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高原训练既有一定程度的缺氧刺激,又可以保持平原的训练强度.使得运动员得到足够的强度刺激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高原训练中的运动能力退化的问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将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就如何科学地利用亚高原独特的环境进行训练,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研究.在综合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马拉松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并做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亚高原训练期间及其后续平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变化,探讨了亚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亚高原训练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亚高原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华 《科技资讯》2006,(24):182-182
1.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本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和机制。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速度耐力项目,通过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强度大负荷刺激,改善运动员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以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高原训练的优越性使欧美亚澳各国的公路自行车选手受益匪浅。贾维斯认为,高原训练是获取成绩的合理途径。据统计,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运动员最近5年间进行了18次高原训练,平均每年3次以上。研究证明,高原训练能促进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或)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其主要途径就是改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许丽存 《科技信息》2012,(17):168+172-168,172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手段,目前在很多运动项目进行了尝试。针对中长跑项目的特点、高原训练高原高度的选择、高原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原训练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正反两面的双重性。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既有好的一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通过研究找出高原训练对中长跑的利与弊,以便在应用中更加有意识地开拓其积极的正面作用,要想方设法缩小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提高我国中长跑运动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已经应用到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奥运会比赛项目,将各竞技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结果按照项群理论进行分类汇总发现:高原训练都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来促进竞技能力发展为主要目的,对体能主导类项目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具有训练学意义。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丰富了运动训练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游泳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阶段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成绩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在很多项目中进行了尝试。为了探讨高原训练的实效性,以3个阶段完成了1次高原训练。高原训练划分及要求:第一阶段以大运动量的低有氧耐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3-4mmol/L;第二阶段以无氧阈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4-6mmol/L;第三阶段以血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为主,要求血乳酸控制在8-12mmol/L。在高原训练3周后的比赛中,3名运动员提高了个人最好成绩,2名运动员接近个人最好成绩,证明此次高原训练较好地利用了高原效应,防止了缺氧引起的过度疲劳,在短期内使运动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刘信 《科技信息》2011,(10):I0256-I0256,I0258
从高原训练5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它起源于国外,并且在国际上发展得很好,好些国家运动成绩的取得都受益于高原训练。其实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体育训练工作者几乎一致认为:高原训练完全能作为提高体能类项目运动能力的重要辅助训练手段,国际体育科研也将它作为热点研究,纵观我国高原训练的发展历程,采用了高原训练手段训练的项目倒是30项有余,高原训练基地也建立17个之多,但是我国在高原训练的所获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本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中等运动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运动项目。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并由此提出了有关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专项耐力训练的有关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运动训练比赛过程中,提高训练比赛质量,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与平原训练相比,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难度。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入手,分析了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时所要承受的来自两个方面的缺氧刺激和运动技能提高的理论基础。根据高原的地理分类法与运动训练的关系,从海拔高度、气温、太阳辐射等对人体的影响方面,分析了平原地区运动员和世居高原的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特点,探讨不同居住地区运动员高原训练的适宜海拔高度,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等对血乳酸在周期性耐力项目中的应用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1)科学训练的目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追求一种符合运动项目内在规律的训练方法;2)高、平原值速度的对比,从高原训练下到平原后,阈值对应速度可提高0.2—0.3m/s;3)无氧酵解能力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4)我省中长跑运动员无氧阈值和我国优秀选手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一些研究证据表明有氧耐力训练可提高体育运动项目中多次大强度短距离跑运动成绩,当前,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受到关注,但缺少直接的证据。尽管进行多年的研究,但由于研究的方法及对数据的分析存在差异,对有氧耐力训练提高体育运动项目中多次大强度短距离跑运动成绩生理上的认识仍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19人,分为两组: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和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采用德国产Cortex MetaMax 3B心肺功能遥测仪同步实时检测运动员在进行1500m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气体交换参数。结论:(1)高原-平原交替训练组运动员在高原期间峰值摄氧量水平要低于在平原时,运动强度很难保持和在平原一致;运动员训练水平提高后更易受缺氧的影响,峰值摄氧量水平下降更快;运动员在平原进行相同负荷运动时,更易达到更高的运动强度;(2)高原-亚高原交替训练组在亚高原训练后可以更好的过渡到高原进行训练,减少高原训练的适应期,容易保持较高的运动强度;(3)同等负荷运动时,在高原期间运动员的每份通气量水平要低于在平原或亚高原,下到平原或亚高原后显著升高;(4)通过两阶段交替训练,运动员肺功能适应性增强。教练员应根据训练计划和比赛情况选择不同的交替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原训练是目前各个国家广泛运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其中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与持续训练相比更为明显。不同海拔的高原交替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对高原环境的逐步适应。中等高度高原-平原-低海拔交叉训练能使运动员适应过程加快,提高机能水平;在中等高度范围内小范围的高度变化对运动员影响不大;在较高高度训练后再回到较低高度训练,运动员运动能力均有不同能力的提高。对交替训练对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做了综述,并预计了交替训练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3.
400m跑是由快速跑及耐力跑相结合的短跑运动项目,而速度耐力是决定400m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科学的训练手段来发展400m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素质,这对提高我国400m运动员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等,针对湖北省男子400m跑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以及为提高速度耐力素质所采用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速度耐力素质对400m跑成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高原环境对足球运动员的体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训练过程中,应遵循足球运动的竞技特点和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高原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营养补充,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无氧耐力及快速力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霞  孟杰 《科技资讯》2006,(18):192-193
乒乓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乒乓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提高,由此提出了有关乒乓球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专项耐力训练的有关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运动训练比赛过程中,提高训练比赛质量,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法对高原训练对山地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同一高原训练场地,运动员训练成绩有明显提高,1名女运动员提高成绩6min左右,2名女运动员2007年高原训练后最大摄氧量分别达到62.6ml/kg/min和67.5ml/kg/min,运动员血液生化指标在2年的高原训练前后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但相对平稳,与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并处于比较正常的范围,与平原训练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实践证明我们的高原训练是成功的,并发现山地越野自行车项目适宜进行长周期的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榆中、多巴、海埂、兴隆、呈贡等高原训练基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项目设置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高原训练与自然环境的某些内在联系,对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我国高原训练基地优势提高田径运动员成绩的理论依据,从而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季节性变化特点科学地选择和建立高原训练点,并为高原训练的地域性研究及运动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卫华 《科技信息》2010,(24):I0215-I0216
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的运动项目包括很多,如径赛项目中的400m、800m、1500m跑,游泳项目中的100m、200m游泳等,都属于速度耐力性项群。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是体能类项群体系中的一个覆盖面很广的项群,它对于速度耐力的要求很高,这项素质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训练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不仅影响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其发展潜力。21世纪,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中长跑项目也发展很快。其关键是人们的训练观念不断更新,训练方法更为科学。本论文就是通过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的供能特点研究,对其训练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同时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是许多运动员采取的训练手段,以满足机体对这两种素质的需要,但同时进行耐力和力量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神经肌肉适应及运动能力的提高等,人们在认识上存在差异.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同时进行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与单独进行力量训练相比,前者会抑制力量的发展;而同时进行力量和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的提高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中长跑训练实践中,掌握运动员乳酸阈变化范围,明确运动员不同强度跑中的乳酸水平,对控制训练强度非常重要,也是了解运动员机能能力和恢复状况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对提高本组训练的针对性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对其他耐力性项目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运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有关血乳酸的训练理论及江苏省中长跑组运动员利用血乳酸测试实施训练的过程进行研究.研究显示,江苏中长跑组运用血乳酸测试,阶段性取得了运动成绩的提高,说明用血乳酸测试监控训练强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