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PARP酶 (聚ADP核糖基聚合酶Poly ADP ribosepolymerase ,PARP)对于DNA损伤修复具有重要功能 ,正常细胞及其癌变细胞的该酶对抑制剂的敏感程度可能会有差异 .为此 ,通过姐妹染色体交换频率 ,带报告基因的质粒转化频率 ,以及彗星测定等方法 ,对DNA的损伤修复进行初步的检测 .实验结果表明 ,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PARP酶在抑制剂作用下酶活性都会降低 ,但是癌变细胞的PARP酶对抑制剂更为敏感 .  相似文献   

2.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作用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核蛋白转译后加工修饰,它参与细胞内很多重要的生物事件。催化该反应的酶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合酶(PARP),底物为NAD。本文使用PARP酶的抑制剂苯甲酰胺处理培养细胞,研究了降低PARP酶活性对培养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及微核效应的影响,为全面评价PARP酶抑制剂在细胞内的功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人PAI—2cDNA睥达质粒,以NIH3T3为转染宿主细胞,NorthernBlot,WesternBlot和PAI活性扩散试验结果表明人PAI—2cDNA可以在NIH3T3细胞中正确表达出PAI—2蛋白,且具有抑制PA的活性,同时未能检测到NIH3T3细胞表达PAI—2蛋白质.为探讨PA—PAI—2系统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作用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核蛋白转译后加工修饰,它参与细胞内很多重要的生物事件.催化该反应的酶是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合酶(PARP),底物为NAD.本文使用PARP酶的抑制剂苯甲酰胺处理培养细胞,研究了降低PARP酶活性对培养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及微核效应的影响,为全面评价PARP酶抑制剂在细胞内的功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用PARP酶抑制剂苯甲酰胺(BA)处理经c-Ha-T24-ras活化癌基因转染的NIH3T3细胞得到转化细胞系,结果表明,经苯甲酰胺处理的细胞系,其细胞凝集,血清依赖性,形态特征等均发生了改变呈出现正常细胞的特征,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外源T24-ras基因发生了丢失。  相似文献   

6.
Ce(NO3)3对不同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体外培养3T3 细胞和lovo 细胞为研究对象,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探讨了Ce(NO3)3 对这2 种细胞DNA 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Ce(NO3)3 对2 种细胞均有损伤作用: 低浓度(1 mmol/L) 时,lovo 细胞的DNA 损伤率要明显高于3T3 细胞DNA 的损伤率, 高浓度(5mmol/L) 时, 则2 种细胞的损伤率几近相同, 提示较低浓度Ce (NO3) 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存在着不同的作用, 稀土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Ce (NO3) 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用PARP酶抑制剂苯甲酰胺(BA)处理经c-Ha-T24-ras活化癌基因转染的NIH3T3细胞得到转化细胞系,结果表明:经苯甲酸胺处理的细胞系,其细胞凝集、血清依赖性、形态特征等均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正常细胞的特征.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外源T24~ras基因发生了丢失.  相似文献   

8.
将含完整阅读框架的人t-PA(tissue-yt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cDNA克隆至昆虫细胞表达转移载体pBacPAK8中,获得重组质粒pBac-tPA。应用脂质体共转染法,将pBac-tPA和线性化杆状病毒BacPAK6 DNA共转染Tn-5B-1昆虫细胞。经空斑筛选获得11株重组病毒。经PCR鉴定与生物活性测定,获得一株高效表达t-PA的重且病毒BactP  相似文献   

9.
前期研究发现CaMBP-10参与植物细胞对生长素应答反应的调节,但调节机理有待阐明,本文表明CaMBP-10是由于影响质膜H-ATPase活性,进而影响了质子外泌和细胞伸长,并进一步证明,它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调节是通过介导该酶磷酸化而实现的最终调节了细胞对激素的应答。  相似文献   

10.
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cDNA重组在表达质粒pDR720中。在E.coliC600中获得了表达,表达水平为2%。以醋酸锌显色PAGE凝胶回收t-PA表达条带,进行复性处理。复性产物经Benzamidine-Sepharose4B,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DS-PAGE银染一条带纯度,比活为4,000mol/s·g的人t-PA。  相似文献   

11.
用PCR扩增和克隆鸡贫血病毒衣壳蛋白VP2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种鸡贫血病毒(CAV)Cux-1毒株于MDCC-RP1细胞中,并用经狄高辛标记的CAV衣壳蛋白VP1基因克隆DNA作为探针在斑点杂交中检测和比较了各代细胞中CAV DNA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CAV DNA水平较高的MDCC-RP1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AV衣壳蛋白VP2基因片段约650bp的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的产物于EcoRI和KpnI位点克隆到pUC19质粒载体中,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量肿瘤体积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AG-NOR、P53抗癌基因检测细胞DNA含量,观察DDP对裸鼠人体卵巢癌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DDP有抑制肿瘤细胞DNA含量的作用,p53基因与DNA损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进一步证实p53基因参与细胞生长与调控。  相似文献   

