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RT-PCR、PCR-RFLP及测序技术,对山猪等背最长肌(LD)的品质及PPARγ2基因表达量和第一启动子Bsr1位点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D上PPARγ2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与肌内脂肪(IMF)呈弱相关(R=0.22).对PPARγ2 Bsr1位点多态性研究发现,该位点可产生G/A突变,形成b、Bb和B型3种基因型.山猪LD PPARγ2 Bsr1位点包含3种基因型,二元杂交后b型比例下降,三元杂交会出现b型缺失.同时发现,长白和大约克LD b型不表达,长白猪仅有B型,而申农1号除B型外Bb型高表达,提示瘦肉猪定向选育过程中可能会使b型逐渐丢失或表达关闭,从而不利于脂肪细胞的增生.以PPARγ2基因型为主效因素与肉质性状拟合建立GLM模型,不同基因型间猪LD剪切力和IMF存在显著差异(P<0.05).b型的高表达有利于脂肪细胞分化和增生,故可维系较高的IMF和较好的肌肉嫩度,提示其可作为优质肉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2.
肉质性状是畜禽最主要的经济性状.为阐明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肉质的特性,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九龙牦牛(n=107)肉的部分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岁犊牦牛背最长肌的蛋白质、肌内脂肪(IMF)和肌红蛋白(Mb)含量、剪切力等均显著低于成年牦牛,而这些指标在成年公牦牛与成年母牦牛之间差异不大.不同年龄成年九龙牦牛背最长肌IMF含量接近,提示其IMF沉积受年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牦牛背最长肌剪切力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与成年黄牛相比,牦牛背最长肌IMP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熟化后p H下降幅度小.本研究还建立了九龙牦牛肌肉双向电泳方法,为阐明肌肉差异表达蛋白提供了方法.九龙牦牛肉的蛋白质、IMF和Mb含量以及剪切力等与黄牛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分α,β,γ 3个亚型,PPAR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对其基因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草食性鱼类对营养物利用规律及其机制.通过简并引物克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PPAR基因cDNA核心序列,应用3'RACE技术扩增该序列的3'末端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最后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草鱼肝脏、脑、脾脏、肌肉、脂肪和心脏的PPARα、PPARβ和PPAR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鱼PPARα、PPARβ和PPARy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大小为631 bp,604 bp和651 bp,分别编码210、201和217个氨基酸,PPARy经3'RACE后共获得大小为1 331 bp的片段,编码337个氨基酸.草鱼与鲤鱼(Cyprinus carpio)、斑马鱼(Danio rerio)、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等鱼类PPAR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71.4%~96.1%;与人(Homo sapiens)、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牛(Bos taurus)等哺乳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较高,为65.0%~77.6%;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等两栖动物PPAR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约为67.0%.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草鱼PPARα于肝脏,PPARβ于肝脏、肌肉和心脏,PPARγ于肝脏的表达相对较高.相同物种不同PPAR亚型的同源性较低,而不同物种同型PPAR同源性很高,反映了不同亚型在结构上的差异,这与其在功能上的差异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肺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经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内毒素休克SD大鼠模型,用低、中、高剂量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肺组织病L改变,检测肺组织中PPARγ和TNFα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血浆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具有典型的急性肺损伤表现;肺组织中PPARγ的转录和表达(P<0.01)量均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血浆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注射液改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呈剂量依赖性上调肺组织中PPARγ的转录和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同时抑制血浆中炎症介质TNFα和IL-1β水平(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保护内毒素休克大鼠肺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PARγ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温和气单胞菌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回感实验对齐口裂腹鱼注射温和气单胞菌,在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4个血浆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在感染48h后出现明显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浆T-SOD活力在感染12 h后上升出现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24 h后显著下降.T-AOC在感染初期出现上升,48 h呈极显著性升高,随后下降.CAT活性在感染初期明显增强,48 h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72 h后开始下降.XOD活性在感染24 h后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深入研究温和气单胞菌对鱼类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6.
