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同时具有异质性和移动性的SEIR传染病传播模型.考虑到个体自身的传染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感染概率来体现个体的异质性;限制种群移动的范围,添加种群移动的比例来实现种群的移动,扩展了随机行走元胞自动机.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征,模拟了其传播过程.模拟结果与官网公布的实际数据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该模型还分别考察了种群移动比例和种群移动最大距离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相比较种群移动比例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更加显著,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利用元胞自动机原理,建立了同时具有异质性和移动性的SEIR传染病传播模型。考虑到个体自身的传染能力、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感染概率来体现个体的异质性;限制种群移动的范围,添加种群移动的比例来实现种群的移动,扩展了随机行走元胞自动机。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特征,模拟了其传播过程。模拟结果与官网公布的实际数据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利用该模型还分别考察了种群移动比例和种群移动最大距离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相比较种群移动比例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更加显著,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研究媒体报道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建立了受媒体影响的禽流感(H7N9)传播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利用V函数、Dulac函数及极限方程理论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性态的分析。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不大于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进一步,数值模拟显示了媒体报道对H7N9传播的具体影响。可通过媒体报道来控制传染病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类描述H1N1型流行病的常微分方程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研究了所建立的模型,得出了该系统的奇点以及奇点的类型,得出结论,在H1N1流感的控制中,政府行为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归因理论的相关理论成果,分析了个体行为的认知基础,提出了个体行为的完全归因概念并分析其要素与过程.为增进个体行为的完整性和应用性,进一步给出了个体行为完整归因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个体行为在时空环境的连续性以及心智环境的复杂性,并将归因的推断与归因效果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个体行为的归因认知过程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相似文献   

6.
秦岭川金丝猴个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的个体行为下了定义,利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个体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并与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作比较,从行为上说明了秦岭金丝猴如何适应秦岭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染性疾病传播模型的实用性,研究了考虑个体运动的疾病传播模型.基于二维平面空间,首先介绍个体运动模型,然后将运动个体嵌入到标准的SIS(susceptible—infec—ted—susceptible)传播模型中,利用平均场理论分析得到改进SIS模型的传染临界值,并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加以验证;其次,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长程运动对传染临界值的影响;最后基于改进的SIS模型,提出一些可行的抑制疾病传播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隔离是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控制时机和力度都会给控制效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找到最合适的控制时机和力度,本文基于无标度网络和SIR传播模型,研究控制时机和力度对传染病传播范围以及个体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模式为只控制染病态时,无论是在不相关随机无标度网络模型还是在真实无标度网络中,当控制力度相同时,控制时机越早控制效果越好;当控制时机相同时,控制力度越大控制效果越好。无论是在网络模型还是在真实网络中,个体活动性大小的变化则是非单调的:当控制力度不变时,个体活动性随着控制时机的增大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明较早或较晚控制在传染病传播结束时活动受控制的总个体数量越少,而当在传染病传播的高峰前后开始施加控制时将需要控制更多的染病个体;当控制时机不变但在峰值之前时,个体活动性也是先减小后增大,而在峰值之后个体活动性是单调下降的。综合起来看,控制时机越早控制力度越大控制效果越好、个体受到的影响越小,即假如为实现传播范围最小被控制个体数量最少这一目的,在观测到传染病后的第1时步就开始采用最强的控制力度1,将取得最好的控制效果,传播范围从未控制的55.9%降低到0.1%,而且人群中...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家Kahneman.D和Tversky.A的Prospect Theory在全面反驳新古典预期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个体主观感受和有限理性的一般决策模型,为不确定条件下个体的经济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表述。文章拟在Prospect Theory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尝试加入时间压力限制等因素,分析个体在理性时间限制下的决策行为,进一步探讨Prospect Theory模型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复杂网络中传染病的传播过程,综合考虑个体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预防行为和自我隔离措施,提出了一类无标度网络上具有警觉行为和隔离行为的SAIQRS传染病传播模型;并进一步利用平均场理论得到传播阈值的关系式,系统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在无标度网络中增大警觉率、隔离率的比例和增强警觉的强度,可以降低传染病的爆发规模.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具有警觉和隔离的行为对疾病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规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收集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SIR模型进行拓展,借助微分方程解析传染病SIR模型建立SIRE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和预测,得出了决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发生的阈值;解析了SIRE对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平衡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把握高速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在分析个体异质性及影响旅客选择行为因素的基础上,以列车运行时间、票价、发车时段及车上服务水平作为意向调查(SP调查)的属性,利用正交设计进行调查情景组合设计.通过研究高速铁路旅客乘车选择行为,分别构建不考虑个体异质性的多项Logit模型(MNL模型)、考虑个体可观测异质性的多项Logit模型(MNL-SOC模型)和考虑个体完整异质性的混合Logit模型(ML模型).运用Biogeme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通过支付意愿分析,定量研究个体异质性对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个体异质性的MNL-SOC模型和ML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ML模型更能反映旅客的实际选择行为,并且当忽略个体异质性时旅客的支付意愿会被高估.  相似文献   

