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Fleming 1929年发现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以来,至今人们已发现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有9000多种田,其中大部分由链霉菌产生,且卡那霉菌产生的卡那霉素等医用和农用商品抗生素就有70多种.人们以uv等物理因素辐射诱变,化学诱变,杂交,转化,原生质体融合等诸种不同方法提高各种抗生素产生菌的产量与质量. uv诱变育种与重组频率高,重组范围大的其他几种方法相比,虽有不足之处,但由于该方法具有辐  相似文献   

2.
从链霉菌中发现新抗生素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曾文兵  王锦  段学辉 《江西科学》2004,22(4):293-296,300
到目前为止,链霉菌是微生物中产生抗生素最多的菌种,据报道,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每年由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几乎呈现指数增长,并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最高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增加幅度下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一条S形曲线,比对数方程预测的曲线要平缓得多,在不断优化参数后为这条曲线建立1个较好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估计链霉菌中还有多少没有被发现的抗生素,同时也便于预测不远的将来新抗生素产生的趋势。此模型估计在这类菌种中能产生的抗菌化合物的总数量约100000多种,而这只是迄今为止未发现抗生素中很微小的一部分。曲线中斜率的减少是由于筛选方法的减少,而不是由于新抗生素的枯竭,如果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在近10~20年内斜率将会趋近于零,但如果不断地探索新的筛选方法,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发现新抗生素的速度是不会下降的。  相似文献   

3.
禾粟霉素是由禾粟链霉菌的一个新菌株——禾粟链霉菌105N_1菌株(Streptomyces graminearus 105N_1)产生的防治麦类赤霉病的一种农用抗生素。经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提取、纯化,并通过微晶纤维素柱层析分离、CM—Sephadex G—25进一步纯化,分别得到A、C两个组分及B、C混合物。理化分析表明,禾粟霉素为一群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属于链丝菌素类,但C组分与链丝菌素类各成员有明显区别,而A组分与链丝菌素类相似,但亦有差异,其结构分析另报。1982年我们报导了在筛选农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新菌株——禾粟链霉菌105N_1菌株,它所产生的碱性水溶性抗生素——禾粟霉素(Graminmycin),对格兰氏阳性菌和格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真菌的抑制作用也很强。大田实验结果表明,禾粟霉素对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本文主要报导禾粟霉素的分离、纯化和理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肉制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使肉的品质发生改变而不能食用,另外肉也可能传播病原微生物,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在30年前,人们普遍通过化学处理的方法来抑制在肉中生长的微生物,但是,现在知道几乎所有用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生长的化学物质也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抗生素的发现,使一个新的保藏肉食品的方法成为可能.1929年Fleming通过观察真菌中的点青霉来生产点青霉素的过程后发现,一些微生物产生的物质能够对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现代普遍认为: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就能抑制他种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甚至杀死他种微生物的一类小分子的蛋白质.它的杀菌效率要比普通化学物质高出100倍~1000倍,而且对人体的毒性很小,这一点已经在1941年得到了严格的证实.尽管许多抗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但在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例如四环素对广范围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抑制作用.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抗生素对霉菌及酵母有抑制作用.如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主要决定于所要控制的腐败的种类、在食品的pH范围内抗生素的稳定性和可溶性、抗生素对热的稳定性以及它们的毒性等.目前,抗生素在两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霉菌的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水及生物体中都有霉菌的存在。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它可引起粮食、食品、布匹、衣物、纸张、图书、中药材等的霉变.诱发动物、植物病害,危害人类。近年来又发现不少霉菌在豆类、谷物上生长,可产生毒素,尤以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己引起各国生理科学工作者的普遍的重视。由于大米、花生、黄豆等是人类的主要食品,食用霉变食品必将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开展大米、花生、黄豆等的防霉研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产生新型抗生素AGPM的藤黄灰链霉菌菌株,利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新型抗生素AGPM产生菌藤黄灰链霉菌099菌株进行了联合诱变处理,最终得到了一株高产菌株TD0551,其抗生素AGPM产量可达到16.45mg/L,为出发菌株的2.1倍,应用蛋白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藤黄灰链霉菌的蛋白质组,比较了高产菌株与低产菌株在分泌AGPM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产菌株的蛋白样品中有11个特异点,而在低产菌株的蛋白样品中有3个特异点,这些蛋白特异点可能与新型抗生素AGPM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放线菌F12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从放线菌F12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理论依据。在低温水底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放线菌,命名为F12。对其活化后进行摇床发酵,用杯碟法测其发酵产物对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1、霉菌2、霉菌3、酵母菌Y1、酵母菌Y2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F12菌株的发酵液对产气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酵母菌Y1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霉菌1、霉菌2、霉菌3、酵母菌Y2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此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为寻求和开发新的微生物资源,对新抗生素的发现提供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8.
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SD-07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链霉菌SD-07鉴为定为纺锤链霉菌(Streptomyces netropsis)。分离纯化了SD-07产生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并获得其结晶CA—SD07。抗真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CA-SD07对酵母菌、担子菌、接合菌等多种真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CA—SD07进行性质研究发现,抗真菌活性成分CA—SD07抗菌谱广且抗菌活性高(约等于2倍的两性霉素B),是戊烯和七烯混合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从山东省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链霉菌SD 07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链霉菌SD 07为定为纺锤链霉菌(Streptomyces netropsis)。分离纯化了SD 07?产生的抗真菌活性成分并获得其结晶CA SD07。抗真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 CA SD07对酵母菌、担子菌、接合菌等多种真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CA SD07进行性质研究发现,抗真菌活性成分CA SD07抗菌谱广且抗菌活性高(约等于两倍的两性霉素B),是戊烯和七烯混合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抗苹果树皮腐烂病抗生素S—921菌株特性的研究,发现其特性基本属于不吸水链霉菌类群但与不吸水链霉菌又不完全相同,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新的变种。  相似文献   

