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索抗肿瘤活性更优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以2-硝基-4-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叠氮取代、成环、硝化、亲核取代反应,合成4,5-二取代苯并氧化呋咱类衍生物4a—4e;中间体2经还原、硝化、亲核取代反应,得到4,5-二取代苯并呋咱类衍生物7a—7e,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及ESI-MS确证。以5-氟尿嘧啶为阳性对照药,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 H460、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HCT-116为试验瘤株,采用SRB法评价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以XI-006为阳性对照药,测定4a—4e对MCF-7和HCT-116的IC50值。结果表明,浓度为5μmol/L时,苯并氧化呋咱化合物较苯并呋咱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强。其中,4a—4e对MCF-7及HCT-116的IC_(50)值均优于先导化合物XI-006,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相合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2个E-选择素七肽配体(IELLQAR)的衍生肽分子(1—12)以及3个肽分子配体(1)与羟基喜树碱的偶联物(13—15).体外肿瘤细胞HL-60与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黏附实验表明:在1μmol/L测试浓度下,多个肽分子(1、7、8、10、11、12)表现出比已报道七肽(2)更好的活性.进一步的评价显示偶联物基本保留了原药HCPT的细胞毒活性,同时具备肽配体的抗黏附活性,而多肽分子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尤其偶联物13和14在0.3μmol/L浓度下有显著的抗黏附作用,说明偶联物在同样浓度水平下可同时发挥抗肿瘤和抗黏附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该类肽分子具有应用于肿瘤靶向和抗肿瘤转移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2,4-二氯硝基苯经硝化、胺基取代、叠氮取代和环合四步反应,合成了15个5,6-二取代苯并氧化呋咱类似物,结构均经~1H NMR和HRMS确证.采用SRB法评价了目标物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 H460、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数目标物(浓度5μmol/L)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4k、4l和4o对HCT-116的细胞抑制率大于60%,4a、4d、4k、4l和4o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大于85%.4 o对MCF-7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IC_(50)为1.6μmol/L.  相似文献   

4.
西红花提取物(saffron extract,SE)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通过以下方法比对SE及合成的西红花糖苷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差异并由此分析后者抗肿瘤机制:MTT法比较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合成的西红花糖苷处理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及其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探究合成的西红花糖苷对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发现,与天然SE比较,合成crocetin、crocin I~crocin III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而HCT116、A549两种细胞对其较为敏感;另外,与空白对照比较,合成的crocetin、crocin I~crocin IV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止细胞周期进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p53基因表达相关.本研究部分揭示了合成的西红花糖苷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为探寻更理想的西红花类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体外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重氮盐的偶联反应以及Claisen-Schmidt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S、1H-NMR、13C-NMR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MTT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的筛选,发现5个新化合物均具有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6.
以环丙沙星等5种喹诺酮药物为原料,经酯化、肼解后再与二茂铁甲醛缩合,合成出5个喹诺酮-二茂铁杂合物,用IR、NMR、HRMS等对产物结构进行确认和表征,并用MTT法、纸片扩散法分别对其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喹诺酮-二茂铁杂合物对常见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基于喹诺酮骨架的抗肿瘤新药的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2-吡啶甲醛缩苯二胺双Schiff碱Cd(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评价配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光谱法和粘度测定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乳腺癌细胞(MCF-7)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配合物以部分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亲核取代和Click反应在齐墩果酸的C-28位羧基引入五元氮杂环,合成了15个氮唑骈缀的齐墩果酸新衍生物,结构均经HRMS、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物对人胃癌细胞MKN-45、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大鼠胶质瘤C6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0μmol/L时,目标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齐墩果酸有一定提高。实验结果证实了在齐墩果酸28位羧基缀合各种苄基取代的四唑,有利于提高齐墩果酸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是优化齐墩果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制备酰氯后与姜黄素反应制得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采用噻唑兰(MTT)法考察其对HeLa、HepG2、A2780及A549等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发现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抗肿瘤活性比单纯的姜黄素、二氯乙酸及姜黄素与二氯乙酸的混合物更强,且能更强地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见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替加氟为原料,分别与2-氯代乙醇、1,3-二溴丙烷、1,4- 二溴丁烷反应,然后与含酰亚胺结构的氨基酸缩合,合成7个含酰亚胺结构的替加氟衍生物(3~5,7~10). 新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1HNMR、13CNMR、MS进行表征,并进行了CHO、K562和B16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部分替加氟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较替加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半枝莲不同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初步确定其抗菌活性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甲醇冷浸法、乙醇热回流法及微波萃取法提取粗提物,96孔板培养法测定不同粗提物对的体外抑菌活性;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其抑菌活性初步确定半枝莲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三种提取方法中,微波萃取法浸膏得出率最高;半枝莲的各粗提物对普通菌在2 mg/mL下未见抑制活性,但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ATCC33591和43300)半数抑制浓度(MIC值)达到2mg/mL;粗提物的萃取组分尤其是乙酸乙酯相,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其对各种菌株的半数抑制浓度大多在0.5~2 mg/mL范围,石油醚相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值达到0.125 mg/mL。