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赋、比、兴”含义研究较多,成因研究罕见。今就其成因问题作了三点推论:一是巫史文化的产物,即原始宗教内容向艺术形式的积淀,以及实用记事的需要。二是礼乐文化的产物,即当时出于礼仪的思考,出于政治、外交、人际关系的需要。三是理性认识的产物,即当时的诗人们已认识到物象的表意功能远远大于抽象语言的表意功能。上述三解,也许按其序列有先后之分,也许三种成因共同作用,也许某种成因主之,其余辅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张海明同志文章中的一个观点:即认为刘勰论文“受玄学本体论影响”进行商榷.分别从刘勰对玄学的态度,《文心雕龙》的体例结构、《原道篇》的具体内涵,刘勰是否属“缘情”派,刘勰对“才性”问题的认识等方面表明笔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刘大櫆的“息争”思想,即学术研究应该相互包容,而不要相互敌对。这一思想是在当时汉学的强大的攻势下提出的,主张汉宋调和与兼收,这一思想和方苞、姚鼐敌对汉学的态度明显不同,实践证明这一思想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文艺思想史上,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文艺价值观是很特殊的,他们否定文艺价值,但却对后世的文艺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这种特殊的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半个世纪前,钱钟书的陶渊明研究,已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研究了,与西方后来兴起的接受美学暗合,带有方法论意义,这一点学界很少有人注意。本文根据钱先生提供的研究线索,将六朝三唐陶渊明的接受史略加条理和说明,以展示其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6.
唐代韩愈提出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是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概括,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赞同者从立身祁向、情感性质、对待别人批评的态度、科举制度、忧患意识等不同角度来解说;不赞同或持怀疑态度的,又分别从宗经、征圣的立场、文体的不同功能、审美心理、创作主体的要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不同的方面来解说.古人的种种解说,虽纷纭散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对我们认识"庐山真面目",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是"重组"还是无根游谈?--与林继中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发表林继中先生的文章<情志·兴象·境界--传统文论之重组>,读后感觉有对文本误读现象,对古代文论一些范畴的解说似是而非,立论也缺乏科学根据,本文就此与作者商榷讨论.  相似文献   
8.
漫话闺怨诗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闺怨诗:一、闺怨诗的产生及其发展。发端于先秦两汉,成熟于魏晋,唐以后形式多样。二、闺怨诗的主题:爱情与托志帷房。分析用闺怨题材来表现这两个主题的原因。这是本文的重点。三、闺怨诗的艺术性。篇幅短小,含蓄不尽,手法新颖,形式多样,故流传千古,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读者探寻创作意图为宗旨,把文学阅读分为五类:AB重合型、A小于B型、A大于B型、AB背离型、AB交叉型,(A为读者阅读到的意蕴,B为创作意图)并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以读者探寻创作意图为宗旨,把文学阅读分为五类:AB重合型、A小于B型、A大于B型、AB背离型、AB交叉型(A为读者阅读到的意蕴,B为创作意图),并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