13.
探讨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CR1)性的方法,提高化疗效。本采用多药耐药反义基因(MDR1-RSPS-ODN)逆转K562/ADM肿瘤细胞的MDR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MDR1-AS PS-ODN诱导K562/ADM细胞株细胞产生大量DNA断片,FACS检测发现几乎全部MRD^+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其结果表明DMDR1-AS PS-ODN能有效、特异地抑制MDR1基因表达,逆转肿瘤细胞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分布于甘肃省临泽地区的沙拐枣、珍珠、霸王、泡泡刺、胡杨等5种沙生植物的光合酶:果糖-1.6-双磷酸酯酶(FDP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Pcas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珍珠和沙拐枣的FDPase酶活性远低于其它几种材料;珍珠、霸王、沙拐枣的PEPcase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两种材料;珍珠、沙拐枣的NAD-MDH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材料。可见,珍珠、霸王是CAM植物,沙拐枣是C4植物,胡杨是C3植物,泡泡刺有可能在干旱协迫下由C3向C4或CAM途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探讨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1)性的方法,提高化疗效果。本文采用多药耐药反义基因(MDR1-RSPS-ODN)逆转K562/ADM肿瘤细胞的MDR1,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现MDR1-ASPS-ODN诱导K562/ADM细胞株细胞产生大量DNA断片,FACS检测发现几乎全部MRD+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其结果表明DMDR1-ASPS-ODN能有效、特异地抑制MDR1基因表达,逆转肿瘤细胞的MDR1,促进阿霉素诱导MDR+1K562/ADM细胞凋亡,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观察胰腺组织及其癌变标本中血小板衍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基因表达的变化关系,以探讨它们在人胰腺癌局部侵袭和转移过程的作用,用诺真法(Northern-blot)和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ISH)方法,采用cDNA探针(PDGFA,B,PDGFRα,β)对两株胰腺细胞(Patu8988,Patu8902)15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8例正常胰腺组织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抗药性细胞内Rho-123的荧光强度作为检测抗性细胞抗性程度的指标,研究了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H7,肿瘤促进剂佛波酯(TPA)对多药抗性细胞的调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RP),免疫抑制剂(CsA)对多药抗性的逆转作用.测定了抗性细胞细胞膜和胞浆PKC活性水平,指出PKC可能通过磷酸化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P-gp)来调节多药抗性细胞的抗性水平,并提供了一种筛选多药抗性逆转药物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用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分离出免疫复合物(IC)和血浆核酸(PNA)。分析结果表明,PNA的主要成分是RNA,仅有少量DNA存在,并且PNA中DNA的dG+dC含量(55%)明显高于正常值(42%)。一旦经过RNase处理,PNA抑制抗-DNA抗体结合DNA的能力降低,说明抗-DNA抗体和RNA有交叉反应。动力学研究观察到,抗-DNA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抗体的分子比是1:1,结合能为37kJ/mol。这提示,除DNA/抗-DNA外,其他抗-DNA免疫复合物也可能同SLE患者的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一种具有刺激红系细胞集落生成的螺旋藻(Spirul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螺旋藻体中通过DEAE纤维素层析,硫酸铵分部沉淀和葡聚糖G75凝胶过滤得到一种具有离体情况下刺激红系细胞集落生成的功能蛋白质。SDS-PAGE测分子量为15000道尔顿,等电点为4.8,含有藻蓝胆素。该蛋白命名为螺旋藻15000蛋白(Spirulia platensis15000,SP-15000)。  相似文献   

20.
人血清白蛋白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血清白蛋白诱发wistar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成功率可达89.23%。不同温度对成功率有显著影响(P<0.01)。同时证明,,不同日龄大鼠对成功率亦有影响。前列腺素EI(PGEI)的使用是本模型建立的技术关键,形态学观察,纤维化后细胞损伤轻微,汇管区纤维细胞增生明显。有假小叶形成。电镜观察见枯否氏细胞活跃,Dissc腔间隙增宽,多量胶原纤维形成,肝血窦周围贮脂细胞呈增生状态,并见贮脂细胞内胶原纤维形成的现象。细胞组织化学检查,粗面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G-66P酶)颗粒阴性,致密体,自噬泡酸性磷酸酶(ACP)反应阳性;胞膜及胆小管5-核苷酸酶(5-N酶)反应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