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连续式泡沫分离法对水中的锌离子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溶气压力、溶气水流量、进料量和硫酸铝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当水中的锌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值为11,采用α-烯基磺酸钠(AOS)做表面活性剂且质量浓度为15 mg/L,进料60 L/h,溶气水流量为300 L/h时,去除率可达98.37%.  相似文献   

2.
粘土-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铬(Ⅵ)离子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壳聚糖与粘土的结合,制备出复合吸附剂,并研究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的粘土或壳聚糖相比,该吸附剂对Cr(Ⅵ)离子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强.吸附除去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壳聚糖与粘土质量比为0.04,pH值4~6,Cr(Ⅵ)离子的质量浓度≤10mg/L,吸附平衡时间为40min,吸附荆用量为8.0g/L.  相似文献   

3.
采用硝基苯胲铵盐(铜铁试剂)、吡咯烷基二硫代甲酸铵(APDC)为络合剂,TritonX-114为表面活性剂的浊点萃取体系分别富集药物胶囊中的痕量Cr(Ⅲ)和总铬,富集后的Cr(Ⅲ)和总铬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讨论了溶液pH值、表面活性剂浓度、络合剂浓度、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等对浊点萃取效率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Cr(Ⅵ)测定的检出限为0.031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2%,加标回收率为98.4%-102.1%。应用本法测定药物胶囊中的痕量Cr(Ⅵ),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a-烯基磺酸钠(AO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高于99%.考察了AOS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为:气体流量0.3m^3/h.活性污泥质量浓度6648mg/L,外加碳源COD质量浓度400mg/L.  相似文献   

5.
采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hydrogen-based membrane biofilm reactor,MBfR)生物去除地下水中的Cr(Ⅵ).MBfR膜表面氢自养还原菌利用氢气作为电子供体,进行自养还原反应,使水中Cr(Ⅵ)还原为Cr(Ⅲ),形成沉淀而去除.通过培养生物膜、改变进水Cr(Ⅵ)质量浓度和氢分压,启动驯化120 d后Cr(Ⅵ)去除率达83%,NO3--N去除率高于99%.3种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氢分压、NO3--N负荷和pH值对Cr(Ⅵ)的去除有影响.增加氢分压有利于Cr(Ⅵ)的去除;而NO3--N负荷的增加则导致Cr(Ⅵ)去除效率降低;Cr(Ⅵ)还原对pH值较为敏感,最佳pH值为7.0(最高去除率达78.2%),pH值小于7.0或大于8.0时都会造成去除率显著降低.试验表明,利用氢基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含Cr(Ⅵ)以及NO3--N和Cr(Ⅵ)污染共存的地下水体具有一定应用潜力,关键控制因素有氢分压、NO3--N质量浓度和pH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HNO3、NaOH氧化和负载食品级单宁酸等改性技术制备改性PAC,考察改性PAC对低温(2℃)水中低质量浓度Cr(VI)及Cr(Ⅲ)离子(0.500 mg/L)的去除性能,选择制备高效吸附低质量浓度Cr( VI)的PAC表面改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载食品级单宁酸改性( TA-OC)为最佳改性方法,其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和表面极性大小最佳,正交试验确定的TA-O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单宁酸质量浓度为15 mg/L,pH值为4,温度为40℃,时间为9 h.  相似文献   

7.
采用曝气铁炭内电解工艺处理电镀废水,探讨不同的曝气方法、Fe/C体积比、进水酸度、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电镀废水中Cr(Ⅵ)和C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62.013mg·L~(-1)的电镀废水中,控制Fe/C体积比为1∶1,调节进水pH为1,选择连续曝气方式,并设定水力停留时间为100min,Cr(Ⅵ)去除率可达96.0%,处理效果最佳;2)当CN-进水质量浓度为162.361mg·L~(-1)时,控制Fe/C体积比为1∶1,调节进水pH为4,连续曝气运行2.5h后,CN-去除率达76.3%.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当溶气水流量为200 L/h,溶气压为0.24 MPa时,以12烷基硫酸钠作为分离剂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Cu2 和Ni2 的去除率分别为93.50%和92.15%.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pH值、溶气水流量及紊凝剂用量对泡沫分离Cu2 和Ni2 的影响,并确定出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12烷基硫酸钠质量浓度为15 mg/L,pH值为11,溶气压力为0.24 MPa,硫酸铝(絮凝剂)用量为15 mg/L时,Cu2 和Ni2 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46%和93.14%.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治理碱性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用从铬渣堆埋场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的无色杆菌属C-1菌株,对碱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了该菌的生长条件,并探讨了温度、pH值、Cr(VI)初始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对Cr(VI)还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1菌株适应碱性环境,对Cr(VI)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在有氧、pH=10.30和温度为32℃的条件下,含Cr(VI)1570.0mg/L的废水经微生物处理16h后Cr(VI)质量浓度降为0.6mg/L;处理后的沉淀物中铬以非晶态存在,其中总铬含量为21.44%,Cr(VI)为痕量。  相似文献   

