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建立多系统仿真方法,评估了大型锻件操作装备机与锻压工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锻压过程中的热塑性有限元分析与操作机的动力学分析耦合,通过比较在垂直方向主动柔顺以及水平方向被动柔顺条件下,锻压过程对大型锻件操作装备机所承受载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被动柔顺均可使大型锻件操作装备机的承载降至安全限度以内.  相似文献   
2.
自由曲面数字化的自适应规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数学模型已知的自由曲面,依据质心定理推导出基于形状的采样算法,提出在给定采样精度下的自适应采样方法;针对数学模型未知的自由曲面,引入平面数字化曲线有界性概念,建立测量参数与采样步长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基于曲率和曲面切线斜率的自适应规划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规划方法可显著提高数字化采样效率.  相似文献   
3.
柔性件装配概念设计偏差分析系统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概念设计阶段装配公差设计的特点,提出了概念设计车身装配偏差分析系统(AVA),研究了装配顺序、接头类型和装配公差三者的不确定性关系及其对装配最终偏差的影响.通过该系统可以解决关键尺寸在车身装配概念设计阶段成本条件下满足质量要求的装配方案设计,并可以快速实现设计方案的生成、分析与决策.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车身装配偏差分析(AVA)系统中车身装配设计专家系统的构造与分析流程以及装配知识的获取与表达,通过基于知识的装配顺序获取与尺寸链的生成、接头方案配置与公差设计来完成基于知识的车身装配工艺设计.构建了一个由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基于知识的数字化车身设计平台,使得产品的整个装配设计过程集成到一个统一的设计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概念设计与制造的并行协调设计.  相似文献   
5.
采用断裂力学中的四点弯曲试验法 ,对 Zr O_2 陶瓷材料分别在大气、水环境中的静疲劳和循环疲劳破坏特性进行研究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试验片断裂面的微细组织进行观察 ,分析并阐明了造成材料疲劳断裂的机理 .结果表明 ,相同应力条件下 ,材料在水环境中的疲劳寿命比大气环境中低以及循环疲劳对材料的疲劳寿命起到劣化作用 ,该劣化作用可以认为是由于循环应力使得微裂纹增加和扩展造成的 .  相似文献   
6.
内齿行星齿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内齿行星齿轮传动运动副及零件的弹性变形协调条件和弹性动力学分析方程.利用模态叠加法和封闭算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仿真,仿真中对截断模态对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拟静态修正,计算了机构中输入轴行星轴承、输入轴箱体支承轴承、支承轴行星轴承和支承轴箱体支承轴承的载荷,以及在两个所谓“死点位置”的载荷.结果表明,在这两个位置,轴承载荷并不很高,即“死点冲击”并不存在.还计算了传动系统的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数值模拟的变压边力优化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提出了一种基于板料成形有限元模拟的变压边力(VBHF)优化方法.建立了板料成形性能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了保证优化过程的收敛,采用信赖域模型管理来调整设计空间的变化,与传统的基于梯度的VBHF优化相比,该方法具有设计过程简单、方便,计算结果准确等优点.为了验证算法的可靠性,给出了不等深盒形件拉深时随位置变化的压边力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车体多柔性件装配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桑塔纳轿车侧围装配为主线,建立了整个车体装置关系树,按照装配关系树各层之间的拓扑结构,综合各个柔性件在装配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焊接工夹具等因素,建立了车体装配误差传递关系,导出了柔性件装配误差的值和均方差的计算公式,比较了多柔性件串联和并联装置配过程中的误差累积,对两个柔性件在串联装配时的误差进行了数值分析,实例证明,本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覆盖件拉延模型面的特征组装配建模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型面设计是一项在覆盖件产品三维模型基础上进行边界条件设计的创造性工作,本文采用特征技术进行工艺补充面、压料面、拉延筋、凹模圆角的设计,并根据设计特点和功能类型形成特征组,由于特征影响区域和特征映射现象的存在,通过将各特征组有机动态装配从而形成一个优化整体,提高了拉延模工艺型面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并很好地解决了几何模型向有限元模型的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车身薄膜图扫描图像细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就业有确矢量化圆的算法,讨论了在选取任意初始点后,根据初点的坐标,适当调整其余两个点的位置,以使这三点尽量反映圆的特征,从而精确获得圆的特征参数,给出了以不同半径的标准圆进行测试的结果和以桑塔纳轿车前纵梁加强板为例进行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是稳定、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