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再引入黑颈长尾雉的产卵、孵卵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在广西百色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入黑颈长尾雉Sy rm a ticus hum iae的产卵、孵卵行为进行研究。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化的雌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黑颈长尾雉有盖卵行为;平均窝卵数6.3个,产卵间隔1~2 d,产下最后一枚卵前一天开始孵化,孵化期27 d;巢温(37.7±1.16)℃;雌鸟单独孵化,每天都离巢,平均离巢时间(102±74)m in,53.84%发生在早上,23.08%发生在中午,15.35%发生在下午(另有7.73%无法确定,故不计算在内);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表明:天气状况与离巢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t=3.717,P=0.001);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F=21.847,P=0.000)。  相似文献   

2.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5年4-7月、2006年3-7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孵卵和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对3个孵化期内的树上巢分别观察16、5和9 d,记录到典型行为8种.观察的时段包括孵卵中期、孵卵后期和巢内育雏期.孵卵中、后期以出雏前7 d为界,中、后期之间的行为频次和累计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翻卵日频次和日翻卵时间与观察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离巢时间和平均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孵卵期间日离巢0~2次,通常在上午和傍晚离巢,离巢平均时间(27.6 ± 4.4) min (n=29).离巢率孵化中期为4.86%,孵化后期为5.37%.雏鸟在巢期间为(3754.5±42.5) min (n=2),此期雌鸟不离巢,行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在斑尾榛鸡产卵孵卵节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研究表明,斑尾榛鸡雌鸟每隔2d产1枚卵,通过分析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5.55±0.80)次(4~7次,n=22),平均每次出巢时间为(17.6±6.77)min.雌鸟早晨出巢的时刻平均为6:07±23min,傍晚出巢的回巢时刻平均为19:40±22min,日活动期平均为(812.5±35.1)min.雌鸟出巢的时间长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检验,r=0.264,p=0.004),说明斑尾榛鸡在较温暖的天气条件下出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PVC塑料板作为新奇事物检验了其对孵化期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雌鸟离巢时间的影响,分析了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新奇事物的影响下,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与离巢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窝卵数、是否存在婚外子代与离巢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未返巢雌鸟和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雌鸟觅食时间为(7±4)min/次(n=7),短于7 min与高于7 min的返巢雌鸟在首枚卵产期、身体质量和窝卵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首枚卵产期和身体质量对白眉姬鹟雌鸟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较大,但窝卵数和是否存在婚外子代对白眉姬鹟雌鸟在面临新奇事物时的行为反应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3—7月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采用录像和直接观察法,对人工巢箱条件下雌性普通?孵化投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窝卵数、首枚卵产期及雌鸟的身体条件对孵化期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普通?坐巢时长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705,P0.001);不同孵化阶段坐巢时长存在差异;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444,P=0.050).说明雌性普通?可根据身体条件和窝卵数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6.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隶属鸻形目鸻科,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5年3~4月我们在井冈山大学校园内对灰头麦鸡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灰头麦鸡的窝卵数为4.0枚(n=4),卵鲜重平均为26.9 g,卵量度平均为:47.0 mm×34.2 mm。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灰头麦鸡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是5.6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86.6~95.2min之间,平均在巢率为87.5%(n=4)。研究发现,天气会影响鸟类的孵卵节律,相比阴天和雨天,晴天离巢次数和离巢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7.
白冠长尾雉是我国特产珍贵野生鸟类之一,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通过实地观察,本文对白冠长尾雄的求偶、产卵、鸟巢、孵卵、育雏等习性作了记录和分析,取得了真实数据。这对拯救和研究白冠长尾雉这个濒危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人工饲养和繁殖白冠长尾雉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8,220.8和62.5μm,分别占卵壳总厚度的6.8%,72.6%和20.6%;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其直径为(0.32±0.08)μm(n=30);卵壳表面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有关,气孔横断面呈细漏斗状,在其上半部有颗粒状填充物.同时比较了白冠长尾雉野生和笼养个体未孵化卵壳中2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在组成卵壳的化学元素中,野生白冠长尾雉的Ca,Mg,P,S的质量分数w>1 mg.g-1,其中Ca含量超过卵壳元素总含量的40%;Na,Si,S,K和Al次之,w=0.1~1mg.g-1;Fe,Zn,Pb,Mn,Cu,V,Ti元素的w=1~100μg.g-1;Ni,Cr,Co,Se,Cd的含量最低,w<1μg.g-1.与野生个体的卵壳相比,保护区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的卵壳成分有显著差异,其中S,Cu,Fe,Al,Mn,Si,Sr,Se,Cr等元素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相比,同种元素在不同个体上w的差异均达到20%以上.饲养个体对Fe,Mn,Si和Sr等4种元素摄入明显不足,而S,Cu,Al,Se,Cr等元素则显著偏高,这可能是造成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卵受精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元素的配比,以保证饲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拥有良好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林中,利用人工巢箱招引白眉姬鹟,进行了其身体条件对繁殖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眉姬鹟雌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窝卵数及巢材重量投入无显著相关性;雄鸟身体条件与首枚卵产期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r=0.312,P=0.029);雌鸟身体条件与孵化期坐巢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367,P=0.013);雌雄鸟身体条件与递食次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亲鸟育雏次数随窝雏数增加而显著增加(r=0.552,P0.001).研究表明白眉姬鹟可根据自身和配偶身体条件调整繁殖投入.  相似文献   

10.
2004—2006年的3—7月,通过人工招引的方法对大山雀的窝卵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工巢箱内繁殖的大山雀的常见窝卵数为10—12枚,平均窝卵数为10.24±1.87枚(n=157巢),卵重为1.47±0.12克(n=484枚),卵大小为1.646±0.063cm×1.287±0.045cm(n=484枚).卵重差异显著(P<0.05),卵长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卵短径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方法为其它鸟类窝卵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