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采用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分析对一株嗜盐古菌DSFD111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分离到的DSFD11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球菌,不产芽胞,细胞内含类脂粒.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4.3mol/L,表明该菌株属于极端嗜盐菌.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DSFD111菌株归于盐盒菌属(Haloarcula),与最近缘的Haloarcula argentinensis的相似度为99%.  相似文献   

2.
具抗肿瘤活性中度嗜盐菌YIM 80186的分离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青海盐碱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株中度嗜盐放线菌YIM 80186,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菌株YIM 80186在添加20~100 g/L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而在未添加NaCl的多数培养基上生长微弱.最高能耐受200 g/L NaCl.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丰富,白色至黄白色.气生菌丝产生直的或弯曲的孢子链,基内菌丝发育良好,断裂.生长pH范围6.0~10.0,最适pH 7.5~8.0.通过对其进行的包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以及基于16S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的多相分类研究,该菌株具有拟诺卡氏属的典型特征,初步鉴定其为拟诺卡氏菌属的1个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3.
从南极深海底泥中分离到一株中度嗜盐菌NJS-2,经过16S rDNA(已提交GenBank,其登录号为DQ789389)序列分析、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色盐杆菌属(Chromohalobacter).以其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8种相关种属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同源性分析表明,NJS-2与Chromohalobacter salexigens 的16S rD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应归属于色盐杆菌属,命名该菌株为Chromohalobacter sp.NJS-2.研究了菌株NJS-2的相容性溶质四氢嘧啶(Ectoine)的累积及累积条件.研究发现,30℃条件下,在含2 mol/L NaCl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可最大诱导生成Ectoine 300 mg/L.反复渗透性休克试验表明:NJS-2在低渗条件下能够快速将细胞内的Ectoine分泌到细胞外,而在高渗环境中能够较快地重新合成.  相似文献   

4.
一株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筛选耐高温的纤维素高效降解菌,从鸡粪蘑菇渣高温堆肥中取样,采用滤纸富集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培养、滤纸条培养基和刚果红纤维素培养基进行初筛培养、液体发酵测定纤维素酶活法进行复筛培养,利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检测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分离筛选到1株耐高温纤维素降解菌XD-3.该菌株在50 ℃生长良好、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力达6.14±0.37 U/mL.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菌株XD-3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5.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的符合程度高达82%.  相似文献   

6.
为认识烤烟(Flue-cured tobaccos)叶面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挖掘叶面可培养细菌资源.本研究以四川省各传统烟区旺长期烤烟叶片为材料,通过纯培养法及测定菌株的产吲哚乙酸(IAA)能力、溶磷溶钾特性、纤维素降解活性、拮抗病原菌等,并通过反转录重复因子扩增(BOXA1R-PCR)技术、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叶面可培养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6株叶面细菌中有12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3.95%)具有产IAA的能力,4株产量较高(57μg/mL);有9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47%)表现溶磷活性,8株(占总分离菌株的9.30%)表现溶钾活性.基于BOXA1R-PCR图谱选取12株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分析显示,86株菌株分别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其中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表明四川传统烟区烤烟叶面存在着丰富的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7.
宋丽华  张全钢 《科技信息》2007,198(17):79-80
从河北大学微生物菌种保藏库保藏放线菌中挑选出5株生孢囊放线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5株生孢囊放线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71259和83975应归属于为隐孢囊菌属(Crytosporngium);菌株87104,171018,171352属于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  相似文献   

8.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软腐白菜根系土壤中分离出产生香气的细菌,通过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对该类群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结果表明,12株产生烘焙香气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LMG 4011T(AM177497)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短稳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86%,初步鉴定该类菌为短稳杆菌.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底的淤泥进行分离挑选得到一株耐盐性较强的菌株,该菌为细长的棒状且菌体较长,菌落发白,用接种针易刮起,发出微臭气息.经过16S rRNA序列比对,该菌株与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菌株GL(KX254601.1)之间关系可信度达到100%,故将其定名为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GL).经过对该菌株在1%~10%盐浓度下生长曲线分析,3%~6%的NaCl浓度内菌株最高OD600能达到1.5,但是当盐浓度达到10%时菌株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菌株GL在1%~9%盐浓度下长势良好,其最佳生长盐浓度为2%.对该菌种的固氮、产铁载体以及促进种子萌发能力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0~2.5%盐浓度下,Ashby无氮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均有透明圈,说明该菌株在0~2.50%的盐浓度下具有较好的固氮能力.菌株在0~150 mmol/L的盐浓度下可以产生铁载体,能够促进小白菜种子在盐胁迫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说明该菌株在盐胁迫条件下具有较好的促生特性.  相似文献   

