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珊瑚树腋芽人工种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珊瑚树腋芽为繁殖体,采用不同包裹基质包裹和不同萌发基质萌发,结果表明:4%海藻酸钠(加MS基本培养基作人工胚乳)中加入0.2%多菌灵制成的人工种子在含0.1%多菌灵的MS基本培养液浸过的蛭石上萌发率最高,达67.75%;在包裹基质中加入0.5%活性碳制成的人工种子在含有0.1%多菌灵的MS基本培养基上萌发率为56.7%;较佳繁殖体为腋芽长度在3 ̄5mm之间的节段。  相似文献   

2.
旱芹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在MS+1.0mg/L2.4-D+0.5mg/LKT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转入MS+1.0mg/LABA诱导产生胚状体后用于人工种子包埋,在有菌土壤1中获得了7%左右的转株率,当人工种子外面包裹一层酯类共聚物作外膜,并在人工胚乳中加入6%的麦芽糖和1%的活性炭后,使人工种子在有菌蛭石土中的转株率提高到51%,还测定了芹菜胚状体分化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酸氨酶(PAL)活性,  相似文献   

3.
旱芹(Apiumgraveolens)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在MS+1.0mg/L2.4-D+0.5mg/LKT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转入MS+1.0mg/LABA诱导产生胚状体后用于人工种子包埋,在有菌土壤中获得7%左右的转株$.当人工种子外面包裹一层酯类共聚物作外膜,并在人工胚乳中加入6%的麦芽糖和1%的活性炭后,使人工种子在有菌蛭石土中的转株率提高到51%.还测定了芹菜胚状体分化过程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POD及PAL的第二个活性峰在第八天前后出现,似可作为组织启动分化的标志酶.结果表明:PAL、POD活性,木质素合成和管状分子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体解剖法观察了烟草种子胚乳细胞的增殖动态,用树脂包埋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种子发育及其养分积累的过程。结果如下: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胚乳细胞数有近半数因胚生长而解体;②胚发育的前期从珠被绒毡层获取养分,后期养分从胚乳细胞获取;③种子中的淀粉粒只在珠被中积累,花后6d达到最大值,花后13d消失;④花后12d蛋白质开始积累;⑤种子中的油脂约在花后5d开始积累;⑥种子发育初期,营养物质直  相似文献   

5.
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了文心兰(Orchidee oncidinm)人工种子的制作.用MS培养基在3.0mg/L BA+0.15mg/L IBA的激素条件下大量产生文心兰圆球体,利用圆球体制作人工种子.包埋凝胶采用2%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制作的人工种子在常温下存放一周,在1/2MSO培养基上作发芽率试验.  相似文献   

6.
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Murashige1977年首先提出高速度、大规模生产繁殖体的设想,并于1978年提出人工种子的概念;1981年 Lawrence 等研究了芹菜和莴苣体细胞包襄的液胶包埋带技术以后,便有越来越多的人工种子方面的报道。自1987年桑树腋芽包裹的人工种子获得成功以来,以微器官为繁殖体的人工种子研究日益增多。人工种子是八十年代起始的一项新兴技术,它可以作为实现农、林、园艺作物良种化的一项革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植物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德祥  邓志龙 《江西科学》1992,10(3):187-194
本文就培养物、人工胚乳、人工种皮三个方面概述了目前人工种子的进展状况。统计了进行人工种子研究的植物种类,指出不定芽作为人工种子培养物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石斛种植方式是利用石斛苗或种子通过人工创造适宜生长环境,以寄生方式种植于基质或树杆上的一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龙陵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生产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活离不开种子,种子养活了全人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研制成功各种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诞生,又向人类展示了十分诱人的前景。 人工种子是模仿天然种子的结构研制而成的。它由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和培养物(胚状体、不定芽、毛状根、腋芽、小鳞茎等)三部分组成。人工种皮也像天然种子一样由内、外两层构成,是由能与植物组织密切溶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海藻酸钠、明胶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胭脂花种子胚乳对皮肤的保健作用进行了氨基酸、维生素、SOD等有效成份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实验室产品紫茉莉霜,该产品已通过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检验及动物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并均达到规定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1.
对臭柏果实浸泡液萌发抑制作用和种子吸水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生物鉴定结果表明,臭柏果实内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其抑制作用由大到小的配列顺序为果皮98、果皮97、完整种子、种子碎物、种皮碎物、种仁碎物;并且随着贮藏年限和分次浸泡时间延长而降低。臭柏果皮内的抑制物质不仅抑制小麦、白菜、苜蓿种子萌发,而且抑制其幼苗的生长。种子、种皮及种仁磨碎物中抑制物质较少或无,并有促进三种指示植物幼苗生长的作用。种子在室温下自来水浸泡3~4h后完成物理吸水阶段,其含水率达到20.0%;24h后为20.04%,37h后仅为25.77%,因此种皮的构造对水分进入有一定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稻人工种子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种群结实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调查了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油松人工种群的结实特性、种子生活力、幼苗更新和生长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油松人工种群生殖及更新的因素,确定了油松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边界.结果表明八个地区的油松都具有结实能力.对不同地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测定表明地区间差异不显著.由北向南,随年降水量的增加,油松球果长、宽、单果种子数、种子长、宽、千粒重逐渐增加.有活力种子的数量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不能萌芽成苗,中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能萌芽成苗,但只有南部地区幼苗幼树生长良好,林下更新有效.影响油松人工种群更新的环境因素分析表明降水最是最主要限制因素.油松人工种群天然更新分界线应该在年降水量550 mm的等降水线左右.未来油松人工林培育应立足于降雨量大于550 mm的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不宜再扩大油松人工林面积.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油菜种子颜色与耐贮性的关系,以高温(40℃)高湿(100%)人工老化湘杂油631黄、黑粒种子为材料,分析不同老化时间下的萌发特性和抗氧化生理生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老化加深的条件下,湘杂油631黄、黑粒种子的萌发率均显著下降,且黄籽的生活力下降明显快于黑籽;人工老化3d的种子相对于未老化的,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有大幅度提升,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含量明显提升;抗氧化SOD和CAT活性均有显著提升,AsA含量明显下降;老化过程中,黄粒种子的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高于黑粒种子,SOD活性和AsA含量明显低于黑粒种子,湘杂油631黑粒种子比黄粒种子具有更好的耐贮性,其耐贮性主要依赖于黑粒种子含有活性更多的非酶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15.
旱芹人工种子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授粉方式和花序不同部位肉苁蓉种子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对结实的肉苁蓉种子进行分级和生活力等测定,研究肉苁蓉不同授粉方式及花序不同部位种子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肉苁蓉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88.4%,同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43.4%,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种子质量(空胚率为25.67%,千粒重为0.088g,生活力为41.33%,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95.33%)优于同株异花授粉种子(空胚率为92.77%,千粒重为0.068g,生活力为0.67%,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1.33%)。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种子中,花序下部种子质量最好(千粒重为0.114g,生活力为33.33%,空胚率为33.7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81.33%);花序中部种子次之(千粒重为0.086g,生活力为32.67%,空胚率为35.50%,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78.52%);花序上部种子质量最差(千粒重为0.078g,种子生活力为10.33%,空胚率为75.6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占66.81%)。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8.
松针褐斑病种子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进口湿地松、火炬松种子抽样检验没有发现种子带菌,也未发现其中夹杂有针叶碎片。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