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自然》2016,(3)
正作者以极大的耐心,仔细观察并记录了一对黑枕黄鹂夫妇从产卵抱窝到幼雏成长直至幼鸟出巢的全过程。虽然得以近距离接触,但如何辨认雌雄鸟?雌鸟孵卵期间如何进食?亲鸟为何吞食雏鸟的粪便?雌雄鸟似乎有不同的喂食偏好,这是普遍规律还是特殊现象呢?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答。  相似文献   

2.
白马鸡配对期两性行为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4月和2004年4月在四川省稻城县著杰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野生白马鸡(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配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马鸡配偶中雌、雄个体全天伴随活动,无特殊情况不会分离.在不受其他个体干扰的情况下,配偶移动时雌性多在前并控制移动方向.雌、雄鸟间距离平均为(1.75±0.03)m,在雄性驱逐其他个体时间距最大.在全天行为记录中,雄性警戒的时间最多,之后依次为取食、移动、驱逐、站立、休息和其他行为.雌性在一天中行为时间分配依次为取食、移动、休息、站立、警戒和其他行为.驱逐行为完全由雄性承担.两性共有行为中雄性用于警戒的时间显著高于雌性(P<0.05),用于取食、休息的时间显著低于雌性(P<0.05),用于移动和站立的时间与雌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2012—2013年4—7月,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对栗斑腹鹀育雏期双亲递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斑腹鹀双亲均参与育雏,雌鸟和雄鸟递食率没有显著差异;亲鸟每天不同时间段递食次数无显著差异;雌鸟和雄鸟递食频次随着雏鸟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雏鸟4日龄以前,雄性递食次数高于雌性;雏鸟4日龄以后,雌性递食次数高于雄性.这种递食行为的性别间差异与雌雄分工有关;除递食以外,暖雏、为雏鸟遮阳等行为由雌鸟承担,而领域防御和警戒等行为由雄鸟承担.  相似文献   

4.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4-7月、2006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个孵化期内的树上巢分别观察16、5和9 d,记录到典型行为8种.观察的时段包括孵卵中期、孵卵后期和巢内育雏期.孵卵中、后期以出雏前7 d为界,中、后期之间的行为频次和累计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翻卵日频次和日翻卵时间与观察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离巢时间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孵卵期间日离巢0~2次,通常在上午和傍晚离巢,离巢平均时间(27.6 ± 4.4) min (n=29).离巢率孵化中期为4.86%,孵化后期为5.37%.雏鸟在巢期间为(3754.5±42.5) min (n=2),此期雌鸟不离巢,行为复杂.  相似文献   

5.
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后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86±2.11)个,产卵间隔约为24h,产下最后1枚卵即开始孵化,孵化期26~27d;巢温为(34.5±0.1)℃;雌鸟单独孵卵,平均每2.3d离巢1次,平均离巢时间(110±24)min,79%的离巢行为发生于16:00之后;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列联表检验表明,天气状况对雌鸟是否离巢觅食有显著影响(χ2=9.089, ν=3, P=0.028).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时间长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t=-2.146, P=0.046). 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F=32.03, ν=35, P=0.000).孵化过程中,卵在巢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产卵、孵卵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在广西百色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Sy rm a ticus hum iae的产卵、孵卵行为进行研究。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化的雌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有盖卵行为;平均窝卵数6.3个,产卵间隔1~2 d,产下最后一枚卵前一天开始孵化,孵化期27 d;巢温(37.7±1.16)℃;雌鸟单独孵化,每天都离巢,平均离巢时间(102±74)m in,53.84%发生在早上,23.08%发生在中午,15.35%发生在下午(另有7.73%无法确定,故不计算在内);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表明:天气状况与离巢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t=3.717,P=0.001);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21.847,P=0.000)。  相似文献   

7.
2005年4-6月,对四川南充市市郊的3个样地,共11个棕背伯劳巢的育雏行为进行了观察,重点观察其中4个巢,其它巢为补充观察.结果显示:育雏期15±1d,育雏期亲鸟的喂食模式有a,b,c3种,育雏前期,中期,后期,分别以模式c,模式b,模式a所占比重最大.雌鸟在3个育雏时期的暖雏高峰主要出现在8∶00-9∶00时和16∶00-17∶00时.喂食高峰在育雏前期和育雏中期都出现在10∶00-12∶00时和14∶00-16∶00时,育雏后期出现在12∶00-14∶00时和16∶00-18∶00时  相似文献   