10.
实验采集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学生皮肤表面的细菌样品,通过Baird Parker培养基选择性分离葡萄球菌属菌株.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染色体DNA的提取,并扩增16S rRNA基因;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类型及菌株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最后利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检测葡萄球菌菌株对10种常见的抗生素敏感性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得到了共31株葡萄球菌菌株,然后对各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将其分为6个不同的葡萄球菌种.通过对抗生素敏感性分析显示,31株菌中对10种抗生素检测没有完全敏感的菌株,其中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和恩诺沙星3种抗生素抗菌效果都比较低,抗性率分别为91%,91%和72%;阿米卡星的抗葡萄球菌效果最好,在31株菌株中只有3株菌株对阿米卡星具有抗性.上述结果显示,不管是维族人群还是汉族人群,皮肤表面都存在大量葡萄球菌,而维族人群中存在的数量高于汉族人群,但在菌株类型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存在于健康人体表面的葡萄球菌对常见10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抗性,阿米卡星对葡萄球菌的敏感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相分类手段对絮凝菌株XHUA9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分离提纯的发酵产物进行紫外和红外分析.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和模式菌株Paenibacillus hunanensis的序列同源性为96.7%,基因组DNA-DNA同源性杂交值为51.6%.菌株的主要极性脂肪酸为双磷脂酰甘油、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磷脂酰肌醇.菌株优势醌为MK-7,主要优势脂肪酸为anteiso-C15:0和C16:0.菌株(G+C)摩尔分数为51.9%.根据上述结果,菌株XHUA9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属内的新种,命名为Paenibacillus shenyangensis sp.nov..紫外扫描和红外检测等结果表明,菌株XHUA9所产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设U=Tri(A,M,B )是含单位元1的三角代数,1A、1B分别是A和B的单位元。对任意的A∈A, B∈B分别存在整数k1、k2,使得k11A-A, k21B-B在三角代数中可逆。利用代数分解的方法,证明了如果{φn}n∈N:U→U是一列线性映射满足对任意的U,V∈U且UV=VU=1,有φn([U,V]ξ)=∑i+j=nφi(U)φj(V)-ξφi(V)φj(U)(ξ≠0,1),则{φn}n∈N是U上的高阶导子,其中φ0=id0是恒等映射,[U,V]ξ=UV-ξVU。  相似文献   

13.
 从新疆采集的盐土样品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严格好氧、产孢、嗜盐细菌菌株YIM 012,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学研究.菌株YIM 012为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8~45℃,最适pH 7.0~8.0,并能在70~250g/L的盐质量浓度中生长良好.其DNA的G+C的摩尔分数为39%,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碱杆菌属Alkalibacillus salilacus(DSM 16460T)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99.6%,但与同属其它2个有效种间相似性低于96%.杂交结果显示其与A. salilacus亲缘关系低于20%,并且在生理生化方面也有差异.综合分析,确定该菌株为碱杆菌属的1个新种,将其命名为嗜盐碱杆菌(Alkalibacillus halophilus).  相似文献   

14.
雄烯二酮的生物转化过程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通过响应面优化耐底物突变株MN4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提高转化过程中AD的产量.在摇瓶培养条件下,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发现玉米浆、NaH2PO4、豆油是菌株MN4降解植物甾醇产生雄烯二酮的主要因素.采用最陡爬路径逼近最大响应面区域,然后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回归分析,对分支杆菌转化成植物甾醇生成雄烯二酮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实验分析表明,转化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玉米浆2%、NaH2PO40.07%、豆油14.49%.利用该培养基进行发酵转化验证实验,雄烯二酮平均生产量达到6.23 g·L-1,生物转化率为55.3%,比原始生成水平(4.65 g·L-1)提高34%.  相似文献   

