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合成了双端为羟基,不同分子量、不同配比的(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酯。用红外、核磁、端基滴定、DSC等手段,对其组成、端基结构、分子量及热分析性能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合成了以共聚酯为软段,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链节为硬段的嵌段聚酯氨酯,进行了物性测定与体外降解试验,着重讨论了软段组成与分子量对嵌段聚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合成具有确定端基的液晶性和非液晶性齐聚物对进一步合成液晶嵌段共聚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两种端基为羟基的齐聚物:非液晶性的聚碳酸酯和液晶性的共聚酯酰胺。采用双酚A过量和控制酯交换聚合过程,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碳酸酯齐聚物;通过在熔融酯交换反应中加入乙酰化的对苯二酚,可以提高反应体系中的羟基的浓度,以控制最终得到端羟基的共聚酯酰胺。利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证明所得到的聚合物端基的羟基结构。通过1H核磁共振谱验证了所得到的齐聚物结构,并通过偏光显微镜证明所得到的共聚酯酰胺具有向列型液晶织构。  相似文献   

3.
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1,4-丁二醇为原料,在酯交换催化剂Ti(OC4H9-n)4/Sn(n-C4H9)2(C11H23COO)2存在下,采用熔融酯交换反应合成出单体:双(对羟基苯甲酸)丁二醇酯(BBHB)。然后再与对苯二甲酰氯分别在3种不同的溶剂中进行溶液缩聚,合成出3个不同分子量的HTH-4聚合物样品,并用DSC、POM对其液晶性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研完了用固相缩聚方法提高全芳液晶聚酯的分子量。以2,6-萘二甲酸,对/间羟基苯甲酸、双酚类单体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低聚物,再以固相反应制备共聚酯。通过对共聚酯熔融指数的变化,探讨固相缩聚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效应,共聚酯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与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关系;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固相缩聚对聚酯结晶性的影响。得出全芳聚酯固相缩聚过程是一个由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继而转化到物理扩散为主要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对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液晶单体4,4′-对苯二甲酰二氧二苯甲酰氯(TOBC),以此单体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共聚酯.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共聚酯的液晶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OBC与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形成的共聚酯,当乙氧基链节含量≤60.73%时,即当聚乙二醇分子量小于600时,共聚酯呈液晶性,而高于此值则液晶性消失.  相似文献   

6.
1,3-二(4'-羟基苯基)-1,3-丙二酮分别与间苯二甲酰氯、对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进行溶液缩聚,获得了一系列主链中含有β-二酮结构的全芳香族聚酯。这类聚合物在熔融状态下没有液晶性,而通过溶液共缩聚方法在上述聚合物中引入一定比例的柔性脂肪链段后,得到了两个性能优良的主链中含有β-二酮结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  相似文献   

7.
在含有非线性结构单元4,4′-二羟基二苯基矾(SDP)或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BPA)和氯代对苯二酚(HQCL)的芳香聚酯中引入柔性间隔(n=4、6或10,简称G_(4_(?))、C_(6_(?))、C_(10_(?)),研究了它们对此类三元共聚酯液晶性的影响。用对数比浓粘度、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共聚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共聚酯液晶均具有向列型的织态结构;引入柔性间隔链后,在保持液晶性条件下,可提高非线性结构单元在共聚酯中的摩尔百分含量,即在C_(4-s)/SDP/HQCL系列中SDP的最大含量可达55%(mol),C_(4-s)/BPA/HQCL和C_(6-s)/BPA/HQCL中BPA的最大含量可达40%(mol),而C_(10-s)/BPA/HQCL中为50%(mol)。  相似文献   

