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791年,廓尔喀借与西藏地方的账目未清,索要欠款为由出兵侵藏,占据了聂拉木、济隆、宗喀等地,而后派兵洗劫了扎什伦布寺。1792年,乾隆帝派出以福康安、海兰察为首的大军入藏驱除廓尔喀侵略者,并取得了完胜。这次廓尔喀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首功当归福康安、海兰察率领的大军在前线的浴血奋战,以及孙士毅、和琳、惠龄为首的后方运输供给系统的奋发努力。同时,西藏地方政府在战争中的积极配合,以及在粮饷、军火等方面的竭力支持,也是这次战争得以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利用原始档案,对西藏地方政府在这次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使人们看到西藏人民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试论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中央王朝,在治理西藏的过程中,根据西藏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清朝末年,54名驻藏大臣在如何反对外国侵略的问题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确定的对外“妥协退让”的政治策略,使驻藏大臣在执行中央“妥协退让”政策上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坚决抗英出现了严重裂痕,这不仅给英、俄帝国主义挑拨离间,培养民族分裂势力提供了历史契机,而且也使坚决抵制外国侵略的西藏地方政府一度产生过向外寻求政治依靠的倾向。后来,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为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挽救危局,让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这种改革又影响和威胁到达赖喇嘛的统治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驻藏大臣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反对民族分裂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清朝末期帝国主义入侵的角度入手,分析和阐述清末驻藏大臣对近代西藏政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燕 《西藏大学学报》2012,(4):113-117,153
西藏是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宗教政策也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重要政策。清朝乾隆年间,廓尔喀人曾经两次入侵中国西藏边境,乾隆皇帝都给予很高的关注。除了在军事方面指导外,乾隆皇帝对西藏的宗教政策也特别重视。文章从四个方面列举了乾隆皇帝在两次廓尔喀战争中的宗教政策,从中凸显其通过宗教政策来实现西藏进行长治久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清代治藏军事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和论述了清代关于历次对西藏的用兵、治藏军事制度的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和特点、治藏的军事思想以及它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认为清代治藏军事是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地方的重要制度,是清朝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的重要内容。清代通过用兵西藏,维持了西藏地方安宁,加强边境巡防,抵御外敌入侵,巩固国防,捍卫祖国统一,加强了中央政府在各民族心目中的威望,推进了西藏地方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相互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友好往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民主改革前,西藏的法律表现了地方法律和中央王朝立法两套并行的特点,随着中央政权对藏政策和立法的逐步成熟和深入,最终对西藏的官员任命、管理体制、活佛转世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从而实现了中央政权对西藏的统一立法。文章认为,梳理并总结这些法律制定的经过、内容、特点及启示,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对有效处理涉藏问题及宗教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王朝初期对西藏的经济治理主要采取怀柔绥辑的态度,由此出现西藏市场大量流通尼泊尔银币的情况。随着两次廓尔喀战争相继发生,清王朝自上而下意识到贸易—铸币—外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视西藏的货币问题。随着乾隆皇帝对西藏基本经济情况了解的深入,逐渐转变战争初期禁止藏、廓贸易与西藏市场流通尼泊尔银币的策略,并敏锐地察觉到在西藏建立正规币制的重要性。在西藏发行乾隆宝藏币是清王朝对藏货币政策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权以及乾隆皇帝与在藏大臣的国家观念,此铸币的推行,强化了西藏民众的归属意识与国家认同,亦促进了西藏经济向内地的延伸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农耕时代,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列强面前,显得贫困落后,在落后挨打的局面中采取屈让、赔款的软弱姿态.在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西藏前夕,临危受命的驻藏大臣文硕抱着抵御外侮、整顿西藏地方政务的决心,坚定支持西藏上下抗击英军的正确主张,反遭革职处分.这对西藏人民抗英斗争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新上任的驻藏大臣升泰真实执行清朝政策的退让政策,导致抗英斗争以失败告终.文章就文硕在危难时期的治藏态度、防御措施、革职原因及其革职后对西藏地方局势的影响作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钦定西藏章程>是乾隆朝大力整饬西藏政治、宗教制度的产物,也是清朝中央政府针对西藏地方制定的第一个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文件,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标志着清政府在西藏的施政措施已经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它深深地影响着清代及其以后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施政.  相似文献   

9.
廓尔喀第三次入侵我国西藏之事发生在1855-1856年,最终签订了西藏、廓尔喀条约。通过这一不平等条约,廓尔喀取得在我国西藏的治外法权和特殊免税权等各种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而且该约在西藏执行近百年(1856-1956),在中、尼两国于1956年签订新的条约后才被废除,可谓影响深远。但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仍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文章参考前贤的研究,并利用尼泊尔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这一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最终结果进行了梳理,并讨论了英国在其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自1888年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西藏发动第一次武装侵略后,以通商为主要手段,开始了对西藏地方长时间的经济侵略。后来英印政府又策划对中国西藏进行“直接交往”的阴谋遭到失败后,发动了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的战争。这一时期恰好是有泰担任驻藏大臣并在西藏地方主持政务的时期。面对英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驻藏大臣有泰不顾清朝中央政府命他即刻赴边谈判的旨意,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最终使西藏地方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拉萨条约》。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农耕时代,在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列强面前,显得贫困落后,在落后挨打的局面中采取屈让、赔款的软弱姿态。在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西藏前夕,临危受命的驻藏大臣文硕抱着抵御外侮、整顿西藏地方政务的决心,坚定支持西藏上下抗击英军的正确主张,反遭革职处分。这对西藏人民抗英斗争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新上任的驻藏大臣升泰真实执行清朝政策的退让政策,导致抗英斗争以失败告终。文章就文硕在危难时期的治藏态度、防御措施、革职原因及其革职后对西藏地方局势的影响作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小解答(一)英军中的廓尔喀兵是怎么回事?读者来信问,在马岛作战的英军中有廓尔喀兵,这是怎么回事。“廓尔喀”原是尼泊尔王国境内一个村的名字,以这个村为发祥地的廓尔喀王朝于十八世纪强盛起来而统治了尼泊尔。近世“廓尔喀人”指住在尼泊尔中南部和西部的居民,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与印度大平原之间的山区。他们大多在海  相似文献   