8.
珍禽犀鸟     
犀鸟是一类珍稀而漂亮的攀禽类大鸟的统称,在分类学上属佛法僧目犀鸟科,共有12个属,49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和非洲大陆。在我国有5种,即:双角犀鸟、花冠皱盔犀鸟、棕颈犀鸟、白喉犀鸟和冠斑犀鸟。见于云南南部、西部以及广西南部。犀鸟的长相在鸟类中称得上是古怪而奇特的,体长在0.7~1.2米之间,体色较为单调,雌雄同色,尾羽较长,眼睛上长有睫毛,看上去显得美丽别致。它的脚趾又扁又宽,共4趾,3趾向前,1趾向后,外脚趾和中趾的基部合并在一起,非常适合在树上攀爬。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那弯弯的大嘴了,像是假的一样,嘴  相似文献   

9.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在斑尾榛鸡产卵孵卵节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研究表明,斑尾榛鸡雌鸟每隔2d产1枚卵,通过分析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5.55±0.80)次(4~7次,n=22),平均每次出巢时间为(17.6±6.77)min.雌鸟早晨出巢的时刻平均为6:07±23min,傍晚出巢的回巢时刻平均为19:40±22min,日活动期平均为(812.5±35.1)min.雌鸟出巢的时间长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检验,r=0.264,p=0.004),说明斑尾榛鸡在较温暖的天气条件下出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已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它主要生活在海拔800~1400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吃植物的嫩叶、芽、浆果、种子,也吃少量的昆虫。每年3月进入繁殖期,巢筑在高大的树干上。雌鸟把细枝、枯叶用腹部压成一个浅窝,每窝产3~8个蛋,比鸡蛋略大。孵蛋由雌鸟承担,每日只有一个多小时离巢寻食,遇到阴雨天,雌鸟可以1~2天不离巢。孵化期为28天左右。雏鸟出壳后两天之内,亲鸟一直用身体暖着它,一刻也不离开,直到第三天清晨,才带着幼鸟下树。幼鸟一般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发育较迟缓,两年后才能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2004年10月在珠江口西岸新垦观测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研究了珠江口西岸海陆风特征。结果表明:珠江口西岸海风出现频率较高,20时出现频率为51.8%;海风出现和结束时间都较晚,一般在14-18时之间出现,23时-次日02时之间结束;海风环流高度随海风持续时间逐步升高,23时最高达到700 m左右;海风使珠江口西岸贴地逆温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The banana moth Opogona sacchari (Bojer) of the family Hieroxestidae is a new invasive alien pest in China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moist tropical and sub- tropical areas of Africa[1]. So far, the pest has dispersed to many areas around the world includin…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进行桑天牛成虫饲养,并对其取食、交配、产卵、刻槽等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天牛成虫在同一构树枝上取食时有部位选择行为,其先试探选择2~5个部位,选定后连续取食;雌虫的日取食量明显大于雄虫;成虫求偶交配行为分为求偶、抱对、交配、拆对等阶段;雌成虫刻槽产卵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可明显区分为位置选择、咬槽、产卵、封槽4个阶段。成虫取食高峰期为6:00—8:00,次高峰期为12:00—14:00,上午取食量占日取食量的一半以上;求偶时间可达78~148 s,平均约119.56 s;每次交配的持续时间为312~605 s,平均约445.62 s;雌成虫咬刻槽的时间为15~25 min,每产1粒卵的时间为3~5 min;桑天牛成虫在1 d内产卵最多的时间段是20:00—22:00,约占日产卵量的1/3;产卵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雌成虫交配后可持续产卵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饥饿对斜带石斑鱼卵黄囊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育水温(25±0.5 )℃、盐度31~32 条件下,斜带石斑鱼仔鱼孵化后第3天开口并进入摄食期,孵化后5.5 d,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分别进入不可逆点(PNR期),几乎与此同时,卵黄囊和油球耗尽,仔鱼混合营养期为2~3 d,从初次摄食到进入PNR期的时间为2.5 d;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发生率的变化式型是:开始较低,此后逐步上升,高峰期出现在卵黄囊接近耗尽时,此后迅速下降,记录到的最高初次摄食发生率为76.7%;饥饿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 d,至第8天,饥饿仔鱼全部死亡;卵黄囊期仔鱼的生长可以分为3个期相:初孵时的快速生长期,卵黄囊消失前后的慢速生长期,以及在不能建立外源性摄食后的负生长期。  相似文献   

