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农村地区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增强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对做好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更是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方式。但很多高校忽视了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在当前环境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下须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提高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重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对策为:调整环境政策,实行城乡环境保护并重政策方针;完善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转移环境保护支付,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k;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为农村的环境建设提供法制保障;突破城乡分隔,开展城乡统筹环境综合整治;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引入绿色GDP理念,着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农村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国际重要的湿地。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就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了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公众对鄱阳湖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鄱阳湖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对公众的鄙阳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农村农业生产等,使农村的环境日益恶化.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相应处理,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以及畜禽业的发展.使农村水污染问题目益突出。而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农村环境立法有待完善。我们有必要从农村经济、生产、生活的现状出发,加强环境立法,完善农村管理,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保意识.从而切实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水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以密云水库流域村镇为例,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居民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水源保护区农村公众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水库环境状况关注较低,虽对环境保护持积极支持态度,但存在依赖政府心理,参与意识较低.分析发现,教育是影响环境意识的最主要因素,性别、劳动力数量、家庭支出和居住所在地也对环境意识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田丹 《科技信息》2011,(23):234-234,239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公民环境意识的综合评判及抽样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意识也叫生态意识。尽管对于究竟什么是环境意识,目前并无一致的说法。但是,大家都认可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并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有鉴于此,早在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之际,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被定为“提高环境意识”。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也都积极响应,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但是,究竟如何衡量和把握公民的环境意识水平?这个标准迄今为止还是模糊的。通常,我们说某某人的环境意识较差,某某人的环境意识水平较高,使用的一般是…  相似文献   

9.
王云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140-142,146
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程,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的关键。剖析了目前职业高中的环境教育还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环境教育体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高环境教育的开展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教育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本文以西部地区特点较明显的甘肃省农村为例,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几项有效措施,旨在为西部农村教育信息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在生态问题严重的当今时代,已经成为高师德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环境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也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途径,所以其社会性在高师德育工作中应该体现得非常明显,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奥康纳提出的自然、社会劳动和文化三位一体的辩证观点对此有着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除了靠专业技术人员去解决问题之外,还应该对公众加强宣传教育,故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保护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优化《环境保护基础》课程教学,使学生有一个形象及感观的认识,可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并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校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环境问题严峻,虽然政府采取了一些环保措施,但是由于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社会发展极不相称,阻碍了环境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因此提高人的环境意识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能发挥重要作用,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分析了开设环境教育课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凸显其严峻性,在高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的教育,是发挥学科优势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需求。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年青一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对自然、人类的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职专化学教学中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化学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渗透环境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兴趣,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保护环境.治理、减少污染观是科学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又与化学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鉴于这种认识,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化学知识、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宣传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实施环境教育,着重探索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环保主体,是确定农村社区环保基本依靠力量的前提。我国农村社区环保的基本主体包括社区农民、乡村精英、环保志愿者、农村社区妇女与幼儿、中小学学生。农村民间环保社团是凝聚、放大环保主体力量的基本组织形式。我国农村社区民间环保社团主要有社区环保委员会与学生环保社团。激活农村社区环保主体力量的实践机制,即环境教育机制、环保活动机制、伦理文化力的保障机制是实现农村社区环保主体力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陈真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14-117
分析大学生环保意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生态意识教育的价值及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应用,讨论与分析实施大学生环保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村环境风险日益突出的问题,对农户环境风险的认知与管理意愿进行研究.通过对河北省11个地区283名农户的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农户过量施肥以及不当使用农药所带来的环境风险认知及管理意愿进行评价,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环境风险的管理意愿受农户教育程度、农户从事农业生产年数、兼业情况、年总收入,以及是否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增加农户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制订农业生产规范以及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