分离培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失与野生(WT)型小鼠前脂肪细胞,诱导其成脂分化,观察成脂相关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TNF-α缺失小鼠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特征。结果表明,TNF-α缺失小鼠前脂肪细胞诱导后第14 d,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多于WT小鼠细胞(p<0.05);成脂分化过程中,脂联素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表达水平逐渐上调,且TNF-α缺失小鼠前脂肪及成熟脂肪细胞表达量高于WT小鼠细胞。提示TNF-α缺失可上调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与PPARγ的表达,促进其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沉默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PPARγshRNA(干扰质粒),scramble shRNA(阴性对照质粒)转染入骨肉瘤MG-63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PPARγshRNA对PPARγ蛋白的抑制作用;MTT法观察PPARγ沉默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与检测PPARγ沉默对骨肉瘤MG-63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PARγ沉默后对骨肉瘤MG-63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AKT、p-GSK-3β、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PARγ在骨肉瘤MG-63细胞中沉默成功;MTT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沉默PPARγ可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PARγ沉默上调骨肉瘤MG-63细胞p-AKT、p-GSK-3β、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论:沉默PPARγ可能通过调控Akt/GSK-3β/CyclinD1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PGC-1 α 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的耐力训练可诱导成年的骨骼肌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适应,其中包括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转换,线粒体的生物合成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a)可能在运动诱导骨骼肌的适应机制起着重要作用:增强骨骼肌氧化代谢能力,从而增强利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能力。但研究发现PGC-1a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长期的训练仍能够诱导线粒体蛋白表达增加。长期耐力训练可诱导骨骼肌PGC-1a表达增加和激活确切生理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探讨维生素C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成脂相关分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脂联素(adiponectin)表达水平的时序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维生素C处理组的成脂率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维生素C处理组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转录水平在3T3-L1细胞整个分化过程中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脂联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显著小于非处理组的;维生素C处理组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翻译水平在早、中期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晚期时与非处理组基本一致;维生素C在3T3-L1细胞成脂分化早、中期上调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表达,而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下调脂联素的表达,促进3T3-L1细胞的成脂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温和气单胞菌对齐口裂腹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人工回感实验对齐口裂腹鱼注射温和气单胞菌,在6个不同时间点测定4个血清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在感染48h后出现明显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T-SOD活力在感染12h后上升出现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24h后显著下降。T-AOC在感染初期出现上升,48h呈极显著性升高,随后下降。CAT活性在感染初期明显增强,48h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72h后开始下降。XOD活性在感染24h后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有利于深入研究温和气单胞菌对鱼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的糖脂代谢影响及心肌的保护作用。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组(NC)、高脂组(H)、高脂+溶媒(C)、高脂+溶媒+RES干预组(R),分别给予相应饲料喂养14周后给予相应灌胃干预处理。8周后检测小鼠血脂、血糖、血清脂肪因子;检测心肌羟脯氨酸;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WB检测小鼠的心肌PPARγ(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ADPN(脂联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H组与C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a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P0.01);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升高;心肌中羟脯氨酸、胶原、TNF-α升高(P0.01或P0.05);PPARγ、ADPN表达下降(P0.01);而R组较H组TC、LDL降低(P0.05);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下降;心肌中胶原、TNF-α降低(P0.01或P0.05);PPARγ、ADPN的表达升高(P0.01)。RES可能是通过激动PPARγ调节ADPN、TNF-α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心肌肥厚、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观察本草八味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成功后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定期定时监测OGTT,FBG、FINS、血脂等指标。第12周末,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检测PPARγ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说明本草八味降糖方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说鳡     