15.
从121头水鹿中,按不同性别和年龄选取9头水鹿,用定量记录的方法,观察了12960次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个体在常规行为上均有差异,其中成年雄鹿(鹿角硬化或脱落)和成年雌鹿在各项行为频次有明显的不同;成年雄鹿和长茸鹿间各项行为频次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白昼,其休息和摄食行为频次较高,其余行为均受摄食状况的直接影响。晨、昏各出现一次水鹿活动的高峰。在摄食和性行为中,水鹿表现出社群等级。发情期,水鹿间存在着性信息联系。水鹿的某些特别行为,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海马神经元neurobasal无血清的原代培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纯度和活力较高的无血清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的方法。方法:新生SD大鼠海马,用neuro-basal培养基培养,免疫荧光鉴定神经元纯度,MTT法检测其活力。结果:神经元接种12~24 h后贴壁,并长出细小突起,3 d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特征,4 d突起形成稀疏的神经纤维网络,8 d后神经元5~10个聚集成团,突起密集,生长稳定,12 d后出现细胞碎片。Tubulin荧光染色显示清晰的神经元,突起绵长且相互交织,占细胞总数的66.7%;GFAP荧光染色的细胞数量少,突起短粗,占33.7%。培养1~5 d MTT代谢率逐渐上升,6~11 d处于平台期,11 d后下降。结论:neurobasal无血清培养获得的神经元纯度大于60%,6~11 d的细胞适于细胞学实验。  相似文献   

17.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系统观察小鼠睾丸组织发育过程,将生后1~57d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7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制备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分析。结果表明:小鼠生后初期睾丸曲细精管中只有支持细胞和原始生精细胞;至生后8d时出现B型精原细胞;15d时出现初级精母细胞;23d时出现次级精母细胞及少量圆形精子细胞,此后圆形精子细胞逐渐增多;30d时圆形精子细胞发生变态;36d时大量精子开始稳定出现于曲细精管管腔中,并延续至此后各期。这意味着小鼠生精细胞在出生后经过一个相对连续的发育分化过程,至生后约36d发育成熟。这为细化小鼠睾丸组织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提供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在1天内或者短时间内需要多次采血常用的三种方法,提高大鼠实验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用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颈静脉采血法及心脏穿刺采血法进行采血实验.结果 眼眶后静脉采血法:采血0.2-0.3 mL/次,每只大鼠3-4次/d.颈静脉采血法:采血0.2-0.4 mL/次,每只大鼠6-8次/d.心脏穿刺采血法:采血0.3-0.4 mL,每只大鼠3-5次/d.结论 三种采血方法取血量相对比较大,血液标本质量高,更利于大鼠的动物实验,但各有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g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jaculation and serum testosterone level in men. The serum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s of 28 volunteers were investigated daily during abstinence periods after ejaculation for two phases. The authors found that the fluctuations of testosterone levels from the 2nd to 5th day of abstinence were minimal. On the 7th day of abstinence, however, a clear peak of serum testosterone appeared, reaching 145.7% of the baseline ( P < 0.01). No regular fluctuation was observed following continuous abstinence after the peak. Ejaculation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beginning of the special periodic serum testosterone level variations, which would not occur without eja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jaculation-caused varia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peak on the 7th day of abstinence; and that the effective time of an ejaculation is 7 days minimum. These data are the first to document the phenomenon of the periodic change in serum testosterone level;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jaculation and periodic change in the serum testosterone level, and the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iodic change.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取食对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杨树叶片受取食影响后的光合补偿机制。结果表明:杨树叶片被杨小舟蛾取食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动态波动变化幅度强于对照,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时间在上午12:00时,比对照滞后2 h,且峰值比对照提高了16.4%。单位面积受害叶片在上午(8:00—12:00)累积同化CO2的量比对照上升了9.6%,而下午(13:00—18:00)略有下降。1天中(8:00-18:00)累积同化CO2的量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蒸腾速率(Tr)的日动态为双峰曲线,分别在上午12:00和下午15:00出现蒸腾高峰;被取食叶片蒸腾速率及日累积蒸腾耗水量明显低于对照,而水分利用效率(WUE)、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p<0.05);暗呼吸速率(Rd)比对照高出10.33%。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LCP)等光合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分析表明,杨树对杨小舟蛾的取食危害存在光合补偿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