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敏的现代主义诗创作,彻底明确了象征主义与后期象征主义的分野,这种分野是从形式上的“气体诗态”向“固体诗态”转化,从内容上的沉迷于“小我”的哀伤到“对现实的大面积介入”的转换而完成的。当然,这种分野的明确,并不是也不可能是郑敏一个人来完成的,在郑敏以前,现代诗的转型便已悄悄开始,冯至、穆旦、杜运燮、袁可嘉等其他现代诗人更是从创作和理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郑敏广泛吸取了前辈们的经验,再加上西南联大神话般的文化氛围与郑敏独特的心智、知识结构,使她成为了40年代现代诗的“集大成者”,使她的诗歌转型最为彻底。  相似文献   

2.
汉代诗学其主导的、典型的诗学思想可以一言尽之,曰:“诗”与“经”的矛盾.汉人以《诗》为“经”,通经致用,《诗》成为现实政治讽谏的张本.汉代诗学便在以“经”解《诗》的矛盾中确立起来.“诗”与“经”的矛盾表现之一是“虚虚实实的历史批评”;表现之二是“拘拘挛挛的情性说”;表现之三是“是是非非的比兴论”;汉人从以经评《诗》、解《诗》中引伸出的文学理论与原则,又成为其衡《骚》评赋的标准.汉儒解诗形成的《诗》“经”精神,一方面涉及到诗的艺术本质,另方面又过分注目、牵附政教风化,以至于损伤了诗美,也未形成纯粹的诗理论与诗美学.  相似文献   

3.
皮日休创作诗序的目的和作用是为诗作服务,这决定了其诗序依附诗作而存在,并与诗作凝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皮日休诗序的篇幅规模大,且极具有完整性和文学艺术性,诗序在意义和作用上大于诗歌,呈现出脱离诗作束缚的趋势,一些诗序可以被当作独立的作品来看待。  相似文献   

