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实验主要研究20亿PIB/mL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田间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致死速度与其剂量有关,在500倍液剂量处理区,在1周内的死亡率达到67.6%,各试剂量区均有明显的持效性.第15天的防效效果为83.5% ~90.4%;第30天的防效为85.6% ~95%;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1000倍液剂量与500倍液剂量区与Bt区防治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李永刚  张玉善 《科技资讯》2006,(29):181-181
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常,树林密集,树种单一,天敌减少等原因,松毛虫大量繁殖。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是我国广大松林最严重的历史性大害虫,松毛虫一年可繁殖三代,可谓“无烟火灾”。若不及早防治,后果不堪设想,也制约黄田镇经济发展,减少农民收入。据此,本文根据大量的实践经验对松毛虫的一些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害广州市郊龙洞一带松树林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经常感染病毒病。我们曾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种病毒的形态,确定为细胞质型多角体病毒。这种病毒感染马尾松毛虫幼虫的中肠细胞,感染部位为细胞质。病毒粒子包容于多角体内,(图1)每个感染细胞有大量的多角体。多角体近园球形或椭园,大小相差颇大,直径0.40至3.50微米。多角体可被0.03M 的炭酸钠水溶液所溶解,溶解后释放出大量的病毒粒子(图2)。病毒粒子由一个电子浓密的核心及周围较透明的薄层外壳所构成。多数病毒粒子呈多边形,直径30至50毫微米(图3)。每病毒粒子常由一层较大的透明层所环绕。  相似文献   

5.
杜仲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杜仲中分离到41株内生真菌,综合运用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其分类地位,分别属于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曲霉属(Aspergillus)、小菌核属(Sclerotium)、盾壳霉属(Coniothyrium)、离蠕孢属(Bipolaris)、白僵菌属(Beauveria)6个属,并进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48.8%的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生长抑制作用,除1株白僵菌属菌株外对G+、G-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程海的真菌     
本文报道了对程海真菌的区系组成及其在湖体中的分布状况、季节变化和优势类群的研究结果。共分离鉴定了真菌20个属。与云南主要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比较,程海的真菌(尤其是鞭毛菌)类群较为贫乏,区系成分也有明显差别,分离到了根囊壶菌(Rhizophlictis)和丝枝霉(Abhanocladium)等属。底泥中的真菌类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总菌数在雨季明显增加。水中及周丛生物上的真菌类群季节变化明显,旱季里出现的真菌类群较雨季丰富多样,表现出与滇池、洱海相同的规律性。优势类群为细囊霉(Leptolegnia)、根生壶菌(Rhizophydium)、拟青霉(Peacilomyeces)、青霉Penicillium)和枝孢霉(Cladospouium)等属。  相似文献   

7.
1974年4月以来,我们曾多次从广州市郊采得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幼虫。病死的幼虫倒挂树上(图1),内脏液化,体壁易触破,从破裂处流出淡褐色、含有大量多角体的液体。本病毒属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其多角体呈四边、五边、六边或不规则形,直径1.4~3.4微米(图2)。  相似文献   