13.
火灾中基于个体行为的人群疏散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指导火灾中的人群疏散,研究了一种新的人群疏散模型用于提高人群疏散仿真的真实性.通过分析个体对火灾警报的不同响应时间,个体在疏散过程中采取的不同运动速度,个体间的组运动方式,个体的出口选择等因素对人群疏散的影响,建立了个体行为特征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的人群疏散模型.该模型包括个体对火灾警报响应模型、个体逃生速度模型、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北京市甲型H1N1流行的气象因子与时空传播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8月初,甲型H1N1逐步在北京市本地人群中大范围传播扩散。实验室检测表明,甲型H1N1阳性病例占流感样病例的比例(从0.0086到0.7035)呈逐步上升趋势。本研究利用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探索了2009年8月3日—11月8日甲型H1N1阳性率和4个气象因子(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甲型H1N1阳性率与气温的相关系数为-0.9458(P<0.05),甲型H1N1阳性率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为-0.4581(P<0.1),干冷环境下的甲型H1N1阳性率显著偏高。本研究构建了利用气温和相关湿度估算甲型H1N1阳性率的逻辑斯谛模型,反演得到了北京市每个区县每天的甲型H1N1阳性率,分析了北京市甲型H1N1流行的时空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依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机理,构建了一类SVEISIRR的传染病模型.计算了控制再生数Rc,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进而对模型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感染规模随着潜伏期感染者自愈率1-p的增大而减少;耐药性菌株的感染人数随着治疗率f的提高而逐渐增大;累计感染人数随着疫苗接种率η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且相比于未接种疫苗的情况,当疫苗接种率达到0.3时,累计感染人数降低约0.47倍.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药物治疗,加大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根据流感传染病材料提供的数据建立了指数形式的数学模型,结合图形评价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之后建立了双线性常微分函数模型,更合理地分析了控制H1N1流感传播的途径和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7.
对白头叶猴的个体行为下定义,利用焦点动物法对个体行为进行定量的研究,并与灵长类动物做比较,从行为上说明 白头叶猴如何适应 石灰岩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30年间,员工建言行为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积极行为研究中的热点议题。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从影响建言行为的个体层次变量出发,通过检索关于个体变量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的研究文献,对以往研究进行了基于元分析的定量综述。结果表明,个体的履历信息、大五个性模型中的外向性和责任性、个体的主动性人格和发展目标取向与员工建言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自我监控、控制点和自尊与建言行为的关系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稳定和清晰。  相似文献   

19.
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控制措施下的传播数学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学应用的角度,研究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规律,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病毒潜伏人群、发病人群、退出者人群四类. 分析了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转化过程;日接触率和"聚集性突然爆发"事件被数学刻画,尝试性地构建了一个在预防控制阶段的传播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NIBRG-14是采用"6+2"策略制备的一株H5N1灭活疫苗株,其表面抗原HA和NA基因来自于A/Vietnam/1194/2004(H5N1,VN1194),内部基因来自于A/Puerto Rico/8/34(H1N1,PR8),已有研究表明该疫苗株在鸡胚中的产量不佳.本研究发现,在PR8背景下,VN1194NA基因被包装入重组病毒中的效率仅为正常包装量的38%~68%,因此有一部分重组病毒为不含有NAvRNA的缺陷型病毒粒子.本研究通过在VN1194NA基因完整编码区(CDS)的5′和3′两端嵌合PR8NA基因包装信号序列(vRNA3′末端41bp,5′末端67bp)的方法,使重组病毒中NAvRNA的包装效率得到完全恢复,并且病毒在鸡胚的生长滴度提高了10倍,血凝素HA含量提高了约2·7倍,从而为H5N1流感疫苗株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