4.
号为“诗鬼”的李贺之诗,其艺术魅力的探寻历来是一个谜,有关李贺诗歌的言论表现出对其解读的隔膜,检视前人有关言论,李员诗歌具有梦纪诗学思维方式的特征、梦幻诗歌创作的心理背景和潜意识主题,在梦幻诗学思维方式的动态活力系统中,以梦的运作方式形式诗歌意的创作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展现出的叙史方法和诗歌观念,既强调诗歌的本体要求,又关注现代经验对诗歌行程的裹挟,富于创见地打破了习常的线性、平面编排诗歌历史的套路,深入揭示了隐含在破坏期、建设期、分化期等阶段背后的重大诗学问题该书以“诗形”、“诗质”贯穿新诗演变的问题史,这种以历时性为经、以共时性为纬的研究方法,使之成为近年来新诗研究中具有超越性和独创性意义的一部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6.
申涵光是河朔诗派的领袖,他的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最能体现河朔诗派的特征.在清初唐宋诗之争消长起伏的诗学大背景中,他是坚定的宗唐派.他主张“诗分唐宋”,但在充分肯定唐诗的同时,又不过分贬抑宋诗,其诗学观具有辩证性.申涵光的诗除表达故国旧君之思、亡国易代之感,显现出浓烈的遗民心态外,最明显的特点便是强烈关注现实的精神.其诗风深受杜甫浸染,有雄深悲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代中期崭露头角的女诗人郑敏是“东方美学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之间寻求平衡的第二批诗人中卓有成就的一个”;她在“吸收西方现代诗歌艺术方面,把诗推向成熟”的探索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诗人的探索精神值得学习,她的艺术经验值得研究。 郑敏(1920—— ),福建闽侯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她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她主要著作有《诗集1942——1947》和论文集《英美诗歌戏剧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以文论诗“是方东树诗学思想在批评实践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以文论诗“,并不是桐城派古文理论被简单地移植为诗学理论,而是作者在“求真“精神的指引下,借助于桐城派基本的美学主张和古文批评方法,建立以“文、理、义(法)“为中心的批评体系,注重文本结构美,擅长文本细读与分析,改造了古典诗学长期以来的“诗话“批评范式,在理性、科学性上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翁方纲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是:(1)对王士祯“神韵”的批判及牵制;(2)以“理”和学问为基础的诗学;(3)学术诗:以考据为诗。最后,提出了关于翁方纲的诗学及“学术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文心雕龙》中审美感觉思想的认识还几乎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文心雕龙》继承并总结了先秦以来的审美感觉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和内质,同时兼取了各家思想资源,并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进行了一次理论上的综合和提升,试图把儒家思想的合理性与当时审美“新变”要求统一起来,以“唯务折中”的态度来调和“复古派”与“新变派”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1.
既强调诗体的规范又强调诗体的进化的诗的进化论,是刘勰诗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诗歌的形式本体上的思想是既保守又激进的,他很重视文体,语言,体验和想象,刘勰诗的形式本体论的主要学说是“诗有恒裁”说:强调诗歌有体,诗人应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甚至认为四言为正体;又不反对诗体进化,主张“随性适分”、“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生命的纯真体验,但它缺乏岁月的磨砺和时间的积淀。与之相比,另类爱情诗———悼亡诗,强烈的孤独和思念,让生者释放出平淡生活中不轻易流露的感情,真挚而刻骨铭心,因此也特别感人。悼亡诗其实有两类:一类是元稹等人的诗作,它们更多的是因接触到死亡而震撼;另一类是特殊的爱情诗,苏轼和纳兰性德的诗作属于此列,他们的词深沉、隽永,犹如一坛生命的醇酒,年代愈久,滋味愈浓。当我们吟颂着浪漫凄美的《江城子》词时,我觉得古今中外的美好情愫贯穿人类的历史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和情感资源,如一脉溪流,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14.
清乾隆帝所咏平定廓尔喀侵扰西藏的诗作,是清朝中央“挞伐安边”、驱逐廓尔喀侵扰、保卫西藏的战史诗,是“奠安议善后”详实记录清朝中央加强对西藏地方统辖的治藏诗,在诗的题材、意蕴等方面,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体现出诗以志事的特色与存史资治的重要价值.乾隆帝的这些诗作具有立意深邃、志事精要、言近旨远等特点,属藏事诗的另一类型.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因为阐发人类行为的理性特征,从而具有了哲学的意义;又因为结构安排、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美学特征,从而成为一个文学读本。由此,《诗学》并不仅仅是研究悲剧艺术的文艺理论经典,更是"哲学之诗"。对《诗学》"哲学之诗"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重估《诗学》之于西方戏剧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究竟该如何把握美学的知识形态 ,这迄今仍是一个问题。从历史上看 ,美学其实一直是借诗学的营地来构建自身的地盘。从这段历程的荣与衰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美学的学科特色之所在。概言之 ,美学作为“诗之思”的实质 ,是面对“存在”之思。故而美学最终突破诗学的樊篱 ,走向真切的“生活世界”,是必然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体的现代新诗创作能够把西方的诗学理论参照和对传统中国诗学的关照融合起来,推陈出新,既具有一种新诗的现代派意识,又有来自于现实主义的审美体验和个人体验,从而创作出一种新颖而亮丽的抒情传统。这群诗人提倡新诗的戏剧化,认定诗歌的意义与作用全在于它对人生经验的推广与加深,以及最大可能的意识活动的收获,写诗最为重要的是把情感或意志转化为诗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夏荥 《科技信息》2011,(24):I0156-I0157
一、引言王维(701-761),唐代伟大诗人,诗歌、音乐、绘画兼擅,笃信佛教禅宗。其诗歌因其以画入诗、以禅入诗、以音乐入诗闻名。其诗作内容十分丰富,但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是他的田园系诗作,《鸟鸣涧》就是其中的一首。(高佳,2003:26)二、分析原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此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充满诗  相似文献   

19.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在其诗学专著《诗薮》中提出的诗学发展观,所谓“体以代变”,是指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受时代的制约与影响,“格以代降”,是指诗格“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种精辟的文学史观,虽然承认诗文以代而变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崇古卑今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外诗汉译的研究常常需要与现代汉诗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回顾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有两条线索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现代汉诗在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中发展;二是现代汉诗在外诗汉译的影响中发展。如果在外诗汉译中就有意识地展开中外诗学的对话与融合,现代汉诗的发展将不仅从中直接受益,而且能少受其负面影响。余光中的英诗汉译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即他的译诗实践浸透着中英诗学的对话与融合意识,这不仅决定了他的译诗品质,也直接助益了他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