8.
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采集冬季严重雾霾天气下校园室外环境和医院门诊大厅的大气颗粒物样本,通过微生物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气传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组成.结果显示,雾霾发生时校园室外环境中空气微生物的浓度高于医院室内环境,医院的气传细菌多样性明显高于校园,气传真菌多样性则是校园高于医院.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培养法还是高通量测序,都检测出丰度较高的条件致病菌和致敏真菌,例如在医院采集到的黏质沙雷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测序到的丰度较高的隐球菌属(Cryptococcus)等条件致病菌,在校园和医院相对丰度均较高的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链格孢霉(Alternaria)、镰刀霉(Fusarium)和木霉(Trichoderma)等致敏真菌.本研究可以为学校学生和医院患者在严重雾霾天气下感染、过敏等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微生物学角度评价了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经不同地区土壤中微生物(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数及细菌和真菌组成的比较,结果表明:酸雨使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减少最为明显,其中芽孢杆菌和假单孢菌的数量变化占主导地位。真菌的数量则相对增加,主要是曲霉和青霉呈增长趋势。而土壤中放线菌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国家图书馆古籍书库中空气真菌进行采样培养,分离纯化出5种优势真菌。经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古籍书库中的优势真菌为链格孢属的极细链格孢霉,拟青霉属的拟青霉SL95,枝孢霉属的枝孢样枝孢霉,隐球酵母属的大隐球酵母和曲霉属的杂色曲霉。书库空气真菌种类的确定可为古籍在书库中保存过程中发生真菌侵染时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病死木中真菌和细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几个疫区的松材线虫(PWN)病病死木的木质部中分离出111个真菌菌株,经鉴定种类为木霉(Trichoderma spp.)、轮枝霉(Verticillium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镰孢霉(Fusar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茎点菌(Phoma spp.)、短梗单孢霉(Dicocc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这些真菌约占分离真菌总数的60%;在43%的未鉴定菌中,除3个菌株为有孢菌外,其余均是无孢菌。可以分离出真菌的病死木占56.42%,从病死木中可分离出细菌的比例达86%,可同时分离到真菌和细菌的比例为43.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简称Be)、黄色须腹菌(Rhizopogen luteous,简称Rl)及其混合菌剂分别对湿地松苗接种,以小区对比试验设计,观测接种后的湿地松菌根形成率、成活率、生长量及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湿地松的菌根形成率和成活率,增加松苗叶绿素含量,对松苗具有显著的促生长效应。同时对接种后的湿地松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根际细菌数量显著增多,真菌数量显著减少,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在疫木中迅速定殖扩展且能抑制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木腐真菌,在抑制松材线虫生长的同时快速降解疫木的木材成分,从而实现疫木中松材线虫在被媒介昆虫传带前就被大幅减少或不能正常进入蛹室,即在侵染循环的疫木环节即被阻断的目标,为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2 000条松材线虫接种至培养成熟的不同木腐真菌菌落上,通过室内平板试验测定不同木腐真菌对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其次,将黑松木块接种至筛选获得具有抑制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作用的木腐真菌菌落上,探究其对黑松木材的降解作用。以此筛选出能明显影响松材线虫生长繁殖且具有分解木材能力的优良木腐真菌;最后将筛选获得的优良木腐真菌经大量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繁殖后接种至田间当年染松材线虫病60 cm长的伐倒松木木段上,分别于接种后的120和150 d用电钻钻孔取木样,后将木段劈开,收集天牛蛀道周围的木样,分离并统计木样内松材线虫数量,比较接种前后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的变化,分析木腐真菌对疫木中松材线虫种群的影响。【结果】在室内培养茯苓菌的平板上松材线虫不能成活,在黄孢原毛平革菌、B18、C11和D16菌落上松材线虫的生长和繁殖也明显受到抑制。以接种茯苓菌后木材的质量损失率最大(7.30%),其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也最强,分解率分别为19.21% 和29.65%;分解木质素能力最强的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分解率达到31.59%。在田间接种试验中,接种同种木腐真菌,以接种液体培养菌丝的效果优于接种固体培养菌丝的。不同木腐真菌中,以接种茯苓后减少疫木内的松材线虫数量显著优于接种其他木腐真菌处理的。接种茯苓液体培养菌丝和固体培养菌丝150 d后,均可最大程度减少疫木内松材线虫数量,减少率分别为74.51% 和65.78%。接种茯苓液体培养菌丝后天牛蛀道的松材线虫数量较接种前减少了65.45%。【结论】茯苓在室内外分解松木和减少疫木内松材线虫两方面效果均最佳;同种木腐真菌,以接种液体培养菌丝的效果优于接种固体培养菌丝的。研究表明,采用不利于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木腐真菌进行松材线虫病的疫木除治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从橡胶土样得真菌11属48株,其中青霉属(Peniciitilliunm)29株,占绝对优势;细菌14属61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35株,占绝对优势。从胡椒土样得真菌10属25株,其中青霉属6株,为优势菌之一;细菌9属61株,芽孢杆菌42株,居绝对优势。从咖啡上样得真菌5属23株,仍以青霉属居绝对优势,占17株;细菌12属64株,芽孢杆菌有35株,为优势菌。在初步探讨了三种经济作物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组成、数量及优势种群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这些微生物在根际土壤中的作用及部分真菌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木中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苏南京和浙江舟山地区松材线虫病木标本,并进行分离培养,得到10多种真菌,其中Ophiostoma ips,Ophiostoma lignicola,Sphaeropsis salicicola,Dothiorella gregaria和Haplosporella minor出现的最多;在Ophiostomaspp.和Cephalosporium zonatum的培养皿中出现大量的线虫。在天牛的蛹室和虫道中有大量的长喙壳真菌存在,并与线虫的关系密切。实验证明Sphaeropsis salicicola,Dothiorella gre-garia、Haplosporella minor能引起严重的松木变色。  相似文献   

