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3种蹄盖蕨科植物(多齿蹄盖蕨、中华蹄盖蕨、羽节蕨)为试材,研究了总黄酮和总酚酸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3种蹄盖蕨科植物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在10.56 mg/g~28.80 mg/g之间,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在22.68 mg/g~47.42 mg/g之间,均为羽节蕨含量最高;3种蹄盖蕨科的黄酮提取液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羽节蕨的抗氧化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微波、鼓风干燥、阴干) 对金银花的抗氧化活性和总酚、总黄酮质量分数的影响。利用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以超氧阴离子(O-2)、双氧水(H2O2)和羟基自由基(HO·)清除为指标,评价3种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对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其活性物质的质量分数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强度均有较强的影响,其中70 ℃微波干燥10 min条件下,金银花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30.40±2.75 mg/g、61.24±7.62 mg/g,并且其抗氧化活性最强,3种指标的IC-50分别为金银花原提取液浓度的9.44%、0.029%、0.12%。而自然阴干4 d的条件下,金银花的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10.22±0.81 mg/g、17.50±2.28 mg/g,并且抗氧化活性最弱,3种指标的IC-50分别为金银花原提取液浓度的11.97%、0.53%、0.37%。  相似文献   

3.
发酵青刺果种子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刺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不同丝状真菌(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米根霉3005)分析发酵前后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这3种真菌发酵均可显著提高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其中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后效果最佳(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50.74±11.33、833.70±3.77 mg/100 g种子干重).发酵前后其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均为芦丁,由67.12±0.69μg/g增加至108.07±0.18μg/g.发酵能改善青刺果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少孢根霉3152发酵48 h清除DPPH·的效果最佳,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对ABTS+·的清除最强.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青刺果种子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成分-抗氧化关联模式探究洋蓟花苞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活性成分质量分数及抗氧化功能差异。分别采用水、70%甲醇、70%乙醇和70%丙酮萃取洋蓟花苞,通过对比各种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并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阳离子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估其抗氧化活性,综合分析洋蓟花苞不同萃取物主要活性成分质量分数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70%乙醇洋蓟花苞萃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质量分数最大,为(9.14±0.12) mg/g和(13.46±0.42) mg/g; 70%甲醇萃取物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DPPH、ABTS+的IC50值分别为0.43 mg/mL和0.10 mg/mL,其萃取物还原力为0.5时对应的萃取物质量浓度(A0.5)为6.42 mg/m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多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DPPH、ABTS+清除力呈极显著相关(P<0.01)。70%甲醇洋蓟花苞萃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多...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发酵方式对葎草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进行对照组、自然发酵组和乳酸菌发酵组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葎草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葎草总黄酮稀释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葎草总黄酮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0 mg/m L时,乳酸菌发酵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葎草总黄酮稀释液质量浓度为0.2~0.4 mg/m L时,自然发酵组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乳酸菌发酵组(P0.05)。发酵处理后葎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四种柑橘果皮(砂糖橘、脐橙、芦柑和蜜桔)为原料,测定柑橘皮中总多酚、总黄酮和总三萜的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清除羟自由基法对柑橘果皮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建立TOPSIS数学模型对柑橘果皮中的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四种柑橘果皮的总多酚、总黄酮、总三萜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柑橘果皮的总多酚含量为16.05~40.68 mg GAE/g,总黄酮含量为145.2~191.1 mg RE/g,总三萜含量为5.39~10.88mg UAE/g,并以芦柑皮中的总多酚、总黄酮、总三萜含量最高。四种柑橘果皮清除DPPH·-、ABTS·+、羟基自由基能力分别为5.025~7.498、6.40~7.98、6.78~11.32 mg Vc eq./g。TOPSIS分析结果表明芦柑皮综合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为测定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选用广西、广东10种不同产地的大果山楂鲜果,采用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对大果山楂总黄酮进行提取;对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氧自由基吸收法来评价大果山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耗时短、效率高、操作简便,优于回流提取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总黄酮的提取;芦丁在0.008—0.064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1.07%),表明可见分光光度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测定;10种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广西靖西市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高达38.61 mg/g,大部分产地的大果山楂总黄酮含量为20.91—32.63 mg/g。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总黄酮提取液均具有良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以广西靖西市大果山楂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佳,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0.048±0.006)mg/mL,氧自由基吸收能力为(39.35±0.42)mg TE/g FW。本研究为大果山楂的原料、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槐米为原料进行黑曲霉固态发酵,HPLC法测定槐米发酵前后槲皮素质量分数变化,研究了槐米发酵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尿酸-SUA- 、尿素氮-BUN- 、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黑曲霉M8菌株固态发酵后,槐米中有9562%的芦丁转化为槲皮素,槲皮素质量分数由发酵前3 28mg/g提高到3923mg/g,是发酵前的1196倍. 槐米发酵物高剂量组-400mg/kg-和低剂量组-200mg/kg-可分别使高尿酸小鼠SUA值降低2437%, 1796%,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5- ;而未发酵的槐米组-400 mg/kg-仅使小鼠SUA值降低223%,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表明黑曲霉发酵槐米的降尿酸作用效果优于未发酵槐米. 