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表示愿意进行体育消费,体育消费目的明确,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实物消费高于其他消费,消费水平较低;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提出了促进福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建议:加强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学校应在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的同时,注意场馆结构的调整;促进体育消费品价格适应大学生需求,刺激消费;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起终身体育观念.希望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人"健康第一"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作为高校学生的一种时尚追求,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体育消费行列.本文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意识、结构、动机和水平进行现状分析,并对如何正确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合理体育消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水平、结构及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为引导地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合理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安徽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省中北部高校约2 000名大学生进行调研,了解湖南省中北部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趋向和现状.结果显示:湖南省中北部高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愿意进行体育消费,其消费以体育用品为主.根据湖南省中北部大学生体育消费趋向、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庞贤妹  魏俊峰  林洁 《科技信息》2013,(25):215-217
目的:通过对大学城高校大学生体育旅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大学生体育旅游过程中所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策略及建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体育旅游适合大学生这一群体,并正在发展壮大,但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大学生属于消费群体,没有一定经济来源,而体育旅游的单次消费较高,这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相关部门应重视高校大学生这个消费群体,对他们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认知;拓展体育旅游的选择;健全大学生体育旅游组织管理机构,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7.
李红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155-157
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石家庄市十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与意识、能力与水平、结构与内容、方式与方法、目的与动机、特点与趋势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旨在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合理开发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体育市场和体育产业等,积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方法对龙岩学院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现状水平进行调查,并与四年前调查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相对2001年本次调查学生的经济来源水平有所提高;2、花钱进行体育消费的意识开始被学生接受,强身健体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首要目的;3、大多数学生接受课余体育活动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并对俱乐部进行一定的收费。4、学生在对俱乐部项目开展的选择上具有性别差异。研究为学校今后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及学生合理体育消费的引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峰 《科技信息》2010,(25):I0275-I0275,I024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白城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特点﹑结构、消费水平与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深刻了解,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合理健康的体育消费提出意见与建议。另一方面促进体育消费行为所表现地体育产业在大学校园更好地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安徽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如何合理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为政府决策部门,体育消费经营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5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运动鞋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体育专业大学生经常性进行运动鞋消费;几乎所有体育专业大学生消费的是中档运动鞋;国产品牌运动鞋消费是其主要选择;运动鞋消费金额在100~300元之间的最多。网店购买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运动鞋消费的主要途径。提出的发展建议为: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合理进行运动鞋消费,并适当提高运动鞋消费档次;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积极支持国产品牌,并科学选择网店消费。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投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有所提高,但是体育锻炼状况在实践上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少;体育消费已经进入生活消费领域,但存在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大学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平均水平比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和运动型消费为主。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过半数的学生首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来源少、体育消费品和门票价格高、学业繁忙和空闲时间少、体育活动场地少、休闲娱乐项目少。建议江苏省体育经营和服务部门,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建议高校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适当增加学生的闲暇时间,加大体育消费的宣传教育,加强体育设施和增加休闲体育项目,以形成积极的氛围和合理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对他们参与体育消费的研究,有利于开发我国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该文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衡阳市四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提出衡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对策,为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消费行为的形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平  陶成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5):148-149
终身体育是现代高校体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是终身教育的目的之一.主要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从体育锻炼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参与规律、参与人数、锻炼能力、体育消费等七个方面对哈尔滨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特征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指出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不足、终身体育意识欠缺的现状,高校体育教学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进一步推动终身体育的教育和宣传.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水平、结构、习惯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旨在寻求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规律,为高校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体育消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但体育消费行为明显滞后,其主要影响因子是“体育消费设备”、“体育消费态度”、“体育经费”、“个人时间”和“体育服务经营”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上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如下:加强对体育消费者的引导,不断完善城镇体育场馆设施,注重改善体育消费环境,合理进行市场规划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研究了新乡市五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薄弱,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很大。认为,高校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体育消费特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为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良镇  云颖 《科技信息》2010,(23):I0281-I0282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制约贫困大学生体育健身与体育消费的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94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投入程度明显偏低;贫困大学生普遍缺乏"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没有足够的经费和时间缺乏。结论:高职院校应在加大贫困生帮扶力度的基础上,为贫困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促进贫困大学生合理的体育消费,从而维护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