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完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发展前景良好,但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基于贝叶斯网络原理,对林业碳汇项目进行系统风险评价,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林业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多领域林业碳汇专家知识,通过确定网络结构与计算风险参数,构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林业碳汇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结合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信息,确定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清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风险贝叶斯网络结构;根据专家对各类风险因子发生概率及影响大小的打分,利用熵权法计算风险因子权重,以此获得每位专家对于风险源及总风险的评价结果,得到贝叶斯网络运行的全部参数。利用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测度CCER林业碳汇项目整体风险水平并判断各类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考虑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特征差异,对该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适应性调整,纳入项目类型节点,通过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概率模拟功能,计算4类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值,比较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差异。【结果】①CCER林业碳汇项目整体风险值为1.932,四大类风险的风险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风险值分别为2.150、2.022、1.925、1.546;②CCER林业碳汇项目中政策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变化、国家减排政策变化;市场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租金上涨;技术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项目未能获得签发、项目未能获得备案;自然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为病虫害、森林火灾;③不同类型CCER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碳汇造林项目、竹子造林项目、森林经营项目、竹林经营项目,风险值分别为2.221、2.121、1.954、1.705。【结论】贝叶斯网络能够综合考虑风险水平及风险影响关系两方面信息,在项目风险评价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当前条件下CCER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水平中等,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对较高,企业主体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投资决策时,应密切关注碳汇市场相关政策变化,对项目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有关部门应注重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并提高碳汇市场的稳定性与活跃性;简化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程序,以降低项目开发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
森林作为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因此,林业碳汇计量和监测工作作为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国际碳汇市场补偿标准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生态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介绍了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国内外背景,并比较了目前国际碳汇市场不同补偿标准的特点,概述了我国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工作和碳汇造林项目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现状及意义;提出应积极推进碳汇项目试点,积累碳汇项目运行与管理经验,加大林业碳汇科学研究与培养专业碳汇人才力度等,是当前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牡丹江市三道林场人工更新红松和落叶松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幼苗时期耐庇荫,但过大的庇荫对幼树生长不利,郁闭度0.3~0.4庇荫比较适宜红松幼苗的成活与生长;红松幼苗在4m×5m疏伐改造方式林冠下生长最好;落叶松在带状改造和(5m×5m)~(6m×6m)强度疏伐改造方式中高生长为最佳;落叶松要适当增加疏伐的强度,使其郁闭度不大于0.3.  相似文献   

4.
中国竹林碳汇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竹产业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某些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与此同时,基于其本身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和相对较低的减排成本,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林业碳汇尤其是竹林碳汇目前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成功的林业碳汇项目数量较其他领域而言也是少之又少.为明确中国竹林碳汇项目开发的空间和潜力、障碍与解决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中国竹资源和竹林碳汇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相关数据初步估算了中国竹林固碳能力和未来的开发潜力,据此对中国竹林碳汇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建议.未来50年,中国竹林生态系统将具有稳步增长的碳汇能力,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竹林碳汇项目开发大有可为.为更好的引导、支持竹林碳汇开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提高对竹林碳汇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作为项目开发者而言,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市场,积极寻找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碳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共赢。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归纳分析等概述林业碳汇产品相关概念,归纳梳理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探究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中国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现状,对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机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笔者界定了林业碳汇金融的概念,认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概括为政府生态补偿路径、林业碳汇金融路径和林业碳汇产业化路径,这3种路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但是当前各国政府生态补偿缺乏可持续性、林业碳汇交易规则亟须完善、金融机构参与林业碳汇金融意愿薄弱,以及林业碳汇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制约着林业碳汇产品价值的实现。建议从完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林业碳汇产品纳入国家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强化林业碳汇金融路径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全林业碳汇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中国林业碳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韩雪  岳彩荣 《广东科技》2012,21(7):134-134,144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作为陆地碳吸收的主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造林、再造林项目作为第一承诺期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意味着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证明了林业碳汇项目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紫花碎米荠是伏牛山区重要的山野菜之一。