此外,槐米发酵物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BUN、SCr值-P<0 05- ,可减轻造模药物对小鼠肾功能的损伤. 急性毒理实验证明,槐米黑曲霉发酵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肉桂中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糖消化酶活性,以台湾土肉桂、清化肉桂、云野肉桂和西江肉桂4个品种肉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以及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粗提物抗氧化能力和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并对肉桂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其体外抑制糖消化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UHPLC-MS/MS法对4个品种肉桂游离态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肉桂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9~71.62mg/g和46.49~58.05mg/g,游离态多酚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结合态多酚和黄酮含量;品种对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影响显著,其中台湾土肉桂的抗氧化活性和糖消化酶抑制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游离态和结合态黄酮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蔗糖酶的IC50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进一步通过UHPLC-MS/MS发现,原花青素类、槲皮素-3-O-葡萄糖苷和芦丁可能是肉桂抑制糖消化酶的主要活性物质。对不同品种肉桂生物活性差异的研究能够为肉桂的品种筛选、精深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红花注射液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以及抗凝血活性、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以体外延长人正常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7个企业生产的红花注射液抗凝血活性;采用清除DPPH·体外筛选模型,研究了红花注射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福林酚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了红花注射液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花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比较分析了红花注射液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总多酚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产企业的红花注射液对APTT具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并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含量与APTT延长百分率、总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与APTT之间无明显量效关系。这说明红花注射液具有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体外延长APTT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可能为黄酮类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可能为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20种黄皮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及pH等基础品质指标以及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 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同时探讨了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黄皮品种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和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差异较大, 其糖酸比、pH、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 基于上述理化指标的Q型聚类分析可将20个黄皮品种分成3大类群;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均与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表明黄皮果汁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所含的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处理功率和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槲蕨总黄酮产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的槲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槲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30.00(g·mL-1)、超声功率为450.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8.00%,在该优化条件下槲蕨总黄酮的产率为1.452 mg·g-1.抗氧化研究表明:槲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这说明槲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白花菜子四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试剂法测定白花菜子提取物中总多酚的含量;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菜子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氢氧基清除率和还原能力来评价白花菜子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在四种白花菜子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CAEE)甲醇提取物(CME)石油醚提取物(CPEE)二氯甲烷提取物(CCE);总多酚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MECAEECPEECCE。白花菜子提取物各种方法抗氧化活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MECAEECPEECCE,与总多酚含量顺序一致。结果表明白花菜子乙酸乙酯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白花菜子甲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且甲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用作抗氧化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因此有必要对白花菜子的化学成分、体内抗氧化活性和机理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龙眼品种资源中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差异,选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龙眼资源圃的24个龙眼品种,分析其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物质的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总抗氧化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四种不同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同龙眼品种果肉总酚、总黄酮含量与DPPH、ABTS、FRAP、ORAC四种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的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呈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品种龙眼果肉的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和ORAC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而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24个不同品种的龙眼聚成多酚及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的三大群类。不同品种龙眼果肉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酚类物质是龙眼果肉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在龙眼果肉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中结合态平均占总酚含量的17.45%。  相似文献   

15.