16.
松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与其所携带的细菌复合侵染所引起。为进一步明确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细菌的关系,笔者用无菌线虫体表浸泡物处理细菌,再将无菌线虫各虫株与细菌共培养,结果表明细菌的存在可促进线虫的繁殖,线虫体表浸泡物质可促进细菌繁殖,无菌线虫与细菌共培养后线虫繁殖数量较无菌线虫单独培养有明显增加,说明松材线虫与其体表细菌的关系为一种互惠关系。此外还设计了无菌线虫对细菌的趋向性试验,考察线虫与自身体表所携带细菌之间的趋向性是否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所有无菌线虫对成团泛菌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各无菌松材线虫对于分离自各自体表的细菌菌株没有特异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在制作单一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动物模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例严重感染的小鼠,因此,对其感染机 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 从严重感染小鼠的阴道内分离得到真菌与细菌,经纯化 3 代后得到 15 个真菌样本和 19 个细菌样本,对于真菌样本进行念珠菌的显色培养基鉴定,对于细菌进行了 16SrDNA 提取、PCR 验证和 PCR- DGGE 分析,对不同种细菌的 DNA 样本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分离出 1 种真菌和 4 种致病性细菌,证实了小鼠阴 道重度感染是由 1 种真菌和 4 种细菌共同作用而引起。结论 我们所发现的小鼠阴道重度感染模型,是由白色念 珠菌( Monilia albican) 与 4 种细菌,即变形菌( Proteus vulgaris)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产 碱杆菌( Alcaligenes Castellani&Chalmers) 和芽孢杆菌( Bacillus) 的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8.
1991-1996年,采用五点式布点法,对广西桂平市马尾松工程林幼林期病虫害进行连续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该区主要的病虫害种类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松毒蛾「Dsaychira axutha(Collentte)」、松梢螟(DioryctriarubellaHampson)、松蚜(CinarapineaMardwiko)、大袋蛾(Cryptoteleava  相似文献   

19.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活性的生物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不仅能伤害湿地松、火炬松等寄主植物的幼苗、针叶、根及愈伤组织,对非寄主植物水花生、紫茎泽兰的叶片也有伤害作用。在试验的几种生测材料中,湿地松愈伤组织对毒素伤害最敏感,湿地松幼苗、幼针叶,火炬松幼针叶和紫茎泽兰叶片次之,湿地松幼根、老针叶,火炬松老针叶,水花生和小麦叶片最不敏感。根据生测材料的敏感程度及表现症状的特异性分析可知,用湿地松、火炬松幼苗和幼针叶作生测材料较好,比较针刺法、浸渍法和涂抹法等几种生测方法表明,用针刺法接种毒素效果最好,其反应速度快,用量少,症状明显。因此建议在松针褐斑病菌毒素的生物检测中,以湿地松或火炬松幼苗或幼针叶作为材料,采用针刺法。  相似文献   

20.
T细胞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机体血液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Th17细胞作为第3类因子可区分于体液中其他辅助T细胞.基于此,论述了Th17细胞系在对抗胞外寄生和胞内寄生细菌以及真菌感染中的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Th17细胞系能够紧密联系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使机体产生强烈的感染炎症反应.Th17细胞系既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