通过人工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郁闭度锐齿栎林下种植密度对紫花碎米荠株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碎米荠株高、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个体根生物量均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群体生物量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种植密度先增加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高密度的D5(即株行距15 cm×15 cm种植)处理;根冠比在不同郁闭度下差异不明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就宝天曼地区而言,锐齿栎-紫花碎米荠林菜复合种植模式应在郁闭度较大锐齿栎林下以高密度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由华南植物园周国逸研究员主持的广州市林业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引入林业碳汇项目的条件、机制及措施研究”项目于2006年8月立项。其目标是通过广州市不同林业类型碳吸存潜力比较,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结构及化石燃料使用导致CO2排放的动态,寻求CO2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为广州林业生态建设提出一条新的思路,使林业生态功能有形化、货币化、市场化,促使CO2的交易真正进入到经济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我国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林业企业在碳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披露的信息缺乏可比性、缺乏全面性和缺乏表内披露等;认为建立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框架体系应首先确定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一般原则、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同时,还应该从企业碳排放战略、风险和机遇、造林项目和碳汇项目、减排举措和审计鉴证等方面来完成体系的构建工作;最后,从政府部门、学术界与实务部门、林业企业三个不同主体的角度,针对当前林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莞风水林群落结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东莞风水林各径级分层明显,幼树和小树为林下层、中树为中间层、大树和老树为林冠层,合理的林分分层有效的吸收光照和雨水;冠幅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增长较慢,树高在大树和老树阶段慢慢停止增长,树木生长初期倾向于树干的纵向生长,后期阶段倾向于枝条的横向生长。大树、老树的横向生长,说明其仍然有效地发挥着碳汇吸收、水土保持、保持林下郁闭度等生态效能。  相似文献   

11.
全球森林及林产品碳科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和木质林产品是全球碳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大气层温室气体的浓度造成重大影响。研究发现全球森林在最近几十年平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二、三十亿吨碳,而毁林和森林退化又造成每年10多亿吨的碳排放。全球森林碳汇并不平衡,由于森林面积的增加,美国、加拿大、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森林碳汇在近几十年里有了巨大的增长,而在南美洲、中美洲、非洲、南亚和东南亚,毁林却造成了森林碳汇大量减少。相对于森林碳汇来说,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较小,但在全球尺度上木质林产品碳储的持续增加对减排的贡献却非常重要。近10年的研究发现,使用木质林产品替代高能耗非林产品可以对林业整体的减排效益做出重要贡献,而生命周期分析法的引入使得这种替代减排效应的核算更为准确。主流研究强调使用集成评估,将经营森林和源于这些森林的木质林产品看作一个整体,从而把两者的碳储及碳排放系统结合,集成评估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核算整体林业的净温室气体效应。林业碳科学的研究前沿在以下重要领域仍需着力拓展: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森林生长及森林碳汇的影响; 积极推进并完善各国的森林资源清单; 可持续管理和优化使用森林资源以使林业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最大化; 构建和完善林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库; 加强全球林业减排效应的集成评估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是增加森林碳汇扶贫透明度、提高扶贫主体履约率、矫正扶贫行动偏差,进而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的重要保障。【方法】从统筹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视角,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等3个维度设计构建了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对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进行实证测度。【结果】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逐步上升,扶贫效果得以不断显现;各评价单元的扶贫绩效存在差异,需扶贫工作及时总结各区域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充分发挥森林碳汇项目实施在扶贫中的作用;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对森林碳汇扶贫总绩效的贡献度存在差异,经济效益能在短时期内促进贫困对象增收,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短,而发展机会创设之后还需提高贫困者自身发展能力,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长,但各准则层在森林碳汇扶贫绩效提升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偏废其一。【结论】此次构建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提供一种相对客观、便捷的动态评价方法,能够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虑到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在投资过程中易遭受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在此利用模型准确核算浙江安吉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经济效益。【方法】以首个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安吉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为例,通过对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基于B-S(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在考虑未来CCER碳汇交易价格不确定因素下,准确核算项目周期内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成本、收益及经济效益。【结果】 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共经营竹林1 426.27 hm2,30年项目周期内实现减排量为249 658 t,以目前CCER平均交易价格33元/t计,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期权价值为29 952.31万元,其中碳汇收益累计现值为588.57万元,竹材和竹笋收益累计现值为22 675.20和3 125.98万元,比传统经营分别提高55.97%和13.12%; 项目周期内每公顷经济效益为21.00万元,年均经济效益为998.41万元,高于净现值核算结果。【结论】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开展过程中碳汇交易价格、宏观政策、竹材竹笋价格、劳动力价格等多因素会变动,采用期权定价模型同时考虑多种因素核算碳汇项目经济效益比传统净现值法更为合理。安吉县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开展,不但能给农户带来额外的碳汇收益,而且传统竹材、竹笋的收益大幅提高,在发挥林业缓解气候变化作用的同时,可实现林农的多重增收。  相似文献   

14.
