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酰肼类化合物可提供氧、氮等配位原子,与生物环境接近,它们能与生物体中的微量元素作用产生抗结核和抗肿瘤的效果.由于-NH2基团的影响,这类化合物对有机体具有一定的毒性.为减少其毒性,近年来人们较多的关注氨基与羰基缩合的腙或酰肼类化合物[1,2].为了探讨酰肼和酰腙的生物活性,研究这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很有意义.我们对糠醛水杨酰腙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3],本文报道了两个新的糠醛水杨酰腙钴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1实验仪器:R IGAKU R-AX IS RAPID 18KW IP单晶衍射仪,PE-2400型元素分析仪,Perkin E lm…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双酰肼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炎活性,以水杨酸甲酯和水合肼合成了水杨酰肼,通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了3-苯甲酰丙烯酸,再与二氯亚砜反应获得了相应的3-苯甲酰丙烯酰氯,最后用水杨酰肼与3-苯甲酰丙烯酰氯反应得到N-(3-苯甲酰丙烯酰基)水杨酰肼.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 NMR和13C NMR表征,应用爪掌肿胀法进行了生物体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N-(3-苯甲酰丙烯酰基)水杨酰肼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在以聚乙二醇-600(PEG-600)为催化剂、通过芳酰氯、硫氰酸铵以及甘氨酰甘氨酸反应,以良好的产率合成了N-芳酰基氨硫羰基甘氨酰甘氨酸,初步生物活性试验表明,N-芳酰基氨硫羰基甘氨酰甘氨酸衍生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以聚乙二醇600(PEG600)为催化剂,通过芳酰氯、硫氰酸铵以及甘氨酰甘氨酸反应,以良好的产率合成了N芳酰基氨硫羰基甘氨酰甘氨酸.初步生物活性试验表明,N芳酰基氨硫羰基甘氨酰甘氨酸衍生物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苯甲醛、多硫化铵及水合肼为原料合成苯硫酰肼,研究苯硫酰肼与香草醛的反应,合成出新型的,含"NCS"基团的非缩氨基硫脲化合物--香草醛-苯硫羰基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苯硫酰腙化合物结构中硫羰腙基团的存在,表明苯甲醛硫酰肼与香草醛的合成反应是成功的;通过质谱分析得出香草醛苯硫羰基腙化合物出现分子离子峰,碎片离子峰的质荷比(m·z-1)分别为286,284,163,150,137,121,103,78等,而基峰质荷比为137,数据与预期的目标化合物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硝酸铈(Ⅲ,Ⅵ)与甘氨酰甘氨酸和甘氨酰甘氨酰甘氨酰甘氨酸4种尚未见报道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及核共振谱证明。  相似文献   

7.
双酰肼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植物保护中.为了发现新型高效低毒性的双酰肼杀虫剂先导化合物,通过在双酰肼化合物分子骨架中引入1,2,3-噻二唑杂环,设计合成了一类含1,2,3-噻二唑的双酰肼衍生物3,其结构经IR、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2...  相似文献   

8.
以5-甲基4-异噁唑甲酸为原料,与氯化亚砜、水合肼反应得5一甲基4-异噁唑甲酰肼2,2与芳香醛缩合反应合成了6个新的酰腙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等表征确证.实验结果表明,酰肼与芳香醛在冰醋酸中进行缩合酰腙化反应,具有产率高、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3-氟苯甲酸(1)为原料,通过酯化、肼解制得3-氟苯甲酰肼(2),3-氟苯甲酰肼再与芳香醛反应得到相应的酰腙(3a~3g),最后以苯和DMF为溶剂,将3a~3g与巯基乙酸脱水环化成2-芳基-3-(3-氟苯甲酰胺基)-4-噻唑啉酮类化合物(4a~4g),并利用IR、1H NMR、13C NMR、ESI-MS和元素分析对7个目标化合物(4a~4g)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MTT方法评价了它们在体外对HepG-2、A549-1和231-23种癌细胞株的体外生长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7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潜在的体外抑制癌细胞生长活性,其中化合物4a、4b、4f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硫代黄酮类化合物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然而目前仅有两种碳–硫取代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近年来发现,磺酰肼由于其容易制备、无味、较稳定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颖的环境友好的硫醚化试剂.本文以对甲苯磺酰肼为硫化试剂,通过调节槲皮素上烷基保护基的种类和个数实现槲皮素8位区域选择性对甲苯基硫醚化,并探讨了不同保护基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α—取代芳氧基乙酰氧基烃基膦酸酯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α-取代芳氧基乙酰氧基烃基膦酸酯系列新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除草活性,对双子叶植物效果好,对单子叶植物效果差,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生物活性彼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探讨了其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误差反传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了18种磺酰脲类化合物的结构与除草活性之间的关系.以18种磺酰脲类化合物的量子化学参数作为输入,除草活性作为输出,构建网络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网络的自相容能力和交叉检验结果良好.该方法还可作为QSAR研究及对有机化合物其他性质进行预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合成13个碳酰脲类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文献报道。化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分析鉴定.其中有些新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杀草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从取代苯酚出发,经与氯乙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取代苯氧乙酸,后者经酰化,与2-氨基4,6-二取代嘧啶反应等3步,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4,6-二取代嘧啶-2-基)取代苯氧乙酰胺、目标产物的结构经IR,HNMR和元素分析测定确证、初步除草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舍物3b和3b有较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一些新的有机磷化物,组成为(ArO)PhP(s)Y(Y=Cl、NCS).测定了mP、IR、HNMR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a的除草活性尚好.  相似文献   

16.
新型异恶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6个新的取代苯基异恶唑类化合物(C),探讨了它们的合成方法,它们的结构均经过IR,^1HNMR,元素分析等确证。初步药理实验显示部分异恶唑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其中C5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高效低毒的旱田除草剂异草酮(2-(2-氯苄基)-4,4-二甲基异唑-3-酮)的基本结构为基础,以Baylis-Hillman加成物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3个新型的2-(4,4-二甲基异唑啉-3-酮-2-基)甲基-3-取代芳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产物及中间体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溴甲基-3-(2,4-二氯苯基)丙烯酸乙酯(2b)具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在600 g ai/hm2的剂量下对朱砂叶螨防效为100%.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3在2 000 g ai/hm2的剂量下均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可作为除草活性的新型先导化合物供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酚与2-氯烟酸在氢化钠作用下得到中间体芳氧基烟酸.芳氧基烟酸经酰氯化,再与取代2-氨基-1,3,4-噻二唑作用,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取代1,3,4-噻二唑的芳氧烟酰胺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9.
N,N′-diphenylurea reacted with phosphorus trichloride and phenyl dichlorophosphane giving th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1 and 2 with a direct phosphorus-phosphorus bond (P-P bond), respectively. The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NMR and IR spectra.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bioassay showed that these heterocycles possess selective herbicidal activity at 1.5 kg/hm2. Support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he Dawn Plant for Young Scienists of Wuhan City He Liangnian: horn in 1964,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20.
N,N′-diphenylurea reacted with phosphorus trichloride and phenyl dichlorophosphane giving the heterocyclic compounds 1 and 2 with a direct phosphorus-phosphorus bond (P-P bond), respectively. The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ry analysis, NMR and IR spectra.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bioassay showed that these heterocycles possess selective herbicidal activity at 1.5 kg/hm2. Support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he Dawn Plant for Young Scienists of Wuhan City He Liangnian: horn in 1964,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