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西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低级化,造成环境破坏严重.本文从分析山西省环境问题入手,探讨环境问题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指出调整产业结构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二要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三要大力发展旅游和环保产业;四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8—2007年经济统计数据,对嘉峪关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偏离-份额分析3种方法对嘉峪关市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嘉峪关市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特征明显,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为改善嘉峪关市经济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提出引导产业向多元方向转变、注意资源开发,延长工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及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和高效农业四个方面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二、三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大,而第一产业对重庆市的经济增长贡献相对要小一些.所以,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考虑到贡献率的大小,优化产业结构,使重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阜新煤层气产业特点和宏观经济状况,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煤层气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在宏观经济评价中。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了投资开发煤层气资源对阜新国民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就业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阜新市场经济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以投资和劳动力分配为规划的主要经济政策,分别建立了阜新三次产业与投资、劳动力的多元经济回归模型,并以阜新2005年的短期经济目标为依据建立了经济目标模型,为阜新市的决策部门提供三次产业的最优经济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6.
2014年以来甘肃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发展,但与全国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与全国水平进行比较,对2010-2014年甘肃三次产业的结构及就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产业贡献率、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角度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产业结构效益,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在三次产业发展上,应立足甘肃产业基础、发展条件和区位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达州市1993—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产值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JJ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对达州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实证出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根据实证分析结果,结合达州市经济发展特点,最后提出优化第一产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利用各产业间的连动作用加强产业问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煤炭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困境出发,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鸡西市的实际情况,剖析了鸡西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第一产业偏大、第二产业效益低下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提出了鸡西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以绿色食品开发为突破口,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调精、调优第一产业;以构筑大型企业集团为基础,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振兴第二产业;以旅游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对辽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特别是对地区产业结构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为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发展老龄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产业结构层次低、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协调,产业结构趋同、支柱产业地位不突出,产业组织结构低下的状况,提出产业发展的构想:扬长补短,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把开拓住宅市场和农村市场,作为产业调整的突破口;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振兴支柱产业;重视大型工程的波及效应,配套发展第三产业,信进城镇化和城市经济向服务型转化。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5—2009年统计资料,在分析日照市三产业结构发展演变基础上,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山东省作为参照系,全面分析日照市三产业结构的现状.结果表明,日照市三产业发展比较顺利,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三产业结构中夕阳产业的比重过大,三产业的总体竞争能力相对较强.其中第一产业的竞争能力在逐渐减弱,第二产业的竞争能力最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优化日照市产业结构的如下建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以发展新兴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巩固发展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重心向服务业转移,服务贸易因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落后,发展环境欠佳,专业人才匮乏,占GDP的比重低,结构失衡,长期处于逆差,竞争力弱,持续发展乏力。顺应国际服务贸易知识化、技术化的发展潮流,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拉动内需,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深度发掘货物贸易背后的服务商机;以科技创新促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开展国际服务外包,引导FDI投向新兴服务业等措施,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13.
认为湖北省投资环境在入世后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考验,分析了入世对其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从观念上要澄清几个问题,制定战略性外贸对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资产重组,以及各产业内部的针对性调整,如继续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制造业技术革新,扶持高技术产业和不放弃关键性服务行业等。  相似文献   

14.
首都经济概念成立的前提是,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经济系统。这个系统至少包括:范围、规模、边界;内部结构和联系;体制模式和外部环境等一系列明确的规定性。首都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首都经济是指和首都功能相联系的经济,广义首都经济还包括北京经济。首都经济的第一个特征是服务经济,首都财政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振兴首都经济是重要的战略选择。知识经济是首都经济的发展方向,但知识经济必须以强大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服务业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十分重要。本文基于重新构建的2017年重庆市41部门科技服务业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重庆科技服务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与2012年重庆市投入产出表中科技服务业相关指标对比,揭示重庆科技服务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省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数据的分析,构建外商直接投资(FDI)影响外贸商品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的计量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FDI与外贸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关系,并进行回归分析和ADF单位根检验,以期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发展龙头产业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FDI能增加本土商品出口额,优化外贸商品结构,促进产业演进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节能降耗的贡献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产业结构及各产业能源消耗量有关数据,计算和分析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对单位GDP能耗的贡献度.结果发现产业结构调整不但没有使单位GDP能耗水平下降,反而造成了上升的作用.为此,必须加快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河南省的结构节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统计计量分析工具G ranger因果检验和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西藏的产业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西藏各次产业互动具有两个子特征:一是产业互动的单向性,即各次产业之间相互影响方向呈现出单向居多、双向互动较少的特征;二是区外植入性,即西藏与区外通过工业和服务业联系起来,占据了西藏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但另一方面西藏内部工业和服务业与农业之间的互动较少,农业获取的投资较少,体现了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广州市2003-2012年产业结构与城市经济职能变动情况,并实证分析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发现(1)目前,第二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不强,第三产业对GDP的拉动作用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但劳动力就业结构适应慢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2)原来作为广州城市经济基础部门的工业和建筑业的地位下降,变为城市内部需要服务的产业,而服务业基本经济活动占有相当比重,而且有增长的趋势,已经发展成为基础性经济部门。(3)在工业化后期阶段,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将更加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但不同发展阶段对服务的需求不同,导致服务业结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变,服务业内部从消费性服务业主导转向生产性服务业主导。  相似文献   

20.
王航 《河南科学》2012,(3):376-380
依据有关统计资料及河南省投入产业表(2007),对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投入产出系数的计算等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相匹配,中原城市群内各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依然明显.建议采取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承接产业转移,选择科学的城镇化道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