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百叶折流板倾角α、不同相邻百叶折流板组夹角β对交错百叶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错百叶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压降随百叶折流板倾角α的增大逐渐降低,随相邻百叶折流板组夹角β的增大逐渐增加。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百叶折流板倾角为75°时压降最明显,降低幅度为79.26%~79.61%;相邻百叶折流板组夹角为15°时压降最明显,降低幅度为76.65%~77.12%.当百叶折流板倾角α大于45°时,交错百叶折流板换热器的单位泵功换热系数随倾角α的增大而减小。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百叶折流板倾角和相邻百叶折流板组夹角都为45°时,新型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最好,增加幅度为79.49%~118.70%.  相似文献   

2.
断续螺旋折流板在管壳式换热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断续螺旋折流板与普通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阻特性进行了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断续螺旋折流板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能明显增强换热效果,在相同流速下壳侧换热系数是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1.39~1.67倍,断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是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1.15~1.37倍;但阻力有所增加,壳侧阻力是单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3.25~3.67倍.  相似文献   

3.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其结构简单、强度可靠、技术成熟、耐高温高压,所以是目前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航空等许多行业。传热强化一直是管壳式换热器的研究热点,而折流板的结构对壳程的传热特性尤为重要。首先采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弓形折流板和盘环折流板的流场和流阻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壳程采用盘环折流板比弓形折流板传热效果好,但对应的流阻比弓形折流板的要高,产生的压力损失比弓形折流板的大。其次通过实验验证了弓形折流板和盘环折流板对流体传热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可为工程管壳式换热器折流板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和壳程压力降,并与传统的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如果螺旋折流板螺旋角过小(小于15°),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压力降可能会超过普通弓形折流板换热器;螺旋角增大(大于15°),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传热系数会下降。综合考虑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力降和壳程传热系数,螺旋折流板螺旋角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所以在工程设计中,螺旋角一般应取在6°~12°之间。  相似文献   

5.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和对比方案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压降性能进行实验测试,其中,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包括倾斜角分别为10,°15,°20°的扇形折流板,倾斜角为15°的椭圆折流板和倾斜角为20°的扇形搭接折流板5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20°倾斜角扇形折流板方案的壳侧换热系数最高且压降较低;折流板轴向搭接方案并不合理;当量螺旋角对换热器的性能起决定作用.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含有倾斜角修正因子的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所计算的10,°15°和20°扇形折流板方案的数值与实验值相比误差大多小于±1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如何利用换热器折流板左、右缺口结构的特点,对换热器折流板机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达到节约用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螺旋折流板与弓形折流板的根本区别在于折流板在壳体中结构形式的变化。弓形折流板在壳体内垂直于换热管束,使壳侧形成若干个并列折返通道,介质急剧改变流向必然产生严重的压力损耗。在实验室条件下,相同结构尺寸换热器,用螺旋折流板代替弓形折流板,其传热系数提高20%至25%,其传热效率提高10%以上。相同条件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比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压降降低20%。  相似文献   

8.
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换热与阻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为工质,对螺旋折流板波槽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及传统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进行了壳程和管程的传热及阻力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和壳程换热系数分别提高50%~80%和90%,壳程阻力减少15%~20%;螺旋折流板与波槽管结合使用,换热能力进一步加强,总传热系数是弓形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2.01~2.11倍,是螺旋折流板光管换热器的1.15~1.6倍.  相似文献   

