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杰出代表,他以自己惊世骇俗的艺术创作,另辟蹊径,为西方学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创造了一种令人不寒而粟的艺术真实。章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卡夫卡的创作进行了探寻:卡夫卡在进行艺术虚构时总是脱离不了浓重的自传色彩,这是其创作的主要特征;卡夫卡采用变形、怪诞、象征等现代派手法,使作品呈现出扑朔迷离、光怪陆离的艺术氛围;卡夫卡的作品貌似荒诞.实则真实地表现了西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透露出浓重的悲观和绝望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荒诞和悖谬、象征和隐喻、“异化”和绝望,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恐怖和悲惨的氛围。研究者较多注重作家的哲学思想和创作手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作品本身的解读和作者的生命体验,透过作品的神秘面纱,我们看得更清楚的是荒诞背景下的真实,是作品明显的自传性质。  相似文献   

3.
卡夫卡之于20世纪的现代人,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人的异化、生存的不正常状态,更在于他力图寻求出能整合废墟的力量,使人类的生活趋于正常,他竭尽一生苦苦寻求承载人类抵达幸福的船儿。在作品中,他询问了人类获救的每种可能性:对公正法则的寻求,对人类原罪的审视,那隐约可见而K却终生走不进去的城堡……,而艺术——审美之途,这条一直在历史的河流中为哲人们所重视的路途,同样为敏锐的卡夫卡所关注,以安放人们的灵魂。本文拟就通过对《饥饿艺术家》、《歌手约瑟芬》、《一只狗的研究》的考察,把握卡夫卡的这一拯救之路。 卡夫卡的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谜,他采用独特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寓言、象征等,构成与现实生活 相统一的“神话世界”,呈现出寓义的多面性。因此,破解卡夫卡作品的真谛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卡夫卡所言,“目的只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自以为理解了卡夫卡,却可能是对他的误解。但是,卡夫卡一生都在冒着被那个可能存在的“形而上”嘲笑的危险,寻求人类灵魂的福祉,我们又何尝不可以冒着被卡夫卡嘲笑的危险获取理解卡夫卡的可能性呢? 首先从文本的最表层开始分析卡夫卡的作品中是否存在艺术拯救的意图。 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在卡夫卡的笔下展现为本质逼真的谎言王国。  相似文献   

4.
卡夫卡在他的小说中充分展现了他眼中的梦魇世界,同时也以“卡夫卡式”的创作特色生动体现了“现代人的困惑”。在强大的梦魇世界面前,卡夫卡和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妥协,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反抗,而这种反抗也带上了浓厚的卡夫卡特色。  相似文献   

5.
刘明恒中篇小说《郝“政府”的故事》以一组普通的“故事”与朴实手法在实践着他对文学的真实与理想的追求,让人感觉到作家内心深处的一种倔强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这位20世纪西方文坛的“怪才”,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他属于整个文学;他不属于某一民族,而属于超越了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的世界性作家。正是因为他自成一体,所以各种“主义”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启示,各种流派都从他那里找到了根源,许多当代伟大的作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福柯注意细节的、具体的权力运作,他称之为“微观物理学”。“微观权力”有如下内涵:权力是行使中的不是被占有的;权力不只压抑,而会发生权力关系的颠倒;权力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有无数的作用点。本文以福柯的“微观权力”观点解读卡夫卡的《城堡》,分析权力的无处不在、权力压抑和制造的双重性及权力双方的较量。  相似文献   

