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L-谷氨酸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微球,并对制备的印迹微球进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等表征.萃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球可实现L-谷氨酸的选择性分离富集,萃取容量为140 μg/g.结合MISPE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可实现酱油中L-谷氨酸的快速分析检测,线性范围为1.47~58.9 μg/mL,检出限为44.1 ng/mL,加标回收率为77.8%~82.2%.  相似文献   

2.
杨本晓  唐瑾  鲜啟鸣  于红霞 《河南科学》2007,25(6):1047-105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双酚A为模板分子、2-乙烯吡啶为功能单体,通过微球法合成了对双酚A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以此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试验了聚合物在结构相似底物竞争环境下对双酚A的特异选择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该聚合物对双酚A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其中特异性结合的平衡常数达1.78×105 L/mol,表观最大吸附量为7.23μmol/g.固相萃取结果表明:合成的MIPs对双酚A具有高度的特异选择性,为从复杂环境介质中分离富集双酚A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物质的量比为1∶2的Cu2+-邻菲啰啉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模板、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30,在甲醇中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个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在室温和pH 5.0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可以在1h内达到平衡,理论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75.01mg/g,印迹因子(IF)为1.77.用该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对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Cu2+的萃取回收率为89.7%,相对标准偏差为4.7%(n=5).表明其有作为分析测定Cu2+时的固相萃取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膜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应用于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外消旋体(OFLX)。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单体α-甲基丙烯酸和模板分子LVFX缔合的化学计量数2和结合常数K=3.83×105L2/mol2;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貌;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空间结构和大小均与模板分子LVFX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透过底物分子,得到的LVFX和OFLX的最大分配系数KL和KO分别为2.7和2。该方法为分子印迹膜萃取技术用于手性药物拆分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球形水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结合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和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比较了由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识别能力和选择性。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纺织品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体积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测定纺织品中总挥发性有机物、总芳香烃化合物和4种单体(甲苯、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优化,包括萃取头的选择、萃取、解析、色谱等条件.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对甲苯、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和4-苯基环己烯的检出限低于0.001 mg/m2,回收率93.5%~107.8%.  相似文献   

7.
选用乙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聚合物作为填充吸附介质,开发了针式萃取装置,并与气相色谱联用分析了气体中的痕量乙酸.实验考察了主要反应条件参数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丙酮为溶剂,预聚合时间为5h,模板分子、...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可用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残留检测样品净化和富集过程中的固相萃取特异选择性填料,对以阿米卡星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方式制备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的聚合物微球进行了性能表征.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优化的合成参数是:模板阿米卡星(AMK)、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DGMA)的用量分别为0.05,0.2,1 mmol(物质的量比1∶4∶2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10 mg,溶剂为7 mL四氢呋喃和1 mL水.在该条件下,合成的阿米卡星印迹微球中存在不同性质的2类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为1.244 mmol/L,其最大表观吸附量为85.99 μmol/g;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为15.385 mmol/L,其最大表观吸附量为596.48 μmol/g.印迹微球对同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卡那霉素和奈替米星的吸附量达模板吸附量的78.2%和71.9%,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10次,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对硫磷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逐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整体柱,系统考察了甲基对硫磷与其结构类似物在该柱上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特性.用聚合物整体柱固相萃取了蜂蜜中的甲基对硫磷.结果表明,聚合物整体柱对模板分子产生了印迹效应,对甲基对硫磷有明显的选择性.本文以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体积比为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吸收波长为270nm,可在15分钟实现甲基对硫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沉淀聚合法制备1-苯丙醇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苯丙醇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如溶剂种类、聚合温度、模板浓度、引发剂用量、转速、预聚合时间等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特性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板浓度为0.01 mol/L、引发剂浓度0.01 mol/L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60℃沉淀聚合可制备出吸附量大且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作用原理以及其在分析领域,特别是毒物毒品检验领域的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对模板分子的专一选择性、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对环境的适应性等优点;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色谱分离以及化学传感器的功能材料,可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质中痕量物质的分析,并已应用于毒物毒品检验。  相似文献   