15.
采用慢应变速率应力腐蚀拉伸试验方法,开展了FV520B钢在模拟管道压缩机叶轮腐蚀介质环境中的高温、高压应力腐蚀开裂(SCC)研究,探讨了H2S浓度、CO2浓度、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对FV520B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H2S起主要腐蚀作用,应力腐蚀敏感指数随H2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对应力腐蚀敏感指数影响不大.通过试样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分析,研究其应力腐蚀行为和机理,并计算不同环境参数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指数,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FV520B钢在H2S/CO2环境中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与介质浓度、温度、压力等环境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表明H2S浓度、温度对应力腐蚀敏感指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4种参数对应力腐蚀敏感指数产生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蜡状芽孢杆菌对番茄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从其致病性上可分为能使植株发病的强致病力菌株和不能使植株发病的弱致病力菌株.利用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致病性稳定的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进行共培养,处理后的青枯雷尔氏菌在TTC平板上表现为弱毒株的菌落特征,出现了致弱现象.经过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证明了用蜡状芽孢杆菌处理前后的菌株为青枯雷尔氏菌,并非是其它的污染菌株,通过回接番茄盆栽苗发现致弱前的青枯雷尔氏菌能有效引起番茄发生青枯病,而致弱后的菌株丧失致病力.不能引起番茄发病,  相似文献   

17.
以UPM常熟纸厂PM2网下白水为试样,采取常规纯培养的方法,获得优势菌株20株,根据细菌的菌落形态、颜色,以及革兰氏染色等常见特征,从中选取4株菌落数量较大的菌株(N1、N2、N4、N16)进行进一步研究。通过16S rDNA序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该细菌的分类地位,并结合个体形态与培养特征、常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确定各细菌所属种。结果表明:N1、N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其中N2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鼻硬结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e Rhinoscleroma);N4为鞘氨醇单胞菌属中的一种Sphingomonas azotifigens;N16为肠杆菌属中的一种Enterobacter radicincitans。鉴于菌株 N1、N2相对N4、N16有较厚的荚膜,由此推断N1、N2可能是造成高速纸机运转过程中产生生物膜污染的主要菌种。  相似文献   

18.
一株土壤源高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地点采集的45份土样,利用分离培养基对产植酸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钒钼酸铵法测定其酶活,结合菌落和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鉴定其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分离的80余株菌中筛选获得一株有较大植酸酶酶活的菌株B.Ld2-C,植酸酶酶活为552 U/mL。经鉴定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B.sphaericus),能形成芽孢,而且该菌株能够耐受较强的酸、胆盐和高温,为研究其作为饲料添加剂菌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修正的Landau-Devonshire唯象理论和Landau-Khalatnikov方程,研究了不同失配应变下外延Ba0.6Sr0.4TiO3薄膜相稳定性和频率依赖的铁电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室温下铁电c相、正交aa相和顺电相为稳态相且均为二级相变;在0.1 kHz的外加电场频率下,压应变增加了c相的面外剩余极化强度(Pr)和矫顽场(Ec),而拉应变增加了aa相的面内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此外,随着频率的增加,相界处Pr和Ec均增加,介电常数呈先快速后缓慢的下降趋势,最大调谐率逐渐减小且相应失配应变逐渐趋于零,这主要归因于频率的增加导致相变温度(ΔTc)升高。进一步计算显示,面外的失配应变移动、调谐率降低和ΔTc分别为0.017%、10.6%、7.3 ℃,其与面内结果(0.019%,9.7%,7.7 ℃)相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樱属植物生产过程中根癌病的发生问题。【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分别从枝干和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法选拮抗菌,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法对筛选菌株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比色法测定筛选菌株的解有机磷的能力;以特定培养基测定菌株产IAA(anxin)的能力,通过测定OD600值判断耐NaCl的能力。【结果】在樱花体内共分离到32株内生细菌,其中从枝条内分离到28株,从叶片内分离到4株。对32株内生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的筛选,有2株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另对其中的1株细菌YH-20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瓦雷兹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YH-20具有良好的解有机磷和无机磷作用,其在第7天的解无机磷的量为178.43 mg/L,在第7天解有机磷的量为76.50 mg/L;具有较高的分泌IAA的能力,在第7天IAA的生成量为9.174 μg/mL;可在含10% NaCl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结论】筛选获得的瓦雷兹芽孢杆菌YH-20菌株具有抗植物根癌病菌和解磷能力,是一株在林木根癌病的防治上有很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