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纳米纤维,通过油浴加热法制备碳纳米纤维负载Re-Pt_3Ni复合材料.为了研究该复合材料对电极的膜厚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球磨以及喷涂法得到不同膜厚的对电极,分别为5、10、15、20μm,所得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5.12%、7.67%、8.43%、8.09%.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电极膜厚存在一个最佳值,使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最高,同时,也表明复合材料有潜力成为Pt电极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由粉末压块烧结制备的n型半导体CdS_(1-X)Se_X(x=0.05,0.10,0.15,0.3,0.5)液结电池的光电化学性能。电池形式为: CdS_(1-X)Se_X/1M NaOH,1M Na_2S,0.1M(或1M)S/Pt对电极进行了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的分析,测试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以及太阳光照下的转换效率(η)。光照强度为75 mW·cm~(-2)叫,CdS_(0.1)Se_(0.3)电池的转换效率η为3.28%;太阳光强为43mW·cm~(-2)时,转换效率为3.20%。同时还考察了浸蚀剂对电极性能的影响。CdS_(0.85)Se_(0.15)电极采用1MS的电解液在7小时内没有发现光阳极分解。直接地记录了在太阳光照条件下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I-V)及阳极极化曲线(1-Φ)。  相似文献   

3.
对电极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的核心部分之一,其材料的价格、性能和制备方法直接影响DSSCs的发展和应用.DSSCs常用Pt对电极价格昂贵,因此寻找低成本高性能的催化材料代替Pt对电极是降低DSSCs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过渡金属氮化物的电子结构与Pt相似,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和耐腐蚀性,价格低廉,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利用载体与过渡金属氮化物的协同作用或将过渡金属氮化物制备成独特的纳米结构(纳米管和高度有序的阵列等)来解决过渡金属氮化物易团聚和大规模的物质运输受限制等问题.最后提出,开发双组元或多组元过渡金属氮化物和柔性过渡金属氮化物对电极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发展迅速,具有催化功能的纳米石墨材料更是在电催化领域应用广泛。文中以纳米石墨为原料,采用球磨、匀浆、超声-旋转等方法制备廉价的石墨材料替代铂作为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的对电极,并将其组装成电池进行光电性能测试,探讨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纳米石墨形貌与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超声-旋转法制备的石墨材料组装的电池性能最佳,与铂对电极组装的电池相比较,在一个标准太阳光下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铂对电极DSC的80.3%.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和磁控溅射法相结合,在FTO导电玻璃上分别制备金属Pt和Cu1.8S/CuS薄膜,构成复合对电极,并将其成功应用到Cd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管太阳电池中.这种复合对电极能够与多硫电解质相匹配,有效地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利用X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电极(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复合对电极和TiO_2纳米管光阳极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通过AM1.5模拟太阳光测试系统对其光电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对电相较与传统的Pt对电极和Cu1.8S/CuS单一对电极而言具有明显优势,提高了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9.27 m A/cm~2)、开路电压(0.577 V)和填充因子(49.4%),最终获得2.64%的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ITO透明导电玻璃上制备PbS纳米晶薄膜,研究其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该PbS纳米晶薄膜由粒径约几十纳米到几百纳米的颗粒堆积而成,形成了较疏松的薄膜结构.X线衍射分析表明,该PbS为立方相结构.采用PbS薄膜作为对电极,CdSe量子点敏化TiO2纳米晶薄膜为光阳极组装电化学电池,电池的效率由Pt对电极的0.045%增大到0.098%,表明PbS对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优于Pt对电极.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法制备碳纳米管载铂(Pt/CNTs)和碳粉载铂(Pt/C)催化剂,并对它们进行透射电镜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同时制成膜电极,组成单电池,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催化剂中铂粒径均较小(4nm左右),而Pt/CNTs表现出的催化性能比Pt/C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种莓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agarioides)提取的植物色素作为材料制作天然敏化电池(DSSCs)。基于染料在紫外-可见光(UV-1900)下测得的吸收光谱与在DSSCs中的光电性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开路电压(Uoc)、短路电流(Isc)以及光电转化效率(η)的影响。基于染料在DSSCs中的光电化学性能表明,莓叶委陵菜的开路电压(VOC)0.60 V,短路光电流密度(JSC)0.81m A cm-2和光电转化效率(η)0.59%。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以藕粉和聚乙二醇作为造孔物,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尺寸为10nm的多孔TiO_2颗粒,并且将经过520℃热处理后得到的锐钛矿晶型TiO_2颗粒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并研究了藕粉对TiO_2光阳极组装的DSSCs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1g藕粉,TiO_2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增大;膜厚为5μm的TiO_2光阳极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4.05%。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溶剂中通过温和的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CuInS2纳米晶体.这些合成好的CuInS2粉末被X光衍射表征后,又作为对电极被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检测可以发现乙二醇是合成CuInS2过程中最佳的溶液.这主要表现在用乙二醇合成的CuInS2作为电池对电极时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49%,这个值要比用其他溶液合成的CuInS2转化率高.然后,将在乙二醇溶剂中合成的CuInS2粉末与石墨烯的氧化物混合形成CuInS2纳米晶体/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提高CuInS2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性能.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法,可以证明CuInS2生长在石墨烯纳米网中.与传统的铂对电极电池(6.90%)相比,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相对较好的光电转化率(6.28%).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改进对电极和优化电解质,研究电解质和对电极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Cd Te量子点敏化电池的效率。以Cu2S取代传统的Pt作对电极,能获得更好的催化特性,电池的填充因子和效率提高了近一倍。采用多硫电解质,优化S2-和S的量以及水醇比来提高电解质氧化还原的能力。采用改进的电解质和对电极,获得了效率为1.47%的Cd T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St?ber法合成粒径为300 nm的SiO2纳米球,将该纳米球以乙醇为溶剂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悬浮液,通过旋涂法使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s)的光阳极P25上形成一层薄膜,再将形成的P25-SiO2复合膜放入TiO2溶胶中浸泡一定时间,使得光阳极上的SiO2纳米球被TiO2纳米粒子包裹,形成SiO2-TiO2核壳结构薄膜。与没有散射层的DSSCs相比,以该核壳结构薄膜作为DSSCs的光散射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3.