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温度对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得率的影响. 并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L9(34)的正交实验,优化总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 此外,通过进行DPPH ·、ABTS自由基及·OH的清除实验,考察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 正交实验优化得出的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 ∶ 3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70 ℃为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该条件下提取到的火龙果果皮总黄酮和多糖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7.87 mg/g和114.05 mg/g. 在373.44 μg/mL时,抗坏血酸对DPPH ·、ABTS自由基及·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5.25%、99.57%、89.99%;而火龙果果皮提取物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8.64%、60.84%和61.77%,数据表明火龙果果皮提取物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均达到对照品的2/3,证实火龙果果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提取原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提取剂对红花桑寄生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红花桑寄生(寄主夹竹桃)叶的水、体积分数80%甲醇和体积分数80%丙酮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自由基清除能力,在3种溶剂提取物中,体积分数80%丙酮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ρEC50=0.306mg/mL),抗氧化能力最强,FRAP和TEAC值分别为0.81,1.62.3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从高至低依次为丙酮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此外,体积分数80%丙酮提取物中总酚(22.89%)和总黄酮(11.61%)也高于其他2种.可见,提取剂的性质对红花桑寄生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物对猪肉脯抗氧化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须为原料,测纯化后玉米须总黄酮的各项抗氧化指标,玉米须总黄酮对·OH和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55mg/mL和0.049mg/mL。与此同时,将已纯化的玉米须总黄酮添加至猪肉脯中,通过测定POV值、色度和电子鼻为质量指标,对比研究提取的玉米须总黄酮、市售BHT和植酸对猪肉脯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储存26d后,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性最强,其POV为1.625meq/kg,而未添加抗氧化剂的猪肉脯(空白)POV值为3.75meq/kg;电子鼻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玉米须总黄酮的猪肉脯与空白组的气味相似度为94.95%。综上所述,玉米须总黄酮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  相似文献   

18.
葛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葛花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70%乙醇为溶剂,微波方法提取葛花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为4.72%;通过还原能力的测定、Fenton反应体系、DPPH法以及邻苯酚自氧化体系等评价葛花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葛花总黄酮在还原力测定以及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对O2-.和DPPH.及.OH 3种自由基具有明显的的清除作用,其EC50分别为:0.095mg/ml、0.114mg/ml、0.700mg/ml.葛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其清除率与其浓度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改善桑椹精粉的加工特性(粒径、粉体特性、色泽)和保持脱氧野尻霉素(DNJ)、总多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成分为目标,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营养和外观品质俱佳的低糖型桑椹精粉的制备工艺。将桑椹原浆经肠膜明串珠菌(Leuconstoc mesenteroides)和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冻干后制备低糖型桑椹精粉,并以干桑椹直接粉碎后的桑椹原粉为对照,比较桑椹原粉、桑椹精粉和添加黄豆辅料的桑椹精粉的加工特性以及活性成分含量。与桑椹原粉相比,2种低糖型桑椹精粉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吸湿性、堆密度、休止角、粒径都明显降低,色泽、流动性等加工特性显著改善。桑椹原粉的DNJ含量为0.68mg/g,发酵后DNJ含量显著提高,为2.07mg/g,冻干处理后为1.39mg/g,冻干并添加辅料处理后其含量为1.03mg/g。发酵、冻干以及添加黄豆辅料对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桑椹原粉、桑椹发酵液、桑椹精粉、添加黄豆辅料的桑椹精粉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7.70、28.55、25.83、25.85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4、1.01、1.16、1.30mg/g。发酵处理造成花青素含量显著下降,而冻干和添加黄豆辅料对花青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桑椹经发酵、添加黄豆冻干处理后,其加工特性得到改善,DNJ含量增加,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