10.
烟束曲霉HLS-6的筛选及其对Cr(Ⅵ)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某下水道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对重金属Cr(Ⅵ)吸附效率高的菌株--烟束曲霉HLS-6,考察了pH值、温度和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HLS-6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1~2、温度为25~30℃时,吸附率高达96.7%;Cr(Ⅵ)初始质量浓度增加,吸附容量增大,但吸附率减小: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9.42和91.7mg/L时,HLS-6在48h内对Cr(Ⅵ)的吸附率分别为100%和50.8%,吸附容量分别为4.9和23.3 mg/g;吸附菌在菌龄为3~5 d时对Cr(Ⅵ)的吸附率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用SBR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研究了反应时间、进水CODCr质量浓度、进水pH值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SBR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及待机时间分别为25 min、8 h、2 h、5 min、1 h,采用充氧泵曝气,曝气量7.5 L/h,进水质量浓度为2 600 mg/L(以CODCr计),进水pH值为7.0. 在此工况下CODCr去除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泡沫分离法对水中钴离子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质量浓度、pH值、铝钴摩尔比、气流量等因素的影响.当水中的钴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采用SLS做表面活性剂且质量浓度为10 mg.L-1,铝钴摩尔比为1∶1,pH值为11,气流量为300 L.h-1时,去除率可达97.61%.  相似文献   

13.
在静态条件下,对PQAAM吸附含重金属离子Cr(Ⅵ)的电镀废水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QAAM用量、废水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pH值6.0~8.0,Cr(Ⅵ)浓度0~100 mg/L范围内,吸附时间为100 min,吸附温度为20 ℃,按Cr(Ⅵ)与PQAAM质量比为1∶30投加PQAAM进行处理,Cr(Ⅵ)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含Cr(Ⅵ)的电镀废水经PQAMM吸附后,废水中Cr(Ⅵ)的含量显著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表5,参9.  相似文献   

14.
W/O微乳液法制备铂纳米粒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Triton X-100/正戊醇(质量比1:1)/环己烷/水W/O微乳液体系,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0nm左右的Pt纳米粒子。文中详细研究了影响Pt纳米粒子大小的各种因素,如表面活性剂种类、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x0、表面活性剂浓度、氯铂酸浓度、还原剂浓度以及pH值等。实验结果显示,Pt纳米粒子粒度随x0、氯铂酸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团浓度cmc时)、还原剂浓度(过量很多时)及pH值的变化对粒子大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重点研究VFA及pH值变化对UBF厌氧反应器处理难降解退浆废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2656mg/L、HRT大于9h时,VFA与pH值逐渐趋于平稳,有沼气生产;保持比较高浓度的碳酸氢盐碱度可以保持厌氧工艺稳态运行,使反应器pH值变化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控制进水COD/SO4^2-≥2、CD浓度小于5.3g/L,UBF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佳,且进水pH值可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6.
Cr(Ⅵ)在水体环境中的污染不容忽视,探讨高效处理含Cr(Ⅵ)废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颗粒污泥耦合处理含Cr(Ⅵ)废水体系,考察了Cr(Ⅵ)浓度变化对该体系运行效能及微生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r(Ⅵ)浓度达到80 mg/L时,该体系对COD的去除率与Cr(Ⅵ)生物还原率分别达到92.71%和99.70%;循环伏安法(CV)显示其具有明显的还原峰,电化学阻抗谱(EIS)表明随着进水Cr(Ⅵ)浓度的增加,电荷转移内阻逐渐减小;进水Cr(Ⅵ)浓度增大到100 mg/L时,辅酶F420活性最低为0.026 2±0.000 2 mmol/g, INT-ETS活性明显下降,仅为5.20±0.23μg/(mg·h);X射线光电子能谱特征峰结合能表明其主要由Cr2O3和Cr(OH)3组成;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该体系中的优势菌群为Chloroflexi和Proteobacteria,进水Cr(Ⅵ)浓度增大至100 mg/L,属水平的优势菌群由以Methanothrix、Meth...  相似文献   

17.
以半导体氧化物(ZnO/TiO2)为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光源对电镀含铬(Ⅵ)废液加以处理,经90min太阳光照(1182.5W/m2),铬(Ⅵ)含量由初始17.2mg/L降至0.05mg/L.去除率达99%以上.处理后的电镀废液中铬(Ⅵ)含量远远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催化氧化高浓度含醛废水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考查了活性炭(GAC)固定床反应器在微波辅助催化氧化作用下对某石化公司高浓度含醛废水的连续处理情况,在消除活性炭吸附作用后,在微波功率400W、废水流量6.0mL/min、空气流量0.085m^3/h和45gGAC条件下对含醛废水(初始CODCr浓度为33494mg/L)进行了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含醛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94%,TOC去除率为99%;在没有GAC的条件下,微波对含醛废水则几乎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官章琴  金春姬  方迪 《河南科学》2010,28(3):281-284
采用松果粉末作为吸附剂,进行了模拟含铬废水中Cr(Ⅵ)吸附试验研究,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溶液pH值、Cr(Ⅵ)初始浓度、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温度越高、pH值越低、投加量越大、Cr(Ⅵ)初始浓度越低越有利于Cr(Ⅵ)的去除.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与Cr相互作用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羧基和硫酸基.  相似文献   

20.
Fenton试剂处理乳化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研究了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三种表面活性剂(非离子OP,阳离子CTMAB,和阴离子SDS)乳化原油和柴油废水及用非离子型OP表面活性剂乳化机油废水.其COD含量为1273-2248mg/l,油含量为1825-3977mg/1.Fenton试剂氧化的最佳初始pH、终了pH、Fe^2+用量、H2O2用量和氧化时间分别为2.5-4、10、80.4—120.6mg/l、2.12-21.2g/l(30%H2O2)和3.5h.处理后的乳化原油废水COD去除率、油去除率、色度(UV-254)和浊度(A450)去除率分别为94.8—98.0%、99.4-99.9%、95.1—97.9%和99.0-99.9%;处理后乳化柴油废水COD和油去除率分别为93.9-96.2%和99.6-99.7%;OP乳化剂乳化机油废水处理后COD和油去除率分别为98.2%和97.6%.所研究的乳化废水用Fenton试剂处理后均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