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李鲸  韩波  徐铁成 《科技信息》2011,(33):I0013-I0014
1系统建设背景我国地铁建设事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北京才开始筹备地铁网络建设,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90年代末,地铁建设进人高潮阶段,在这段时期,国家的政策逐步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地铁交通.全国已建有地铁的城市达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及处于建设阶段的城市有23个.  相似文献   

2.
地铁是城市的地下快速交通,它对疏解城市交通、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和提高其工作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世界的许多大城市都有地下快速交通的网络:如俄罗斯莫斯科的地铁在长期不断建设和完善下就逐步形成了环状加放射状的地铁线网。地铁由市中心向近郊放射,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此外如纽约、巴黎、伦敦、东京、香港及新加坡等城市也均有发达的地铁交通网。日本除地铁外尚有地面的快速交通线,多层次完善城市的交通设施。地铁和地面的快速交通形成了较先进的城市交通网,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近十年来地铁建设又紧密地和城市地下空间、地下商业街等的开发相结合,并成为现代化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命脉。  相似文献   

3.
地铁可以改变城市。地铁的开通,对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交通、面貌,包括物业的升值都有深刻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地铁已成为一个大城市发展的大动脉。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城市已运营地铁,正在建设地铁的有哈尔滨、沈阳等城市,成都也是其中之一。 2006年可算是成都的地铁元年,地铁建设自然成为了  相似文献   

4.
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起讫点的确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配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应用交通分配的方法对城市公交客流O-D矩阵加以调整,除去快速轨道交通直达运送的客流,对换乘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作O-D的变换,从而得到常规公交客流O-D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流量大小原则确定常规公交起讫点。这种方法既考虑了直达客流,又考虑了换乘客流,所确定的常规公交起讫点更加符合实际,也更能体现常规公交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配合与衔接。  相似文献   

5.
上海是拥有1600万人的特大型城市,市民出行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切身利益。上海城市公交线路有近千条,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750万;轮渡口有20余个,每天运送乘客近60万人次:地铁一、二号线和轨道交通明珠线有近50个车站,日均客运量已接近100万。1999年,为提高上海公共交  相似文献   

6.
地铁交通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为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重视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科学地制定地铁交通路网规划。本文探讨了地铁路网规划的思想、一般内容及地铁路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地铁交通线网规划,发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建成优质、高效的城市地铁交通已被公认为缓解交通堵塞和环境恶化问题,促进经济繁荣的一颗救星。  相似文献   

7.
张驰 《科技信息》2010,(12):331-332
一、专题研究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轨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地铁交通在今后我国十几或二十几年内将是快速增长期。全国许多城市都在续建或新建地铁工程,现有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都在既有线基础上不断扩建,以深圳地铁为例,目前(至2010年4月)运营里程是26.1公里(一号线一期深大到罗湖站,四号线一期福田口岸到少年宫),而到2011年深圳将再增加通车里程162公里。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有长沙、西安、苏州、重庆等城市。面对目前地铁交通面临蓬勃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认识到地铁在我们国家地铁起步其实很晚,  相似文献   

8.
吴嘉 《甘肃科技》2007,23(8):11-13,39
广州市实施的公交优先战略已初见成效,在目前仍有可能对机动化交通进行抑制的条件下,通过对原有公交专用道路和运营系统的改善,实现快速公交系统,通过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整体协调发展,对城市可持续的现代化交通发展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缓解当前城市的交通问题,我国提倡公共交通优先,同时应该增强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以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衔接,本文提出了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专用道的布设问题,并从候选线路集合和优选线路技术两部分出发进行分析。第一部分通过构建了包含公交网络与地铁网络的Space L加权网络模型,计算模型的统计特性指标用以分析现状公共交通网络,利用权重指标筛选出候选路段集合,用于公交专用道的布设。第二部分通过对公交专用道布设的条件以及原则进行分析,建立了配合轨道交通的公交专用道的布设流程,进而对候选线路进行优选,得到最终优化方案。最后,建立了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的加权公交-地铁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并对公交专用道进行了具体布设。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当前城市的交通问题,提倡公共交通优先。同时应该增强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以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衔接,提出了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专用道的布设问题,并从候选线路集合和优选线路技术两部分出发进行分析。第一部分通过构建了包含公交网络与地铁网络的Space L加权网络模型,计算模型的统计特性指标,用以分析现状公共交通网络,利用权重指标筛选出候选路段集合,用于公交专用道的布设;第二部分通过对公交专用道布设的条件以及原则进行分析,建立了配合轨道交通的公交专用道的布设流程,进而对候选线路进行优选,得到最终优化方案。最后,建立了天津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的加权公交-地铁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并对公交专用道进行了具体布设。  相似文献   

11.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等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传送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智能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地下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目前在世界一些发达城市广泛应用。它像地铁一样在专用通道内运行,同时设有买票、检票、候车的站台,具有运力大、快捷、舒适、便宜、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轨道站点换乘服务水平分析有利于制定缩短换乘时间的规划策略和方案,而现有研究缺少利用公交IC卡的数据进行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服务水平的分析﹒本文基于北京市公交IC卡的数据,对其轨道站点早高峰进出站客流量、轨道和地面公交线路间的平均换乘时间进行统计,并分别进行轨道站点进站客流量与公交换乘地铁的平均换乘时间、轨道站点出站客流量与地铁换乘公交的平均换乘时间的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此探究轨道站点客流量与换乘时间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并将高-高、低-高集聚特征站点作为换乘服务水平较差站点﹒结果表明:公交-地铁换乘服务水平较差的站点有28个,地铁-公交换乘服务水平较差的站点有24个﹒最后,以国贸站为例,分析了其换乘服务水平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其地面公交运营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驻车换乘接运方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调整交通结构,实现公交优先,提高城市交通集约化程度是全社会的共识。为此,许多城市开辟了公交专用道,为公交优先提供路权保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城市道路资源有限,难以兼顾公交与社会车辆的道路需求,且多数建成区路网格局已基本成型,具备开辟公交专用道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地铁车站作为联系地面和地下交通的节点,应根据城市规模、城市规划、客流量、城市道路网等因素合理的设计。本文介绍了地轶车站建筑设计的原则,并阐述了地铁车站建筑各阶段的设计要点及作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地铁网络是由轨道线路和车站组成的复杂网络,本文借助复杂网络理论研究地铁网络的特性与演化特征。通过引入5个网络特征参数,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地铁网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三个城市的地铁网络演化特性,并基于研究结果分析了演化规律,从网络拓扑的角度分析了地铁拥挤的现象。研究结果对城市地铁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城市拥有已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全国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网络的城市则已有25个。本文论述中国轨道交通市场发展迅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地铁给排水设计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怡  王玉峰 《科技资讯》2011,(10):46-46
地铁近几年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地铁线路也越来越多,地铁使整个城市的交通拥挤状况得到了一定缓解,它也促使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地铁车站是地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地铁车站的给排水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上海市域范围内轨道交通站点层面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检验并确定了影响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重要的公交导向开发(TOD)因素.结果表明站点影响区域内的公交车服务次数、公交车平均发车间隔、步行至最近公交站点的时间、轨道交通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以及站点周围是否有停车场等五个变量对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公交车服务次数和平均发车间隔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因素恰好表明了接驳型公交服务的增加对轨道交通客流提高的重要性.此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以期用来指导城市和交通开发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理念,对银川市城市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交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建设快速公交系统的工作建议,并从快速公交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供银川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