鳡(读音:感),对于多数人来讲,是一种较为陌生的鱼类,在市场不容易见到;但对于水库渔业工作者来说,鳡恐怕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在很多水库中,鳡鱼是极有名的害鱼,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鱼产量的提高。鳡(Elopichthys bambusa )属鲤科,雅罗鱼亚科,鳡属,本属在我国只有鳡鱼一种。鳡鱼俗称黄钻,其背部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颜色较浅,常呈浅黄色或黄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康颗粒对疲劳型亚健康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再生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疲劳型亚健康大鼠骨骼肌细胞模型;观察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学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比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呈空泡样变性,嵴消失,内质网及核模扩张,MDA升高及SOD下降(P<0.05),PGC-1α、AMPK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维康颗粒可逆转线粒体结构损伤,恢复MDA、SOD及PGC-1α、AMPK mRNA表达正常。结论:维康颗粒促进线粒体再生可能是干预疲劳型亚健康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新疆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塔里木裂腹鱼和厚唇裂腹鱼67尾个体框架结构测量中的31个指标进行了分析。两种裂腹鱼类有5个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6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336%、4.540%和3.114%,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7.21%、31.86%和40.90%。对两种裂腹鱼类特征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判别成功率为均达到90%以上,识别度较高。基于31个形态学特征的三维主成分分布可以看出,尽管个体间存在交叉散布现象,但两种裂腹鱼群体整体上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组群。基于形态学特征变量的聚类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表明基于多变量的形态学方法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裂腹鱼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本草八味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成功后再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定期定时监测OGTT,FBG、FINS、血脂等指标。第12周末,取大鼠肾周脂肪组织,检测PPARγ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本草八味降糖方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血脂水平,促进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本草八味降糖方能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增加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7.
鳜鱼(S.Keneri)以优良肉质性状成为极具商品价值和大力推广人工养殖名贵鱼类之一.为掌握控制优良肉质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同源克隆RT-PCR方法,克隆出该鱼肌球蛋白重链(MYH)cDNA序列.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5938bp,编码区长度为5814bp,含有poly(A)信号,3’非翻译区长124bp,其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938个氨基酸,推算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21.6Ku.鳜MYH基因由3个结构域组成,即MYSc-type-Ⅱ,SMC-N和Myosintail 1,其中MYSc-type-Ⅱ头部结构与鲤、斑马鱼同源性达90%,具高度保守性.通过DNAstar软件MegAlign构建进化树显示不同物种间该基因核苷酸编码序列同源性为77%—86%,氨基酸编码序列同源性达80%—92%.采用RT-PCR方法研究MYH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结果表明,MYH在肌肉效应期开始有低量表达,成鱼期和鱼苗期表达量高,而囊胚期与神经胚均未表达.由此推测MYH基因于肌肉效应期开始表达.研究结果揭示鳜鱼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在进化上保持与其他脊椎动物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决定名贵鱼类肉质结构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RFLP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_2基因Prol2Ala多态性与糖尿病(DM)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人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_2的表达与DM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DM患者基因型Pro/Ala为9%,而对照组Pro/Ala为5%,DM患者与对照组之间Prol2Ala多态性频率存在差异,但不显著;用SABC方法处理皮下脂肪组织后,DM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切片染色不同.PPARγ_2可能会在DM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有脂代谢异常,但脂代谢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还不清楚.为了探讨脂代谢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本研究对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癌组织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结合ishak评分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和探讨PPARγ2,SCD1及VEG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它们相互之间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本研究发现在肝细胞癌组织中,PPARγ2,SCD1及VEGF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率分别为40.00%、46.70%、75.50%.相关性分析发现SCD1和VEGF之间存在相关性(r=0.482,p≤0.001),但是PPARγ2和SCD1(r=0.221,p=0.164),以及PPARγ2与VEGF(r=0.219,p=0.169)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该研究提示脂代谢相关基因与血管生成相关,但不通过PPARγ2调控SCD1途径;脂代谢相关基因SCD1是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发展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C161-T变异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出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组)及116例非高血压病人员(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型.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高血压组与对照组PPARγ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7%,60.3%,CT基因型频率为20.8%,36.2%,TT基因型频率为2.5%,3.5%,高血压组PPARγC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ARγCT基因型的多态性与高血压病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