形成了Al/多孔硅/单晶硅的样品结构.Ⅰ-Ⅴ特性测量表明这一结构呈现出良好的整流特性,并观察了Ⅰ-Ⅴ特性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在多孔硅层(PSL)电导率σs和深能级瞬态谱(DLTS)的测量中发现:多孔硅的禁带中可能存在大量的缺陷态,它们将显著影响多孔硅的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氢化钠米硅薄膜的光声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纳米硅薄膜材料从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的光声光谱,并与微晶硅和非晶硅材料进行了对比。纳米硅的光吸收系数比后两都高(特别是在1.4~1.9eV之间,高出近一个数量级),其原因是纳米硅薄膜中大量晶粒对光子的散射、晶粒界面缺陷的吸收及载流子吸收的影响,此外,纳米硅光声谱中Urbach边宽且缓,反映出这种材料很高的无序程度。  相似文献   

6.
氢化纳米硅薄膜的光声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纳米硅薄膜材料从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的光声光谱,并与微晶硅和非晶硅材料进行了对比.纳米硅的光吸收系数比后两者都高(特别是在1.4~1.9eV之间,高出近一个数量级),其原因是纳米硅薄膜中大量晶粒对光子的散射、晶粒界面缺陷的吸收及载流子吸收的影响,此外,纳米硅光声谱中Urbach边宽且缓,反映出这种材料很高的无序程度.  相似文献   

7.
多孔硅吸附荧光素钠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温下,将多孔硅浸泡于不同浓度荧光素钠溶液中,取出晾干后对多孔硅光致发光谱(PL)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谱强度随荧光素钠浓度的增大而减弱,但浓度达到一定值得其强度不再减弱。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造了一个新的算子,利用光滑模ω^2φλ(f,t)(0≤λ≤1)和ω^1(f,t)研究了Baskakov-Kantorovich算子的点态逼近,得到了一个等价定理,统一了以前Ditzian-Totik模和古典光滑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硅,考察不同氧化条件下多孔硅孔隙率及膜厚的变化情况,研究电化学阳极氧化工艺条件、高氯酸钠溶液浓度以及贮存方法等因素对多孔硅复合材料爆炸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硅孔隙率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增大,当电流达到50mA·cm~(-2)以上时略有降低,孔隙率随氧化时间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且氧化时间为30min时最大,孔隙率随氢氟酸浓度增大反而减小;多孔硅膜厚随时间增大而增大。SEM分析表明,多孔硅表面产生裂缝,内部形成硅柱。在电流密度小、氧化时间短的条件下形成的多孔硅复合材料不易爆炸,当NaClO4甲醇溶液质量浓度大于0.098g·mL~(-1)时发生强烈爆炸,将多孔硅复合材料用乙醇浸泡是最为理想的贮存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低温下多孔硅电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低温下(10-300K)对多孔硅(Al/多孔硅/单晶硅结构)的I-U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I-U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低温下多孔硅的电阻率远大于单晶硅,当温度变化时,电阻率的变化不是单调的,其原因一是电流的主要输运机制随温度的降低发生变化,二是多孔硅中的缺陷态俘获载流子的能力随温度降低而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