林业碳汇工作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积极开展碳汇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林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生态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增加森林碳汇扶贫透明度,提高扶贫主体履约率,矫正扶贫行动偏差,进而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需要构建一种科学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统筹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视角,借鉴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从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等3个维度构建了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定权法,以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例,对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进行实证测度。【结果】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实证分析,构建了以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为准则层,就业、收入、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产业拓展、低碳金融、生态环境为指标层的评价体系。经济效益、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对森林碳汇扶贫总绩效的贡献度存在差异:经济效益能在短时期内促进贫困对象增收,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短; 而发展机会创设之后还需提高贫困者自身发展能力,其扶贫绩效显现的时滞性较长,但各准则层在森林碳汇扶贫绩效提升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能偏废其一。【结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逐步上升,扶贫效果得以不断显现; 各评价单元的扶贫绩效存在差异,需在扶贫工作中及时总结各区域的经验与不足,加强交流,不断提高森林碳汇扶贫绩效,充分发挥森林碳汇项目实施在扶贫中的作用。此次构建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提供一种相对客观、便捷的动态评价方法,能够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16.
林业碳汇提升的主要原理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大气CO2含量、缓解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林业碳汇作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独特的作用。林业碳汇不仅是森林碳汇,林产品碳汇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林业碳汇潜力提升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和全产业链林产品碳汇的调控过程,主要包括无机碳的植物固定(光合过程、净生产力等)、土壤有机碳的周转与固定(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分解与黏土固定)、林产品碳的固持(林产品产量、木材转换效率、种类和使用寿命等)等3方面的调控原理。笔者从森林碳汇和林产品碳汇两个维度阐述了提升林业碳汇的主要原理、方法或途径。提升林业碳汇潜力的主要途径包括:①通过适地适树、适钙适树人工造林,以增加森林面积;②以完善森林经营措施来增加森林净生产力;③利用矿质黏土对有机碳的保护来增加森林土壤碳汇;④提升林产品产量和改进林产品用途以增加其寿命。在全球尺度上,增加森林面积或提高森林净生产力3.4%,或用可再生能源替换薪炭木材,再将薪炭木材用于制造锯材和人造板,都可以连续30 a每年增加1 Pg的碳汇量。减少全球森林火灾面积1/4或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0.23%,也可以增加碳汇1 Pg。此外,林业固碳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17.
在东莞市植物园3个不同郁闭度生态公益林改造试验样地中,观测了11个树种气体交换与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相似环境条件下,在郁闭度不同的造林林分中单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差异,而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则差异显著(P<0.05),郁闭度越大,蒸腾速率越小,水分利用效率越高;不同郁闭度的造林方式对林分的树高、基径和树冠等生长量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郁闭度越大,生长量指标越小.不同树种的光合作用与生长量的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光合速率与树种的生长量指标成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提示,在生态公益林的改造和营造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造林地选择和林分改造时疏伐的强度应充分注意林地的水湿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其次选择适宜光合能力的树种对林分改造的成败及其生态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点试验观测和典型抽样调查,研究了豫南杉木萌芽林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杉木萌芽率随伐桩直径增加而下降,平均萌芽率可达90%以上;萌芽林生长与立地条件和原杉木生长情况有关,山区和丘陵立地条件为10立地指数以上;萌芽林生长前期快于实生林,但其树高、胸径、材积和生长过程与实生林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9.
<正>依据"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等国际协议,通过林业碳汇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缓解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通过碳汇来实现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与固定,不仅可以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而且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目前应对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输送上来的水分转化为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就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储在森林的树干、树叶、树枝、树根和森林土壤里,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缓温室效应,这一过程成为森林碳汇。  相似文献   

20.
施向东 《广东科技》2014,(20):149-150
研究不同类型林下套种植草珊瑚的情况,把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影响套种草珊瑚的因素很多,山体坡度、郁闭度等都影响它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