11.
快中子诱变抗生素菌种,应用于点青霉、红霉素链霉菌等已有报导。链霉素是个已生产了二十多年的老抗生素,生产水平已经很高,而且很不容易再提高。该菌种已经过常用的各种理化因子处理,但至今尚未见到快中子诱变灰色链霉菌的报导。我们用静电加速器产生的快中子辐照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作过十多批处理,经过两年多的菌种选育,证明适当剂量的快中子辐照能诱发灰色链霉菌的菌落形态、色素、生理特性、营养缺陷和产量等的突变,选育到年平均增产26.7%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2.
一株耐盐性链霉菌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厦门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根系海泥分离到一株链霉菌S-111-9,能在含6~8%NaCl的高氏合成一号琼脂上生长;产生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酵母菌及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其孢子丝直至波曲,偶而有螺旋,孢子圆柱形,表面有皱折;气生菌丝浅粉红色;基内菌丝褐色,无可溶性色素,该菌应归入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粉红孢(Roseosporus)类群,而形态和生理特征与该类?的相近种华美链霉菌、玫瑰褐链霉菌和烟薰链霉菌有显著差别,可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厦海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baiensis n.sp.Zhou)。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世界各国对多醚类的化合物不断进行研究和开发,它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尤其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多醚类化合物,至今已经发现有200多种.它们大部份是由链霉菌发酵所产生的,其中尤其是吸水链霉菌、白色链霉菌是产生多醚类化合物最常见的产生菌.  相似文献   

14.
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如细菌、链霉菌、真菌等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在低浓度下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临床中要做到合理应用抗生素,首先应防止滥用抗生素,注意其毒副作用与配伍禁忌。一、合理应用抗生素应遵循的原则。因病症,体征,化验结果,有条件的可做细菌培养,根据不同病种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切忌滥用以免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延误诊补和治疗。二、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盲目的联合用药。联用的目的是增强疗效,联用不合理可降低疗效。而.已可能使耐药菌株产生,还可以使毒性反应增强。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可产生桔抗作用,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金霉素链霉菌和龟裂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选育的融合子56-2菌株,其酯酶同工酶谱与双亲有显著差异,产抗生素抗生素及遗传稳定均优于金霉素链霉菌2^#,发酵产物四环素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指标,并具有抗噬菌体P5,P8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由于可以产生杀虫抗生素---阿维菌素而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多年来该菌得到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其基因组序列也已测定.文中综述了阿维链霉菌中阿维菌素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方面的研究,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整个过程由多个环节构成,受到前体物供给、装配、外运、调控和抗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了相应的各种生物合成元件和模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控制生物合成基因转录和翻译等表达水平的调控蛋白及其机制。放线菌的调控蛋白有全局性、多效性和途径专一性三种类型,并形成复杂的级联调控网络,对抗生素的合成实施严谨的控制。调控基因的功能鉴定和调控机理的解析是定向提高生物合成基因转录水平和抗生素产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抗生素高效合成的放线菌底盘生物的必要基础。在该研究执行的前两年,本研究重点对纳他霉素产生菌和天蓝色链霉菌的多个重要调节基因及其调控机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提高生物合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因此,解析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是实施该策略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对恰塔努加链霉菌和天蓝色链霉菌中跟那他霉素、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和放线紫红素相关的多个途径专一性基因和多效性基因进行了功能鉴定,揭示了放线菌抗生素生物合成复杂而特别的调控机制,为途径优化和优良底盘生物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调控基因的改造显著提高了抗生素的产量或缩短了发酵周期,已经初步显示出改造调节基因是提高抗生素产量的重要合成生物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饲料添加剂—那西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西肽是含硫多肽类抗生素中的一个新成员,其英文名称为Nosiheptide,60年代由法国人发现,最初由一种从阿根廷土壤中分离出的放射菌培养生成。那西肽是一种带有5个噻唑环的多肽类抗生素,分子式为C_(51)H_(43)N_(13)O_(12)S_6,分子量为1222。尽管这种抗生素早已发现,但由于生产效率低,难以工业化生产。直到80年代,生产方法取得突破,才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由于那西肽能明显促进动物生长,并且在动物体内不残留,是一种优良的非吸收型饲料添加剂,法国和日本已正式用作饲料添加剂,我国在80年代后期由上海医大生物合成教研室开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正在将它转化为生产力。一、那西肽的生产方法那西肽是用微生物培养方法生产的,那西肽产生菌主要有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s)、抗生素链霉菌(S.antibioticus)和青灰色链霉菌(S.glaucogriseus),其中以活跃链霉菌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从我校下水道污水中分离获得8株霉菌和13株细菌,经对其絮凝性测定,发现有1株霉菌和1株细菌能产生大量絮凝剂,其絮凝率均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妥布霉素产生菌黑暗链霉菌F_(-211)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黑暗链霉菌F-211合成妥布霉素(Tobramycin)的发酵原理出发,研究黑暗链霉菌产生抗生素的特性,考察与生产妥布霉素紧密相关的种龄、周期、关键原料—油,和影响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各种主要因素,绘制出合理的发酵工艺控制图,优化发酵条件,使发酵单位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