9.
胡岩  孙中宁 《应用科技》2007,34(9):14-18
利用F luent软件,对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和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场、流动阻力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存在明显的流动滞流区,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中的流场分布则比较均匀.在相同的流量条件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压降大约只有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32%,换热能力则略低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但单位压降下的换热系数有很大的提高,大约是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的1.3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良好,说明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较真实地反映了换热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无短路区新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消除目前在工业过程中大量使用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三角区漏流,首次采用折面折流板代替平面折流板,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进.通过采用折面折流板,封闭了相邻两块平面折流板在搭接处产生的三角形豁口,消除了由于豁口导致的壳程短路流道,从而改进了换热器壳侧的流场.实验结果表明,用折面折流板代替平面折流板后,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增加了7.9%~9.7%,有效地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虽然换热器壳程的阻力损失有所增加,但泵耗功率的增量小于2W,相对于换热量的增加可以忽略不计.此项研究对于换热器的节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介导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的实用性在探索中得到肯定的同时,仍然存在着6大研究难题(即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介导试验的后效性研究、寻找介导试验的生物学证据时的局限性、研究的重复性、介导试验的机制和机理、研究的超前性)值得注意.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即重离子束介导技术立足于重离子束这一物理学技术平台,注重研究2个关键性问题,完成3个有效转变,寻找4个方面的试验证据,研究5大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月季秋季扦插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近年来月季秋季扦插的实践经验,对月季插条的剪取和保存、插床整理、扦插时间、扦插密度、深度、土壤消毒、温度调控、扦插后水分管理、喷药施肥、炼苗、移植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精准医学,指根据个体的基因组学、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信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疾病诊疗和预防的医学方式。受益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的最新成果,手术、放疗中新技术的出现,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为神经外科学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本文从精准的解剖学定位、精准的脑功能定位、精准手术、神经系统肿瘤的精准诊疗、非肿瘤疾病的精准治疗等方面,阐述精准神经外科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与服务创新3个方面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的内涵。指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将集中体现在业务工作标准化,工作手段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工作高效化,图书情报一体化,馆藏载体多样化。馆藏内容专业化,人员结构层次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洛川苹果园夏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并为进一步开展陕北经济林地区土壤动物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利用对角线五点法采样法和国际通用的手拣法对洛川苹果园示范园和常规园大型土壤动物进行采样。共获得动物134只,隶属4门6纲9目。优势类群为咀刺目、正蚓目、鞘翅目;常见类群为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柄眼目等。其中咀刺目、正蚓目、鞘翅目占总捕获量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7.31%、28.36%、12.69%,共占总捕获量的78.57%,构成了群落的主要框架。在洛川苹果园示范园和常规园中,大型土壤动物的表聚性比较明显;示范园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常规园,但个体数和优势度指数低于常规园。由此可知,示范园土壤动物群落物种丰富,结构复杂,类群数量分布均匀,显示了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果园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的响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为厘定辽西万家沟地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钾长花岗岩U-Pb同位素年龄为(155.9±1.8)Ma,岩石具有富Si、Al、Na、K,贫Mg、Ca、Ti等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Ta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Ba、Sr、Zr、Hf等相对富集,具较弱的铕和铈负异常。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研究区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北克拉通持续俯冲的构造环境背景,成因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导致幔源岩浆上侵使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企业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生产无计划、浪费严重、无效劳动、生产现场环境较差等问题。为改进生产现场管理,必须加强对物料本身的管理,对物与场所之间的管理,对人与物之间的管理。对人与人之间的管理,对人自身的管理以及对人与信息之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4月,在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对中华竹鼠洞穴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共测量了85个10m×10 m样方13个生态因子,其中利用样方54个,未利用样方31个.运用频次分析和Mann-WhimeyU检验表明:郁闭度、人为干扰距离、避风性、灌木密度、灌木距离、食物因子和海拔对中华竹鼠洞穴生境选择存在显著影响(P<...  相似文献   

19.
梨瘿螨的为害对梨叶片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树叶片被梨瘿螨为害后,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经光谱技术、化学方法和电物理方法测定,与健康叶片相比受害部位的叶绿素含量下降31.85%,可溶性糖含量下降24.6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34.14%,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29.95%,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84.08%,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29.82%,膜透性增加86.74%,中度受害叶的螨瘿部位与病健部位相比叶绿素含量下降26.86%,可溶性糖含量下降22.7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30.26%,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22.81%,游离脯氨酸含量上升16.01%,膜透性增加45.54%,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15.87%,说明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和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游离脯氨酸的上升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组织细胞膜透性的增强都主要集中在受害部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实验法,分别用盐度为2,4,6,8的NaCl溶液对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进行了NaCl胁迫处理,测定其叶绿素、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等生理生态指标以及盆土的实际盐度,研究蛋黄果的耐盐性并为果树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蛋黄果的生长及叶绿素合成受到明显抑制,在土壤盐度小于0.19时无盐害现象;SOD、POD的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CAT活性在盐度为4~8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变化均与处理盐度呈现正相关,其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个处理盐度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盐度为6和8时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