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 世纪50 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和“骨痛病”被查明分别由重金属汞和镉污染引起后,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等特征,直到近些年,才引起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2011 年4 月初,我国首个“十二五”专项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体现了国家对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2014年4月21日,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一项“石头剪刀布”游戏作为研究模型的研究论文“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社会循环和条件反射”发表在电子预印本文献库(arXiv.org)中。论文中称所发现的“赢家留,输家变”的策略,可以带来更多人类决策模式的研究。科学网、果壳网、人民网以及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均报道了此项研究。随后不少网友暗讽其为“无用”科研:“这项研究没有任何价值”、“科研人员不应做如此‘无厘头’的研究”,更有网友提出这是在“浪费国家科研经费,涉嫌学术腐败”等。但科学界对此项研究的价值却持肯定态度,并指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一项看似“简单而有趣”研究,由此引起不小争议。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和发展中的“精准联系人”角色逐步向“精准联系”功能丰富和拓展。发挥和提升“精准联系”功能成为澳门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下“国家所需、澳门所长”和“一国两制”发展新实践的重要保障。面对来自土地空间、产业、区域合作、人才等方面的挑战,澳门应强化优势、强调协同,采取“精准连接”“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和“精明增长”的策略,高质量提升“精准联系”功能,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世界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确立了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道路,引领中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战略方针从“跟踪模仿”走向“自主创新”,战略重点从“推进国防和重工业发展”走向“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攻关力量从“研发机构”走向“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协同创新,战略体系从“单一拳”走向“组合拳”。面向未来,要抓住历史机遇,继续坚持“四个面向”,着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精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新时代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十八反”的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开展“十八反”研究的建议, 回顾了“相反”理论的提出、“十八反”歌诀的出现、目前药典对“十八反”的相关规定。从文献记载、临床报道、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关于“十八反”的宜忌争论。分析整理文献、总结“十八反”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 可以看出临床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文献的角度, 进行回顾性总结, 从中挖掘整理“十八反”反药组合的临床安全性评价和配伍应用规律。而关于“十八反”的实验研究则主要从化学物质基础、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6.
最近实验显示精细结构常数α=e2/c是可变的,e,,c 3个量中哪一个改变而导致α改变是当前难题之一.在电子取静质量的情况下,由Dirac大数D、Planck质量mPl和Planck大数A算得α≈1/137.313,与惯用值α≈1/137.036符合很好.在动态情况下,电子的电量e将随电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则精细结构常数α是可变的.据轻子结构的亚夸克动态模型,轻子将出现“反常质量”、“反常电荷”、“反常磁矩”等效应,计算得到的与“反常电荷”相关的“反常磁矩”和实验值相符,可以认为电子电荷改变是由电子的“反常电荷”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国内外新格局、新形势,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不断引入和补充,持续丰富和扩宽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的内涵和边界。在此背景下,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指导下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重大意义,梳理了当前粮食安全战略的演变路径和重点转变特征,即从“顾全面”到“保重点”、从“促产出”到“强产能”、从“压产区”到“一盘棋”、从“重数量”到“提质量”、从“生产端”到“全链条”的5大转变。提出了在政策选择方面,应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建立“双碳”目标下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打造立足国内生产与统筹国际资源的“双循环”体系,构建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全方位食物保障系统5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当“原初引力波”、“量子力学突破”等也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时,科学事业就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2016年情人节前3天,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不管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定被大众媒体对于这一重磅消息的海量报道所淹没。这种极其微弱的“涟漪”,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0.
凸体几何是以凸体或星体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现代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和猜想,许多猜想看似不同而事实上是等价的. 证明了“迷向常数猜想”、“截片问题”、“Busemann Petty猜想”和“逆Brunn Minkowski不等式”等问题的等价性.   相似文献   

11.
 本届年会共设立开幕式、闭幕式及“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海洋强国建设”“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科技人才助力创新发展”五大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很早就已经有了对“计量工作”(古时称为“度量衡”)的要求,如“丈量各种物品的大小(包括丈量土地)”“称量物品的轻重”等。但当时对“计量工作”的管理主要是行政方面,科技含量并不高。  相似文献   

13.
 从天文设备和科学研究两大方面,回顾了2020年天文学热点事件和研究进展。在这一年,火星正值大冲之年,火星探测迎来新高潮,“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月球挖土,“老将”阿雷西博望远镜宣告“退役”,“中国天眼” FAST接过接力棒,在揭秘快速射电暴产生机制方面做出贡献,LIGO/Virgo引力波探测器硕果累累,明亮的新智慧星划过北半球的天空,金星生命信号引起学界争议,eROSITA和盖亚卫星分别绘制了新的银河系精细地图等一系列天文事件精彩纷呈,重大发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深空探测指人类航天器离开近地轨道、进入太阳系空间和宇宙空间,对地球以外天体(月球及以远天体)或空间环境开展的科学探测。2018年,国际深空探测叠彩纷呈:中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将开展巡视勘察;美国“洞察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向太阳系空间进发,朝向日心方向,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合作研制的BeipiColombo探测器正飞向水星、美国“帕克号”探测器开启“史诗级”旅行去“触摸太阳”,远离日心方向,“新视野号”成功飞掠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天涯海角”、“旅行者2号”突破日球层顶;美国“奥西里斯-REx”和日本“隼鸟2号”顺利抵达各自目标小行星执行采样任务。2018年,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火星发现有机分子、太阳系边际再抵近等发现或突破对于探寻生命起源、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拓展人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历史,针对历史城市“保护性破坏”与“建设性破坏”的现实困境,讨论中国历史城市保护在观念、原则、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发展变革的解读,梳理了西安明城区遗产资源的本底和特征,在“历史厚度”和“活态持续”方面,提出从历史静物走向共生遗产的保护观念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会计要素经济价值的变动状况和价值的决定因素,指出“历史性”在一个价格不断变动的经济体系中,不能带来真正的“真实性”.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要素的涵义作了新的阐释,指出其共同的本质在于“未来性”.为兼顾会计要素价值评估的“决策有用性”和便于运用的“成本效益原则”,指出“现实性”是沟通“历史性”与“未来性”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从“互联网+”的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招聘、就业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就业倾向测评、就业心理调适及就业信息素质教育等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求,结合“计算机技术”专业和云南的区域特点,以“数据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技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总结课程建设的应用性、前瞻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来想写“ 博士生缺乏创新该赖谁?”,因为觉得有些博士生在担忧自己能否通过答辩时,“杠杆”通常是“创新”,导师总是拿“创新”要求博士生和他的博士论文,博士生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论文穿上“创新”这件外衣,有时候,你会发现这中间有些博士生其实还不明白什么叫“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