12.
以2,4-二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DCQAL)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制得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研究了功能单体、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交联剂用量及吸附液添加剂等对MIPM识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碱性的DCQAL,采用酸性功能单体制得的MIPM可与之形成较强的氢键从而显示出较好的识别性能,以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或2,3-二甲基喹喔啉为竞争分子,其分离因子分别达1.83和2.02;增加交联剂的用量可增强印迹孔穴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识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能使更大比例的功能单体在MIPM中形成有序的排列,使MIPM呈现更好的识别效果;吸附液中添加少量的三乙胺(含量小于0.1%)可减弱MIPM的非特异性吸附,从而提高其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确定以吗啡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组装法制备合成了吗啡分子印迹整体柱并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用合成的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来提取血中的吗啡,经衍生化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血中吗啡的提取率为69.8%,检出限0.067μg/mL,适合实际发生案件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多残留检测样品净化和富集预处理所需选择性固相萃取填料,本文对采取沉淀聚合方法制备苯唑西林印迹微球进行研究,并对合成的微球进行分子识别特性研究。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h条件下,优化的合成反应参数是:模板苯唑西林、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与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的用量分别为1、4和20mmol(物质的量比为1∶4∶20),溶剂甲醇100mL,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5mg。合成出的苯唑西林印迹微球具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吸附位点,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K和最大表观吸附量Q分别为10.846mmol/L和418.23μmol/g,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K和最大表观吸附量Q分别为2.627mmol/L和137.68μmol/g。印迹聚合物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9次,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头孢哌酮和头孢唑林的吸附量达模板吸附量的95%、58%和96%,对加标牛奶样品的净化效果表明其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对半干罗非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未发酵半干罗非鱼和经乳酸菌发酵半干罗非鱼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条件.结果显示:样品在50℃条件下,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涂层的萃取头萃取50 min,可得到较好谱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水凝胶固相萃取石油有机硫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制备苯并噻吩类硫组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剂,系统地研究了其分子识别机理.根据目标分子的结构理性地选择了交联剂、致孔剂和聚合方法,探索了不同制备条件对模板聚合物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影响;总结了影响印迹聚合物识别能力的一般规律,试验结果显示,以环氧氧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得到的印迹材料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容量达到17.53 mg/g。  相似文献   

17.
王坚  张坚 《广东科技》2011,20(2):40-41
固相萃取-目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一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进行分析,水样体积为200ml时,此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0mg/L、0.007mg/L、0.008mg/L,加标回收率为94~106%,5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58~7.29%.取1000ml广州市自来水测定其中氯乙酸含量的结果是:一氯乙酸4....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法测定水中致嗅味物质含量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相微萃取条件,得到最优条件为:萃取时间50,min,萃取温度90,℃,解析时间4,min。通过该方法确定水中土臭素和甲基异莰醇-2的检出限分别为4.09,ng/L和4.37,ng/L,当检测范围为6.0~100.0,ng/L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6;回收率均在90%,以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固相微萃取条件,使其简单化,数据清晰,符合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中致嗅味物质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藿香正气丸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筛选固相微萃取纤维,优化固相微萃取操作条件,并采用GC-MS对解析物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73种组分,主要为烃类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广藿香醇含量最高,为17.6%.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适用于藿香正气丸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和PEG20M为涂层材料,制备了复合PEG20M固相微萃取探头,与气相色谱联用测定了水中邻氯苯酚和4-硝基甲苯,并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盐浓度、溶液p H值等萃取条件,解吸温度和解吸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水样中氯化钠浓度为0.40 g/m L,p H=5时,于30℃萃取30 min,萃取效果最好;140℃下3 min可完成解吸.与未加离子液体的PEG20M固相微萃取涂层相比,该涂层改善了检测的检出限和重现性,但因离子液体粘度较大等,涂层制备的重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