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某型直升机用行星齿轮轴承出现早期的疲劳失效现象,提出了双列球面滚子轴承要达到最佳运动状态须满足的两个基本条件,分析了影响轴承滚子与内圈滚道接触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提出该轴承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设计的几何参数选取不当,零件制造精度不够精确所致,并在轴承的设计和测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无自转活齿双摆线行星减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无自转活齿双摆线行星减速器是一种新型的减速器,与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相比,本减速器可获得更小的传动比,偶数及小数传动比,并且转臂轴承转速低,文中给出了传动计算公式及正常传动结构条件,为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齿行星齿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内齿行星齿轮传动运动副及零件的弹性变形协调条件和弹性动力学分析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和封闭算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仿真,仿真中对截断模态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拟静态修正,计算了机构中输入轴行星轴承、输入轴箱体支承轴承、支承轴行星轴承和支承轴箱体支承轴承的载荷,以及在两个所谓“死点位置”的载荷.结果表明,在这两个位置,轴承载荷并不很高,即“死点冲击”并不存在.还计算了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4.
环式减速器发热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N型内齿行星齿轮传动的基本结构形式-单环、双环、三环及四环球减速器的基本结构和传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式减速器的发热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引起环式减速器发热的主要原因和部位,发现箱体支承轴承和环板高速轴承发热严重是主要发热源。提出了解决发热问题的具体措施,该措施经实验验证很好地解决了环式减速器的发热问题,提高行星轴承及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行星和矮行星不断地吸收来自太阳的热辐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假定行星和矮行星处于热平衡状态,利用黑体模型估计了它们的表面温度.结果显示,行星和矮行星表面温度与其自身大小无关,主要受它们与太阳距离远近的影响,距离太阳越远,温度越低.理论计算得到的表面温度大体上与实际表面平均温度相吻合,但由于行星大气或内部热源等因素,实际温度稍微高于理论计算值.文中还研究了星体表面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辐射冷却后的温度,对于周围没有大气的星体,结果与实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流体模拟的研究表明,如果多颗行星形成在环绕双星的气体盘中,行星之间的会聚迁移会导致行星之间的散射.本文系统研究了环双星的行星系统中两颗等质量行星(P型行星)之间的散射,目的是探讨散射对P型行星系统构型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研究表明散射后只剩一颗行星的几率最大,一般80%.从某种意义上说,伴星的存在有利于行星的存活,尤其是在靠近双星的地方.我们发现散射会导致行星的向外迁移,这和单恒星系统中的散射现象相反,此现象可以用来解释最近通过成像方法发现的远距离P型行星.即便对于等质量的行星,散射位置的不同会造成偏心率分布的多样性.在靠近双星的位置,幸存行星的偏心率较小;在远离双星的位置,剩余行星的偏心率较大.此外,P型行星之间的散射可使P型行星转变为围绕一颗主星运行的S型行星.  相似文献   

7.
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振动与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正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34):8477-8480
通过搭建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振动试验台,对8种组合系统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组合方式、转速以及负载等对钢-塑齿轮组合行星传动的振动与噪声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组合方式对行星传动系统输入轴和输出轴支承轴承上的动载荷影响显著。塑料齿轮的引入显著地降低了支承轴承上的动载荷;采用SNS组合或SNN组合可显著降低传动系统支承轴承上的动载荷;各种组合传动系统的噪声强度均随转速的升高而增大,组合方式对降噪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勃 《山西科技》2010,(6):83-84
零件的结构性好坏直接影响加工、使用和制造成本。行星架的结构设计和制造质量,对各行星轮间的载荷分配以至传动装置的承载能力、噪声和振动等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功率分流式行星传动运动学和静力学矩阵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地进行功率分流式行星传动的运动学和静力分析,文章从行星传动的基本运动学公式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单元分解法计算功率分流式传动系统运动学和静力学参数的方法;推导了考虑效率前后的系统的角速度方程和转矩方程,运用该方法可以同时计算出系统中各运动构件的角速度、传递扭矩、齿轮切向啮合力和行星架上承受的行星轮轴承反力及系...  相似文献   