以钼酸钠(Na_2MoO_4·2H_2O)为钼源,硫脲(CS(NH_2)_2)为硫源,考察了钼硫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4个因素对MoS_2微球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钼硫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18 h和TBAB用量0.6 g时成功合成了大小较均匀、表面由大量薄片构成的MoS_2微球。此时,对应的MoS_2对电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传统Pt对电极的86.6%,具有成为新型非Pt对电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硅表面沉积氧化铝(Al2O3)作为钝化层、掺铝氧化锌(AZO)薄膜作为透明电极,将其应用于有金字塔结构和黑硅结构的光伏电池通过对反射光谱、电流一电压(J-V)曲线、外量子效率等测试,比较平面硅、金字塔绒面硅和黑硅3种不同材料结构电池的光电性能通过在金字塔结构硅表面沉积10次循环的A12O3作为钝化层,180nm厚的AZO作为透明电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1.23%,短路电流28.72 mA/c;mz,开路电压0.548 V,填充因子0.71将该钝化层和透明电极应用于黑硅电池上获得了8.89%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掺铝氧化锌作为透明电极、A12O3:作为钝化层,对微纳结构硅电池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下转换发光粉Y2O3/Sm3+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Y2O3/Sm3+下转换发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该发光粉具有下转换发光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结果表明,Y2O3/Sm3+下转换发光粉可以增加电池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提高电池的光电流和光电压.研究了掺杂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当掺杂量为3%时,光电转换效率从5.049%提高到5.94%,表明了其是一种有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成本,通过碳化旋涂在导电玻璃基底上的金属有机框架薄膜制备纳米多孔碳对电极,采用SEM和EIS分别对多孔碳电极的形貌、结构和电极性能进行表征,并将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在不同碳化条件下所得多孔碳电极作为对电极,以方酸敏化Ti O2纳晶薄膜作为工作电极,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测定电池的J-U数据分析不同多孔碳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控制碳化金属有机框架薄膜条件可以制备结构和形貌可调的多孔碳电极,碳化温度和时间是影响多孔碳电极微结构和光电性能的主要因素,400℃下碳化4 h所得多孔碳对电极组装的方酸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到1.01%,高于常用的铂电极.  相似文献   

17.
以纯柠檬酸为碳源,分别使用十六胺(HAD)和4,7,10-三氧-1,13-十三烷二胺作为碳量子点表面钝化剂,采用一步合成法合成油溶性及水溶性2种碳量子点,以此为染料制备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了其光电性能和电化学阻抗谱.该电池采用光阳极-电解质-光阴极(对电极)结构.光阳极采用TiO2纳米颗粒多孔薄膜结构,电解质为常用I-/I3-电解质体系,光阴极为Pt薄膜电极.测试结果表明:在AM 1.5G标准太阳光照下,油溶性碳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光电流为0.515 mA/cm2,开路光电压为0.461 V,填充因子为63.17%,转化效率为0.15%;水溶性碳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光电流为0.598 mA/cm2,开路光电压为0.549 V,填充因子为65.59%,转化效率为0.22%.数值均优于已报道的文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液共混制备了不同碳纳米管(CNTs)质量分数的CNTs/聚苯乙烯(PS)、CNTs/聚醚酯(PEE)复合材料,研究CNTs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CNTs的加入可以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明显提高,CNTs/PS体系的电导率大于CNTs/PEE体系的电导率.随着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CNTs/PS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CNTs质量分数为1%时达到最大值,但CNTs/PEE的断裂强度随CNTs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下降,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CNTs在PS中的分散性稍好于在PEE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用Pt、Ni或Pt/Ni金属膜修饰n~+/n-Si半导体表面后作为光阳极,在Fe(CN)_6~3-/4-溶液中组成光电化学电池,在最佳操作条件和65mW/cm~2光强时转换效率为7.4%。研究了金属膜的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半导体电极表面进行了X-光电子能谱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结构和对电极作用以及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材料种类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碳对电极研究进展,包括碳材料性能,碳材料对电极制作工艺和各种性能参数,以及碳对电极与其他材料对电极相比优缺点.最后提出,由于碳对电极导电性能和催化性能良好,光电效率相对较高,且价格低廉,碳材料制备对电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已成为目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