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binding and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wild type, E44A, E56A, E44/56A, E44/48/56A/D60A and F35Y variants of cytochrome b5 and cytochrome c were studied. When mixed with cytochrome c, the cytochrome b, E44/48/56A/D60A did not show the typical UV-vis difference spectrum of absorp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alteration of the surfac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obviously influenced the spectrum. The electron transfer rates of wild type cytochrome bj, its variants and cytochrome c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ionic strength exhibited an order of F35Y > wild type > E56A > E44A > E44/48/56A/D60A. The enthalpy and entropy of the reaction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suggesting that the mutation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sturb the electron transfer conform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electron transfer rate constants at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 demonstrated that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obviously affected th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yt b, F35Y and E44/48/56A/D60A from the wild type protein further confirmed the great importance of th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in the protein electron transfer.  相似文献   

2.
用纳米火棉胶膜将细胞色素c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细胞色素c-火棉胶膜修饰电极.吸附在火棉胶膜上的细胞色素c可以与电极发生直接电子传递.在pH=7.0的0.1mol/LPBS缓冲溶液中可得到一对准可逆的细胞色素c的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氧化还原峰,实验求得细胞色素c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0为65.4μm/s.进一步考察了扫速、溶液pH值等因素对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影响,并用电化学阻抗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对细胞色素c和脱辅基细胞色素c在不同的φ(乙醇)溶液中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乙醇对细胞色素c的α-螺旋二级结构影响很小,而对血红素配位的影响十分明显,可导致血红素Fe-Met80配位键断裂,另一方面,乙醇对脱辅基细胞色素c有明显的结构转换诱导作用,在φ(C2H5OH)=0.55(乙醇/水)溶液中,脱辅基细胞色素c的α-螺旋结构含量可以达到全蛋白的89%,研究结果表明:负电荷微环境的诱导对脱辅基细胞色素c的结构转换并不是必要的,改变溶剂与脱辅基细胞色素c之间的疏水和氢键相互作用力也可以诱导脱辅基细胞色素cα-螺旋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细胞色素c在2-氨基乙硫醇修饰的金电极上的电子传递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可逆反应,2-氨基乙硫醇自组装膜可用作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有效促进剂。依据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的测量结果,讨论了单分子膜的组装过程及其对促进细胞色素c电子传递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纳米氧化铝模板促进细胞色素c的电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草酸溶液中, 通过阳极氧化铝箔制备纳米氧化铝(AAO)模板, 将细胞色素c(Cyt c)固定在纳米AAO模板和4,4-二硫二吡啶(PySSPy)修饰金电极表面, 制得Cytc/Au/AAO/PySSPy薄膜电极. 在pH 6.8的缓冲溶液中, 该电极在0.059 V (vs. Ag/AgCl) 处有一 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 为Cyt c血红素辅基Fe(Ⅲ)/Fe(Ⅱ)电对的特征峰. 在AAO/PySSPy薄膜的微环境中, Cyt c与金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加快.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 Cyt c在AAO薄膜中依然保持其原始构象. 该Cyt c/Au/AAO/PySSPy薄膜电极还可用于过氧化氢的催化还 原.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型和5种不同色泽的坛紫菜色素突变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下饱和脉冲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品系坛紫菜叶状体的4种主要光合色素(叶绿素(Chl.a)、藻红蛋白(PE)、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的质量比。结果表明:坛紫菜不同色素突变体的光化学最大量子效率(Fv/Fm)、有效荧光产率(Y(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其中坛紫菜各品系藻体的Fv/Fm值均介于0.65~0.75之间,而Y(Ⅱ)值则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呈现为快速下降的趋势。光合作用参数和光合色素质量比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则表明坛紫菜Fv/Fm值与各色素蛋白的质量比没有相关关系,却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著正相关;而Y(Ⅱ)除与w(Chl.a)/w(PC)和w(APC)/w(PC)极显著正相关外,还与w(PC)、w(APC)和w(Chl.a)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可自发插入或通过人工膜,并具有自发折叠特性,用同源模建方法通过计算机构建了野生型鸡心脱血红素细胞色素c和其突变体V92A的三维结构,对二者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V92A的螺旋含量低于野生型,而且较野生型处于更松散的折叠状态,并对此结果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凹土玉米芯垫料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CytP450) 、细胞色素b5( Cytb5) 含量及大鼠肝微粒 体CYP1A2 和CYP2E1 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D 大鼠随机分为普通刨花组、玉米秸组、凹土玉米芯组和对照组,饲 养30 d、60 d、90 d 时测定大鼠肝脏微粒体CytP450、Cytb5 的含量和CYP1A2,CYP2E1 活性。结果60-90 d 时普 通刨花组、玉米秸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CytP450 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凹土玉米芯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 著性差异( P > 0. 05) ; 肝微粒体Cytb5 含量、CYP1A2、CYP2E1 活性各组均没有明显差异( P > 0. 05) 。结论凹土玉 米芯对大鼠肝脏细胞微粒体CytP450、Cytb5、CYP1A2 和CYP2E1 没有诱导或抑制作用,普通刨花组对大鼠肝 CytP450 有较强的诱导作用,玉米秸也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但低于普通刨花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细胞色素c在Eastman AQ聚离子薄膜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磺酸酯Eastman AQ38(AQ)与细胞色素c (Cyt c)的混合水分散系涂布于热解石墨电极表面,晾干后可形成Cyt c-AQ薄膜.在pH 7.6的缓冲溶液中,Cyt c-AQ薄膜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电化学活性中心为血红素Fe(Ⅲ)/血红素Fe(Ⅱ)氧化还原对. Cyt c-AQ薄膜在-0.05V(vs SCE)处的一对可逆的循环伏安还原氧化峰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在-0.40V的另一对峰逐渐增高,表明Cyt c在AQ薄膜中很可能经历了由其原始构象向另一种新构象的转变,后者在AQ薄膜中十分稳定.对其伏安行为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并估计了体系的电化学参数,如表观异相电子传递速率常数ks和式量电位E°′等. Cyt c-AQ薄膜电极可催化还原溶液中的氧.  相似文献   