8.
卡夫卡在其小说《美国》中,借用主人公卡尔·罗斯曼无根的漂泊经历,准确地刻画并预言了属于人类的找寻自由,却注定被频频放逐的宿命。而对于命运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认识,也正是卡夫卡心中存在宿命感的体现。在卡夫卡眼里,于“寻找”和“发现”之间,也许唯有放弃寻找,才能最终发现人生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卡夫卡的小说是独特的。他往往通过一个个荒诞的故事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困境,揭示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戕害。他擅长于通过梦幻般的奇特想象,运用譬喻、象征、怪诞、佯谬等手段为我们建构一个个奇异而荒谬的世界。其表现方式或许是荒诞的,但其所揭示的生话本质却是真实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卡夫卡小说的主要表现方式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和他的小说一样都已成了一种象征,象征西方现代文学在理性密林中运思的一种方向,也象征着作为一个文学先知所确立的一种拯救系统。犹太民族千百年来历史性的创伤和现代西方文明世界生存的荒谬是卡夫卡精神视域的背景。西方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个理性渐次匮乏的过程.而文学路径的选择得力于卡夫卡特殊的人生体验——恐惧和罪感.隐喻是在理性语言的尽头发生的一种直觉思维,卡夫卡为了真理的缘故,同时为了抗拒强大的生活,用隐喻的方法去排斥单一解释存在的可能,这已成了他的思想宿命.在他那里,已经将生命的澄澈和思想的朦胧这两个极端神奇地加以弥合。但这种路径的选择本身却是一种迷失,因为在卡夫卡的自我拯救系统中,没有一个超越性的存在,无法提供一种生存的依据——信仰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意”与“象、量关系实际是比兴关系,采用的是比喻与象征的手法,一“意”既可换多“象”,一“象”亦可呈多“意”。意象有四种主要类型(纪实再现型、写景咏怀型、托物寄寓型、变形灵动型),意象的营构手法也多种多样;诗词的锤炼,主要是炼意。  相似文献   

12.
试析新闻标题中的悬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标题开始大胆地运用“悬念”。而这一技巧的表达,主要有7种方式一是利用“互相矛盾”的现象,制造标题的悬念;二是运用违反常理的手法,采用逆向思维,制造悬念;三是“映衬”,制造悬念;四是利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制造悬念;五是巧用标点符号,制造悬念;六是凭借设问,制造悬念;七是采取其他方式,制造悬念。  相似文献   

13.
自然是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追求的一种高境界,“真实”和“天然”是自然论的精髓,其中“真”是自然应有的含义,创作的自然首先表现在文学伤口内容的真,“天然”是指创作手法上要摈弃人工的雕饰。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及其中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他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卡夫卡从中国老庄思想中吸取丰富营养。老庄朴素的唯物辨证法和“悖论”思维影响了卡夫卡一生;老子的天道自然观给卡夫卡以慰藉和力量;庄子的人格本体论和人类最早的反异化思想给卡夫卡的寓言式创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使真实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左拉自然主义及其“真实论”之我见项晓敏文学应该如何表现人?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主义是主张“真实论”的。左拉说;“使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环境里活动,给读者提供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断,这便是自然主义小说的一切。”①他...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处于中心位置。小说把他塑成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和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与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完人”形象。同时,他也有常人的弱点和缺陷。作为丞相,政治眼光不够开阔,在罗致、使用人才上常以个人好恶取舍;作为统帅,谍略策划上也时有疏漏;作为“人”,在品质上也有缺憾之处。诸葛亮被刻画成高大完美而又真实生动的悲剧英雄,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学象牙塔的顶端,绝大多数作家倾其一生所能获得诺奖垂青的寥寥无几,而诺奖亦往往有遗珠之憾,卡夫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被称为“现代主义文学之父”,他的作品被视为“现代启示录”,他与中国文化存在至深的渊源关系,已经成为被经典化的卡夫卡。  相似文献   

18.
卡夫卡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已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思想和创作中;他是一个犹太人,但对基督教思想却有着深刻的体悟和亲和性;他是一个接受德语教育并用德语写作的作家,但他在德语中却始终感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他渴望在犹太语中找到自己的家,但最终却未能如愿.卡夫卡由于如此深刻地体悟了语言的冲突和困境,因此,他对文化冲突的描述和表现总是和语言问题连在一起,而这又使得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具有非常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韩寒以作家身份出道,创作至今以历十年之余,成绩斐然。但是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却日渐成为一道缺失的风景线,在韩寒研究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这表明他的文本意义在消减当中。以往对韩寒创作的研究已形成两条线索:一是韩寒的作品,如语言、人物、主题、手法等方面;一是将韩寒放置于“80后”作家群,对“80后”文学或“青春文学”做整体把握。2012年对韩寒创作的研究总体上也是沿着上述两条线索进行。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叠,研究成果各具风貌,但也存在着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卡夫卡的孤独来自于写作本身,写作对他意味着全部生命意义之所在,视为一种救赎的方式。卡夫卡高高屹立在现代主义文学长河之源,在他短暂的一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