10.
针对螺纹啮合摩擦生热和轴承旋转摩擦生热两类主要热源,分别计算了中空行星滚柱丝杠副热边界条件。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中空行星滚柱丝杠副等效热分析模型。分别研究了丝杠在无冷却、水冷却和油冷却三种情况下的热分布;以及油冷却下,不同冷却液流量和丝杠转速对热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冷效果比油冷效果好,三种情况下轴承处的发热最为严重。冷却液流量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丝杠温升,并减小热变形。丝杠转速越大,温升和热变形越大。研究结果可对中空行星滚柱丝杠副冷却方式选择、温度控制和热误差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行星机构中行星轮运动轨迹的矩阵方程的建立方法,研究并提出了行星曲线封闭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行星曲线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及数学模型,分析并讨论了行星曲线的特征及变化规律.最后,简单介绍了行星曲线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内齿行星传动的啮合力计算与啮合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新型的三轴式内齿行星传动,分析了内齿平动的轮齿的啮合力和啮合效率,并以某种型号的三轴式内齿行星减速器为例进行了效率计算。  相似文献   

13.
将适于变速器传动比范围的单个NGW型周转轮系和由两个NGW型差动轮系构成的复合轮系选择出来,构成传动方案简图,并将这些简图和对应的传动比公式和传动比变化范围列入表中,具体设计时,只需根据变速器所需的传动比数值,从表中选出适合的方案简图进行组合,得到三自由度行星变速器的总体传动方案简图和机构简图,同时,联立求解由表中查得的传动比公式,各轮系齿轮的齿数也能迅速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4.
太阳轮的齿数、模数、厚度及行星齿轮的个数是行星齿轮减速器设计中主要的结构尺寸参数.在一定条件下以最小体积为目标,利用优化方法对行星齿轮减速器主要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取得了一组最优解,这样不仅可以使减速器体积减小,还可以使减速器重量减轻、材料节省和成本降低,对减速器设计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由于采煤机摇臂系统的行星轮系结构比较复杂,采用集中质量参数法对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行星轮与太阳轮的动态接触应力以确定其失效模式.主要考虑行星轮与太阳轮结构尺寸的随机性,利用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功能,模拟得到疲劳寿命与随机参数的关系表达式.采用最大可能点摄动法进行可靠性设计.最后通过对行星轮与太阳轮的可靠性灵敏度设计,得到了各参数均值和方差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情况.Monte-Carlo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为行星轮与太阳轮可靠性灵敏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二自由度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组合设计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设计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故本文对由两个NGW型差动轮系构成的复合轮系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几个适于变速器传动比范围的轮系,并配以制动器,构成传动方案简图,将这些简图和对应的传动比公式和传动比变化范围列入表中.设计时,只需根据变速器所需的传动比数值,从表中选出适合的方案简图进行组合,就得到行星变速器的总体传动方案简图和机构简图,同时,联立求解由表中查得的传动比公式,各轮系齿轮的齿数也能迅速计算出来.  相似文献   

17.
对新型传动──圆弧行星传动中针齿作用在圆弧行星摆轮上的力进行了分析和推导,给出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内齿行星传动的运动学条件及最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三轴式内齿行星传动,结合若干文献归纳出其运动学条件,以运动学条件和材料性能条件为基础,形成了三轴式内齿行星传动结构最轻的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的优化工具箱对某种型号的三轴式内齿行星传动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行星传动基本参数选择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设计手册中的行星传动齿数选择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国内各机械设计手册中普遍引用的高速行星传动齿数选择上“互质说”的不足.齿数互质能减小振动的说法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利用该方法减振是不正确的.“行星轮相位调谐”理论有着严密的数学基础,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减振为目的的修改行星传动基本参数———齿数和行星轮个数的新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传动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图论知识,可将多自由度多行星架周转轮系的复杂结构简化为拓扑图.根据拓扑图建立所有基本回路的回路线性方程,解方程之后可对轮系进行运动分析.只有当构件的两轴线平行时,两轴的转速才能代数相加减.当齿轮和行星架的轴线不平行时,提出了两对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基本回路方程.基本回路算法解决了由于结构复杂使运动分析陷入困难的问题,线性方程的求解能在计算机上容易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