10.
用水热法合成了硅基有序介孔分子材料SBA-15,研究了细胞色c(Cyt c)在SBA-15修饰玻碳(GC)电极表面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7.0磷酸缓冲溶液中(PBS),细胞色素c在SBA-15修饰电极表面表现出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ΔE为87 mV,式电位E0′为0.275 V,峰电流的大小与循环伏安扫描速度成正比,说明细胞色素c在电极表面过程是受表面控制.固定在电极上的细胞色素c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催化还原,显示出较高的亲和力,为过氧化氢传感器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细胞色素C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在生物体内起着电子传递体的作用,细胞色素C在金属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极不可逆,但是它在促进剂修饰的电极上却显示出较高的可逆性。本对细胞色素C在丙三醇,乙二醇,甲醇等醇修饰金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的醇分子对细胞色素C的促进作用各不相同,结合糖分子的促进作用,探讨了醇上羟在数的多少对其促进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多细胞有机体中,细胞凋亡对调节正常细胞活动和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对参与细胞凋亡的蛋白的鉴定及其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FAM 105 A是新发现的促凋亡基因,过表达会导致细胞凋亡.研究了FAM105A促进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FAM105A会导致caspase-3和caspase-9的剪切/激活,同时伴随着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的切割/失活.此外,过表达FAM105A能诱导细胞色素c(Cyt 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质,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升高,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下降.这些结果表明FAM105A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需要caspase依赖性途径和Bcl-2家族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HPV16早期基因E6的表达对角质生成细胞NIKS凋亡表型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经培养稳定表达HPV16E6的角质生成细胞NIKS;使用不同的DNA损伤剂处理转染后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表达HPV16E6突变体Y54D及F2V的p53降解缺陷型NIKS细胞系并用DNA损伤剂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研究显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稳定表达E6的细胞系在足叶乙甙、丝裂霉素及紫衫醇处理后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表达Y54D或F2V的NIKS细胞经DNA损伤剂处理后凋亡明显低于正常E6表达细胞.研究表明,人乳头瘤病毒E6的表达能够促进角质生成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促凋亡作用与细胞内p5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较低的细胞色素水平是导致出芽短梗霉突变体SN08细胞形态,以及卜多糖生成量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来自细菌的细胞色素c与来自马的细胞色素c具有很高的序列和结构相似性,但是二者的折叠/去折叠路径及折叠核的位置具有很大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并不清楚。本文采用迭代的高斯网络方法研究了上述两个蛋白的去折叠过程,并成功识别出两个体系的折叠核位置,与实验很好地吻合。结果表明,两个体系拓扑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二者折叠特征和折叠核位置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种光谱法研究PCR定点突变获得的肌红蛋白突变体(D44K、D60K、K56D)与Cu(Ⅱ)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Ⅱ)对突变体的猝灭机理与野生型相同,均为静态猝灭,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常数、结合距离以及三维构象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相同温度下,蛋白与Cu(Ⅱ)的结合能力顺序为Mb(WT)相似文献   

17.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表达家蝇细胞色素P450 6A1(CYP6A1)酶,在CYP6A1基因后面加入人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PR基因,验证了CPR酶对CYP6A1酶催化功能的影响,和CYP6A1酶、重组大肠杆菌对艾氏剂的代谢能力.结果表明:CYP6A1蛋白对艾氏剂有环氧化作用,在CYP6A1对艾氏剂催化中起关键作用.将5μmol/L艾氏剂加入重组大肠杆菌菌液8 h可检测到163.36nmol/L艾氏剂环氧化产物狄氏剂,说明CYP6A1-CPR宿主菌对艾氏剂具有代谢能力,可用于艾氏剂污染的土壤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8.
具有低免疫原性的双功能葡激酶突变体Y1-Sak(△15,S16K,K74A,E75A,R77A,K109R,F111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为包涵体,必须进行体外变复性才能得到活性.详细研究了复性方式、pH、温度、复性的初始蛋白浓度和添加L-精氨酸对Y1-Sak的体外变复性的影响,发现复性温度和添加的L-精氨酸对Y1-Sak的复性有重要的影响.经过工艺优化后,Y1-Sak的纯化活性回收率达到40%左右,蛋白比活性由20 kU/mg提高到53 kU/mg.用动态光散射分析发现,工艺优化后复性的高比活性Y1-Sak的水合动力学半径与野生型葡激酶相近,分子基本处于单体状态.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新型抗哮喘药川丁特罗(trantinterol)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大鼠连续7 d灌胃给予川丁特罗后, 测定肝微粒体中CYP450的质量摩
尔浓度和主要3种亚型CYP1A2,CYP2D6和CYP3A4活性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川丁特罗给药组的大鼠肝微粒体中CYP450的总质量摩尔浓度未受影响(P>0.05), 对主要亚型CYP1A2,CYP2D6和CYP3A4的活性也无影响(P>0.05), 表明该药物对肝微粒体中的主要代谢酶无抑制或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指脑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后,脑组织损伤继续加重现象.EGb761是银杏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其在急性脑缺血中对线粒体细胞色素c及其相关凋亡通路的调控机制鲜有报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EGB761预处理能显著改善缺血大鼠神经功能障碍,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使Bcl-2的水平增加,Bax、Caspase-3和细胞质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的水平下降.这些结果表明,EGb761通过调控凋亡因子和细胞色素c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