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能源的供给。江苏省作为率先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省份,能源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对1990—2011年间的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分析,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江苏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能源制约江苏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能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基于我国2011—2019年各省份面板数据,并利用面板阈值模型研究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对地区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不仅能够促进绿色经济增长,还促使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数字经济和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为了促进绿色经济增长,需要进一步激发绿色技术创新活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促进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我国30个省份的经济运行数据已公布。通过梳理发现,各省份受"三期叠加"的影响仍然比较大,部分省份在结构调整的阵痛中艰难前行,经济增速换挡明显。而一些结构调整起步早、转型升级步子大的省份,则展现出了平稳的发展态势。各省经济运行中也不乏亮点,新经济已成一抹亮色。此外,房地产的火热也带来了部分省市经济与财政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9-2007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脉冲法和面板法实证分析了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因果关系,科技投入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2)在1999-2007年期间,显示1999-2007年在大部分省份地区1999-2007年R&D投入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表明科技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地区间技术回流效应远远大于扩散效应,也导致了西部落后省份在这场技术大比拼中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3)R&D投入一方面通过技术研发,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表现地区经济总量差异对R&D投入效率的影响.正是这两种效用,从理论上说,R&D投入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双向效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利用西部四川省和东部江苏省1978~2010年物流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对西部四川省和东部江苏省的物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地区代表省份四川省和江苏省的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均存在协整关系;四川省物流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江苏省经济增长是物流发展的单向Granger原因;结合所构建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了2个地区物流与经济的长期和短期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6.
张帅 《科技信息》2013,(9):227-228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利用索洛模型,通过数据对资本、劳动、技术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出了各个要素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通过与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较得出了技术进步对新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通过预测,技术进步在未来十年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并对目前新疆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东部沿海省份,处于区位劣势的云南省,在经济系统内部存在低水平的动态均衡,通过建立VAR多维动态模型,实证检验经济系统内部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之间如何通过交互作用和自我强化机制使经济系统处于均衡状态,同时指出产业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内驱动力,要实现云南整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应着力推动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1997—2009年长江上游经济带各省份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Theil系数值,对长江上游经济带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间存在经济增长差异,但是经济增长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实证研究还发现,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是造成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两种TFP增长测算方法,对我国2000年~2010年TFP增长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自2000年我国明确提出经济转型以来,TFP增长率在2003年以前出现了持续的增长,2004年以后开始下降,经济增长呈现出典型的投资驱动性特征,TFP贡献率的逐步下降,标示着我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在提出采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绿色GDP增长率的比值测算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的基础上,依据2006~2014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没有显著影响,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外资和要素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方式绿色转型反而有负面作用。结合中国现实情景,对实证结论背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阜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从阜新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分析了1987—2003年阜新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利用这15年来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阜新产业结构的经济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将各个产业及其分行业对阜新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步伐,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替代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注重内部结构调整,用现代化服务技术替代传统服务业等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主要探究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各省份经济韧性的影响。理论方面,依据对数字经济的定义和内涵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会对经济韧性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分析方面,首先测度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韧性和数字经济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经济韧性,并且这一结论在进行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进行缩尾处理等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水平高低对于地区韧性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结合广东省1978-2009年相关数据,分析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分析,具体考察了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模式,结合当前形势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各省份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多数省份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部分省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调整,经济运行面临一定压力。在区域板块上,西南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增长仍最为强劲;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东北经济呈现继续筑底企稳、逐步向好发展态势。评论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尽管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兴起,我国制造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宏观上,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经济比重增加,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比重逐渐上升,与此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发展,制造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通过线性回归方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因素进行处理,探究全国31个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指标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产业呈现明显的互动促进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分析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及方式,同时详细介绍了衡量技术进步的五个量化指标,说明了各个指标的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文中还介绍了三种技术进步测算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并对应用广泛的回归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铜陵市2008—2013年的有关数据,运用相关检验方法,对铜陵市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转型中的铜陵市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生态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金融贡献率、存贷比却与经济增长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麻晓刚  游达明 《科技资讯》2006,(23):148-149
本文运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中部六省与西部十二个省份的2003年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给出这些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其排序,进而对我国中、西部省份的经济实力进行了定量比较。  相似文献   

19.
《建议》提出:今后1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增长转型关键要做到: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改善资源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济、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农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实施科学管理。还要加快经济体制转变,建立有利于增长转型的企业经营机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中部6省的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并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城乡结构3个视角出发,运用中部6省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2001—2014年间我国中部地区各省份实际经济增长率均低于其潜在经济增长率,且近年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不利于其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潜在经济增长,而人口抚养比上升不利于其增长; 城市化率提高有利于潜在经济增长,而城乡收入差距增大不利于其增长,但这种不利影响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