13.
 乾嘉时期的水师名将李长庚,在数十年的缉盗生涯中坚持诗歌创作,留下了百余首诗歌。他的诗歌较为完整地展现了清朝一代水师名将的军事生涯与心路历程,从文学的角度反映出清朝的海防状态和将领心理。其诗作主题丰富,包括海战诗、交游诗、写景诗、咏怀诗等多种题材。其海战诗以诗纪史,真实地记录了海洋战争的现场与将士临战时的心理活动;交游诗感情丰富,包含劝勉、报国、思乡等多种情绪;写景诗意趣盎然,充满对大自然的欣赏与热爱;咏怀诗直抒胸臆,抒发对战事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达赖(1957年)从印度访问回来之后,感受到了中央政府依旧是信任他的,但身边有一些人仍然向他宣传“西藏独立”的主张.此时,四川藏族聚居区的叛乱分子也已经大批逃亡到西藏.1958年6月24日,来自康、藏地区的几十支叛乱武装联合成立了“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四水”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砻江,“六岗”指擦瓦岗,芒康岗、麻则岗、木雅绕岗、色奠岗、泽贡岗,“四水六岗”意思是青康地区的总称,意在要全体康巴人、安多人起来反对中央政府).他们提出了“西藏独立”及反对改革的口号,窜扰昌都、丁青、黑河、山南等地区,杀戮干部,破坏交通,袭击中央派驻当地的机关、部队,并到处抢掠财物.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2月26日,尼泊尔制宪会议一致同意中止外国从尼泊尔招募廓尔喀士兵,因为这项传统有损新生共和国的主权与独立.2012年3月9日,尼泊尔总理办公室指示外交部及相关部门执行制宪会议的建议.一项延续了近200年的传统有可能就此走向终结. 热血铸威名 尼泊尔民族众多,号称世界民族博物馆,廓尔喀人正是这个民族博物馆中的一支奇葩.廓尔喀,这个偏隅尼泊尔中西部甘达基专区的山里、起源于十四世纪北印度月亮族的部落,因其输出勇敢、机智而忠诚的“雇佣兵”而声名远扬.“与其懦弱地活着,不如就此死去”,这一信条不仅使廓尔喀士兵成为勇敢的化身,同时也为廓尔喀士兵走出尼泊尔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辩论,说明清帝对汉族文伯的深入掌握;乾隆帝回避对清政权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则体现出清帝更为成熟、理性的统治策略。文章最后推测曾吕案可能对乾隆帝不喜欢理学、讲学有重大的影响,乾隆帝的这种态度促进了考据学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最早引进了西方象征派手法的现代诗人李金发,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诗作之特别使其赢得了“诗怪”这一褒贬不定的称号。文章试图从李金发的个性、生活经历、所处环境等方面来探求其“怪”之根源,并由此分析体现在其诗作中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之“怪”。  相似文献   

18.
1739年(乾隆四年)成书的《雅州府志》专设有西藏篇目,以记载清初西藏诸多方面的情况。实为“西藏简志”或“西藏小志”,是西藏最早的地方志之一。其资料来源主要取自《藏纪概》和有关档册。该资料有助于清代乾隆初期的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期传媒关于袁世凯对藏政策的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破坏镇压人民斗争、强化独裁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是舆论界对袁世凯的基本评价。关于袁世凯在对藏政策方面的评论和介绍或语焉不详,或很少介绍。通过对民国初期传媒材料的梳理并结合各类历史资料,发现袁世凯执政时期,继承了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主张以汉藏民族间平等团结为基础,以“谋内政之统一”和实现“民族之大同”;在中英交涉中,充分利用外交手段、依据国际惯例,拒绝签订出卖西藏的各类条约;调整政府机构,采取由剿到抚的策略,争取西藏内向中央。袁世凯在处理边疆西藏危机时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使萌芽中的“现代中国”在西藏主权问题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郑敏的现代主义诗作 ,采取了开放的形式 ,使诸多诗质元素参与其中 ,意识、潜意识、思想、感官的各类经验都统一在诗中 ,她的诗学本质 ,已经由传统的表达方式 ,转换成沉思的过程、意识 (潜意识 )的流动和感官体验的结晶 ,是一种具有内在和谐的多种经验的综合 ,是一部统一在主旋律下的多声部的交响乐。郑敏的这种诗学特征 ,我们总结为“经验内质” ,用以区别 30年代象征诗———以戴望舒为代表的“情绪内质”的诗学特征。多元化的诗质元素构成 ,潜意识的上浮 ,感官体验的综合 ,哲思———意识的两极统领等既是“经验内质”形成的原因 ,同时 ,也是郑敏现代主义诗作最具个性化魅力的特征。综观郑敏的前期现代主义诗作 ,虽然她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技巧及某些品质 ,但汉文化内质却始终是她用以构筑现代主义诗篇的核心 ,她的现代性与她的汉文化特质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