8.
该文首先合成了新单体1,3-二(4-羟基苯基)-1,3-丙二酮,然后与不同的1,n-我代烷缩合得到了一系列含有-二酮结构的热致性液晶聚醚酮,并对之进行初步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9.
报道一系列4'-烷氧基-4-羟基联苯化合物的合成,并对合成方法及影响反应产率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进行液晶性质的表征,对所得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摩尔比为60:40的对羟基苯甲酸和PET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的固相缩聚动力学,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出反应活化能E为89.6kJ/mol;探讨了在不同温度区域影响60PHB/PET共聚酯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在较低反应温度(180—220℃),反应速度主要由化学反应速度控制;在较高反应温度(220—230℃)则由小分子扩散速度控制。因此,共聚酯经溶解沉淀处理再进行固相缩聚可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对苯二甲酸和对羟在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液晶单体4,4‘-对苯二甲酰二氧二苯甲酰氯(TOBC),以此单体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共聚酯。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共聚酯的液晶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OBC与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形成的共聚酯,当乙氧基链节含≤60.73%时,即当聚乙二醇分子量小于600时,共聚酯呈液晶性,而高于此值则液晶性消失。  相似文献   

12.
芳-脂族共聚酯酰胺热致液晶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芳-脂复合二酰氯和四种芳族二元胺合成了3个系列含有两种芳香二胺结 构单元的无规芳-脂共聚酯酰胺,其对数比浓粘度为 1.30~2.18 dL/g。用偏光显微镜、 X光衍射和DSC对聚合物的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光活性苯基环己烷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反式-4’-n-烷基环己基)苯甲酸和S(+)-(2-甲基丁基)4-羟基苯甲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系列光活性苯基环己烷液晶。其结构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确定。并对该系列液晶的相变温度和显微织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1,4-丁二醇为引发剂,通过开环聚合,合成了双端为羟基,不同分子量、不同配比的(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酯。用红外、核磁、端基滴定、DSC等手段,对其组成、端基结构、分子量及热分析性能进行了测定,并进一步合成了以共聚酯为软段,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4-丁二醇链节为硬段的嵌段聚酯氨酯,进行了物性测定与体外降解试验,着重讨论了软段组成与分子量对嵌段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对羟基联苯为原料,成功地合成了4-(4″-trans-n丙基环己烷甲氧基)-4′-氰基联苯,研究了反应条件,用IR、MS、元素分析确证了化学结构;经DSC测度,其液晶相温度范围为122.5-193.5℃。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反应机理.制备某些模型化合物,应用化学分析、IR分析方法进行鉴定.研究结果确认,松香酸的羧基与聚酯链的端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使其失去反应活性,起到封闭端基的作用.反应过程中无Diels—Alder加成反应发生.为合成性能优良的松香改性不饱和聚酯提供了合理的合成路线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偏苯三甲酸酐与1,6-己二胺制备了N,N′-忆(1,6)二烷基-双偏苯三甲酸酰亚胺,并以上二酸与4,4′-二羟基二苯酮、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经直接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共聚酯,所得聚合物经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计、广角X-射线衍射仪表征具有向列型液晶特征。  相似文献   

18.
报道一系列4′-烷氧基-4-羟基联苯化合物的合成,并对合成方法及影响反应产率的因素进行探讨。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产物进行液晶性质的表征,对所得数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几种测试手段对用低温溶液法合成的以聚对苯二甲酸氯代对苯二酚酯和聚2,5-二氯对苯二甲酸氯代对苯二酚酯为主体,分别以不同结构的双酚:4,4'-二羟基二苯醚、4,4'-二羟基联苯、双酚A和1,5-萘二酚为第三单体的芳香族共聚酯的性能进行了讨论,发现分子链结构对芳香族共聚酯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一类以2,3,5-三甲基氢醌(TMHQ)、对苯二甲酸(TPA)、2,6-萘二甲酸(2,6-NDA)为基本共聚单体并加有少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芳香共聚酯;研究了共聚酯的组成对溶解度、热性质、液晶性质、流变性质及晶体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共聚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呈现向列型液晶的特征,其熔体粘度的切变依赖特性也证实了这一点。DSC 热谱和广角 X-射线衍射图分析证明,对某些组成,在共聚酯的分子链中存在着相应于 TMHQ-TPA 和 TMHQ-2,6-NDA 两种短嵌段结构。这是与非均相缩聚条件有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