结论半枝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耐药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并且初步确定抗菌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相,这为半枝莲抗菌应用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木芙蓉叶粉末进行活性成分提取,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对粗提物分别进行萃取。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粗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多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良好,对各种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MIC)在1.25~5 mg/mL之间。其中,石油醚萃取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最小抗菌浓度达到0.625 mg/mL,抗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四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值达到1.25或者2.5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木芙蓉叶乙醇提取物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有效部位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萃取相,这为木芙蓉叶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将犁头草全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对犁头草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评价并比较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将粗提物按照极性高低分布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相中,评价不同萃取相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和甲醇冷浸法获得的提取物抗菌活性明显,而水煎煮得到的提取物几乎未见抗菌活性。此外,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抗菌作用要优于石油醚相,而水萃取相抗菌活性最小。甲醇冷浸法和乙醇回流法获得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对金葡菌ATCC 33591和金葡菌ATCC 43300的抗菌活性最佳,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达到0.3125 mg/mL,对其他细菌的MIC值在0.3125~1.25 mg/mL之间;而其他萃取组分对金葡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耐药菌的MIC值大约在1.25~5 mg/mL之间。本研究确定了犁头草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效果较好。研究发现乙醇回流与甲醇冷浸法可用于犁头草的抗菌物质提取,且它的抗菌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葎草镇痛抗炎的有效部位,初步探讨有效部位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法将葎草水提液分离为不同部位;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筛选葎草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二甲苯小鼠耳肿胀、大鼠蛋清足跖肿胀2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筛选葎草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检测有效部位对醋酸所致疼痛模型小鼠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以及蛋清所致大鼠足跖炎症组织NO和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 葎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P < 0.05),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 < 0.05);葎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 < 0.05),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P < 0.05)。葎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降低醋酸所致疼痛小鼠血清PGE2、cAMP的含量(P < 0.05),明显降低蛋清所致大鼠足跖组织NO和PGE2含量(P < 0.05)。结论 葎草的水提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是镇痛抗炎的有效部位,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PGE2、cAMP的含量有关,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组织NO和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肉毒毒素作为主体灭鼠药物,用丙烯酸树脂Ⅱ号为肠溶材料,通过相分离法制备肠溶微球;考察了微球的形态特征、包封率、载体回收率、抗酸能力、体外溶出度以及包封蛋白的活性保留度,并经拌饵投食试验,表明该制剂能有效地提高毒蛋白在肠胃中的稳定性,使其毒力(LD50)提高100倍以上,并且有较强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不同地域马齿苋总黄酮含量,比较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NaNO_2-Al(NO_3)_3-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Fenton法、DPPH法和FRAP法研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内蒙古、安徽与河南产的马齿苋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72%,7.22%,6.92%;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安徽产的河南产的内蒙古产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内蒙古产的河南产的安徽产的,对Fe~(3+)的还原能力为安徽产的内蒙古产的河南产的。结论马齿苋总黄酮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有地域性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铁苋菜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考察铁苋菜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考察铁苋菜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 铁苋菜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和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虎杖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以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凯西莱(阳性对照)组、虎杖大、中、小剂量组。以肝指数,内脏脂肪指数,血清NO、ALT、AST、CHOL、TG、LDL、HDL,肝组织匀浆SOD、MDA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等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虎杖大剂量组肝小叶中仅有少量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内脂滴颗粒较小,肝指数、内脏脂肪指数、AST、ALT、MAD和NO降低、SOD升高;虎杖中剂量组除AST外也降低;虎杖小剂量组肝指数降低;虎杖大、中、小剂量组TG、CHOL、HDL、LDL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虎杖对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减压分馏的方法对油樟叶精油进行分馏,结合GC-MS联用技术研究油樟叶精油及其不同馏分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清除1,1-二苯-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油樟叶精油及其不同馏分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显著。从油樟叶精油(A_0号精油)及其所得到的馏分(A_1号精油、A_2号精油、A_3号精油)中分别鉴定出29、15、20和31种物质,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包括烃类21种、醇类8种、酮类和酯类各1种,它们的共有成分有15种,此外还检测到一些特有成分,油樟叶精油(A_0号精油)14种、馏分A_2号精油5种、馏分A_3号精油16种。油樟叶精油及其不同馏分均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它们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强弱顺序为A_3 A_2 A_0 A_1。但它们清除能力均低于同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本研究结果为油樟叶精油有效成分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可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