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目的 通过对传统的小型动物标本制作方法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与改进,形成了新的制作方法,提高实验动物利用率。 方法 本文以 KM 小鼠为例,仅仅除去颅腔、胸腔、腹腔内容物,保留皮毛、肌肉和骨骼,经过精心整形和固定后,采用 0. 4%的硫酸锌和 4%的甲醛配成混合溶液,加入氯化钾配制成饱和防腐溶液浸泡 20 d 后,取出清洗晾干处理,对颅腔填充胶泥,装上义眼即可制作成动物整体标本。 结果 本次实验动物标本制作的 KM 小鼠整体标本外部形态自然,无毒无异味,标本符合啮齿类动物的典型形态。 结论 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标本制作方法较传统的浸制标本或剥制标本制作简便,并且环保,实验材料易得,成本较低,可在教学、科学普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脊椎动物骨骼研究不仅是动物运动生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其中标本的制作非常关键,标本的优劣直接影响研究的可靠性。通过使用阿利辛蓝(Alcian Blue8GS)和茜素红(Alizarin Red S)分别对软骨和硬骨进行染色,再经甘油透明,使灰鼠蛇的全部骨骼在不受任何损伤的情况下清楚地展示出来,不经过解剖,就可了解动物的骨骼构造。目前,国内对灰鼠蛇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尚未见过报道,故该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的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骨骼标本在动物学教学中是作为教具使用,在动物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实物材料,要求骨块完整、洁白、不缺失。在制作骨骼尤其是头骨标本时,药剂浓度使用不当,就制不出符合要求的标本。为了解使用不同浓度药剂的效果,以便能制出好的标本,特设置使用不同浓度的NaOH和H2O2制作兔头骨骼标本的试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超过5.0%时,易使骨块破碎;低于1.2%时,腐蚀效果差且耗时;在其浓度为1.8~2.0%时,骨面筋膜易分离,处理较干净,整体效果最好。H2O2在浓度为3.0~5.0%的范围内漂白效果最好,超过10%,骨块易分离。  相似文献   

4.
白凤熙 《科技信息》2012,(2):128-128
透明标本,可显示出用一般解剖方法难以观察清楚的结构。它可以在保持标本外形完整的情况下显示出体内骨骼部分,显示出生物体的骨骼发育情况,透明标本制作原理是应用化学药品和物理方法作用于肌体组织,使组织的折光率和透明剂的折光率相近,以达到透明的目的。鱼的透明骨骼标本可以在保持标本外形完整的情况下显示出体内整体骨骼的全貌,能十分清楚地看到所有骨在鱼体中的排列顺序和位置关系,显示出每一块骨的形态以及骨骼的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Brachet反应是区分细胞内RNA与DNA存在的有效方法。但原法染色后易褪色,因而不能区分出RNA与DNA。我们改换了染色试剂,在染色后用冰冻蒸馏水代替丙酮分色,以叔丁醇代替二甲苯透明,既节省药品,省略步骤,又能防止标本材料脱色,观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红M-3BE的絮凝脱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壳聚糖的质量浓度、pH值、温度、处理方式、常用染色助剂(元明粉和纯碱)等因素入手研究了壳聚糖对活性红M-3BE的絮凝脱色性能.结果表明:在100 mL染料溶液(100 mg/L)中,加入10 mL壳聚糖醋酸溶液(0.4g/L),壳聚糖对染料的絮凝脱色效果随染液pH值的下降而增加明显,脱色率在90%以上;但随常用染色助剂(元明粉和纯碱)浓度的增加,其絮凝脱色效果显著下降.在较佳絮凝条件下,壳聚糖对该染料染色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19.84%和54.81%.此外,用壳聚糖处理活性染料染色废水时,需先用酸中和染色残液中的碱剂,再进行脱盐处理,以便壳聚糖发挥更好的絮凝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骼标本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老龄非传染病死亡后掩埋、自然腐败分解的母猪骨,通过常规清洁、碳酸钠浸泡脱脂、双氧水漂白处理后,采用以铁丝穿制骨块,并辅以石膏铸型、钢筋支撑和固定的方法,制作出一件完整的猪骨骼标本.整个制作时间周期漫长,制作工序复杂,其中以石膏铸型方法填充软骨和部分损坏骨骼,为骨骼标本制作中首次采用,它将为今后动物骨骼标本,特别是珍稀动物缺损骨骼标本的制作填补空白.  相似文献   

8.
标本制作,一方面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另一方面可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索情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和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多年的制作实践,尤其是对蓝孔雀标本制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制作方法以及对部分传统制作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在大学生实践教育中进行了运用,这对于动物标本制作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完整视觉传导路标本的制作方法,为视觉传导及对光反射通路的研究提供标本制作思路;制作出完整视觉传导通路的标本,为解剖学实验教学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具。方法:在参考和综合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使用逐层剥离法从颅底显露完整视觉传导通路。结果:制作出2个完整视觉传导通路标本,标本直观地显示了眼球、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视觉中枢等结构。结论:视觉传导通路标本制作较为困难,从上面很难完整显示整个视觉传导通路,从颅底入路是显示完整视觉传导通路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鲜有专门针对稀有鮈鲫这种新型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切片制作方法的研究,故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摸索以建立一完整的组织学切片制作流程供参考交流。方法对正常生活状态下的健康稀有鮈鲫采用Bouin`s固定液固定,并用脱钙液软化骨骼后进行修块,组织块经梯度酒精脱水、松油醇透明之后,按照标准流程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后封片用显微镜观察。结果切片主要采取横断面和矢状面作为观察方位,并使用显微拍摄装备摄取了结构分明的各系统组织脏器的组织学照片。结论本文所述的方法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制得的组织切片镜检结果清晰,质量稳定,可作为以稀有鮈鲫等小型硬骨鱼为实验动物的切片制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使用活性炭对蔗糖热聚合产物进行脱色处理。通过比较等温吸附曲线,确定颗粒状活性炭对蔗糖热聚合产物的脱色效果优于粉末状活性炭。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当蔗糖热聚合产物溶液浓度为400g/L时,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质量分数2%,温度为80℃,脱色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7.2%。  相似文献   

12.
白头翁花的石蜡切片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白头翁花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染色等一系列过程的试验研究,掌握了白头翁花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总结出了白头翁花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为进一步从解剖学上观察和研究白头翁花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颅骨标本制作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由头颅制作颅骨标本的一种处理方法。将头颅加热浸泡、脱脂、漂白处理后,用泡沫塑料和乙酸乙酯所配制成的溶液涂刷。该法制作过程简单、方便,各溶液配制容易,且毒性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细胞蜡块制作技术在胸腹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性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蜡块制作石蜡切片,经染色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改良细胞蜡块制作技术操作流程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且能够有效提升胸腹腔积液恶性细胞检出率及细胞学检查的应用范围,此次研究胸腹腔积液标本129例,经细胞学检查良性病变91例(71%),转移性肿瘤35例(27%),原发性肿瘤3例(2%).结论:胸腹腔积液细胞蜡块技术避免了传统细胞学涂片检查的局限性,通过细胞蜡块制作技术的实施,使细胞蜡块成为细胞学检查通向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联系,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现代植物标本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在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标本制作的环节较多,在采集、加工和保管等众多复杂过程中,采集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关系到标本质量和保存价值。采集技术也同其他技术一样,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不同提高,也得到发展和改进,开始进入现代化时代,一些重要变革改变了传统标本采集与制作的方法和手段。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标本信息的准确度,提高了采集速度,改变了植物标本传统使用模式。本文将结合野外工作和经验,介绍现代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的一些变革。  相似文献   

16.
目前常用的昆虫标本制作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标本的观察及长期保存.本文简单地介绍了“人工琥珀”昆虫标本的制作流程并探讨了其在昆虫分类实验教学及野外实习中的应用,为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传统切片染色中的切片污染和皱褶问题,尝试利用透射电镜制样中的标本块染方法.使用传统染色液在组织处理过程中对标本块进行染色,与传统的片染方法相比,可以简化制样步骤、减少切片污染和皱褶。但只有在样品浅层一定厚度范围内的切片才可以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制作鸟类姿态标本的技术改进。从制作前鸟类姿态测量方法、关键部位数据的纪录及用圆柱形海棉棒作颈部填充内模、保利龙泡沫作躯干部填充内模、义眼内植技术、防腐剂、羽毛蓬松方法等方面做了改进,克服了传统制作方法中各种不足之处,如羽毛不够自然蓬松、义眼及整体形态动感不强、不易保存等缺点,使制作的鸟类标本易于塑形、形态逼真,充分体现了鸟类在自然界中自然形象的真实感,制作的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动物标本大赛中荣获佳绩。  相似文献   

19.
染浴的脱色及其循环利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采用臭氧、H2O2/UV、镁盐法、及费通试剂对染色残液脱色,研究了温度、pH值、浓度等因素对臭氧、镁盐法脱色效果的影响,比较几种脱色法的脱色效果及脱色后的染色残液循环利用的效果。其中臭氧脱色 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脱色方法,而且脱色后的染色残液可用于循环染色。  相似文献   

20.
Fe‒Beta分子筛类Fenton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类Fenton体系中初始pH值、H_2O_2投加量、FeBeta分子筛投加量、温度、无机盐离子浓度等因素对罗丹明B溶液脱色率的影响,并对Fe-Beta分子筛的回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100 mL的100 mg·L-1罗丹明B溶液,初始pH值为3.0,H_2O_2投加量为0.4 mL,Fe-Beta分子筛投加量为30mg,在70℃下反应2 h后罗丹明B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Fe-Beta分子筛经5次回用后罗丹明B溶液脱色率仍维持在80%以上。最后用实际染料废水进行了验证。对30 mL原水,H_2O_2投加量为10%(体积比),Fe-Beta分子筛投加量为80 mg,200℃下反应2 h后罗丹明B溶液脱色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