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瓜蛋白酶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β-CD(环状糊精)作为包囊剂,经喷雾干燥制得木瓜蛋白酶微胶囊酶制剂,研究微胶囊化的条件及喷雾干燥条件,并用扫描电镜测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自1973年,生物学家将嗜碱芽孢杆菌转化成淀粉,首次生产出β-环状糊精以来,环状糊精的开发应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药、化妆品等许多领域,特别是在食品业中的应用成果尤为引人瞩目。环状糊精(简称CD)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制成的。它由葡萄糖分子串连,形成首尾相接的环状化合物。CD有α-CD、β-CD和γ-CD三种,其中β-CD的应用最多,因为使用这种CD既经济,又具有最好的包接功能。环状糊精的可利用性在于,其环状结构的内部疏水性空洞能容纳各种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吡啶-2,6-二羧酸-β-环状糊精体系荧光分光光度法铀酰离子的最佳条件以及某些稀土共存离子对荧光体系的干扰,并应用于人工 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β-环状糊精分子所具有的特殊的立体结构,筑成了一种能包埋客体分子的“分子胶囊”,而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及医药等工业部门。  相似文献   

5.
对用β-环状糊精(cyclodextrinCD,简称β-CD)消除柑桔汁苦味,防止柑桔罐头沉淀物产生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研究。探明了除去柑桔汁苦味所需。β-CD量与自然组成物间的关系,与柑桔汁放置时间的关系以及与pH间的关系。实验证明:用β-CD能有效脱除柑桔汁的两种主要苦味成份——柠檬苦素和柚苷。其中,柚苷脱除率为75%~90%。同时,此脱苦法能保持柑桔汁的天然风味。  相似文献   

6.
选用聚丙二醇醚(环氧丙烷加成物)作为底物,采用快速原子轰击电离方法,对2,6-二-O-甲基-β-环状糊精进行质谱分析,获得了2,6-二-O-甲基-β-环状糊精的分子离子的信息峰和表征结构的特征数据。  相似文献   

7.
环状糊精具有独特的能吸附各种物质的包接性质,起到稳定、缓解、乳化、提高溶解度和分散度等多种作用。在食品、香料、医药、农药、化工等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环状糊精生产和消费较多,日本每年消费量达3000吨以上,除本国产品外,还需进口部分产品。近年来,国内对环状糊精的生产开发十分重视,应用研究也不断深入,并已建成了多家环状糊精厂,年生产能力已达1000吨左右。产品主要用作高档药品辅料及少量出口。随着国内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品种日趋多样化,特别是近年来冰淇淋等冷饮食品和果肉型、…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环状糊精的性质、国内外生产动态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γ-干扰素(得称IFN-γ)首次被描述和提纯是基于它能干扰成纤维细胞中病毒的复制,干扰素阻止病毒复制的能力是很多种生物学检测IFN-γ方法的依据,在外周血清里的天然IFN-γ含量可能低于目前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极限,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改良的免疫PCR检测方法。即将抗原体反应的专一性同PCR技术的高敏感性的结合,构建一种集ABC及PCR于一体的双得放大系统,用兔抗IFN-γ多抗包被酶联板,加IFN-γ  相似文献   

10.
环状柠檬醛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柠檬醛为原料,经胺基化、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环状柠檬醛(α-、β-环状柠檬醛).在胺基化反应中,采用甲胺替代苯胺或乙胺,是合成环状柠檬醛反应的一次改进.通过这一改进,使反应产率有所提高,总收率大于65%,提供一条比较适宜的合成方法.因为β-环状柠檬醛是一种比α-环状柠檬醛更为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因此我们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把α-环状柠檬醛直接转化成β-环状柠檬醛.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哈磁化杯磁化ELCO种兔血清50-100分钟,立即测定血清淀粉酶(AMS)和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活性。结果表明:AMS酶磁化50分钟比磁化50分钟比磁化100分钟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γ-GT酶磁化100分钟比磁化50分钟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有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柠檬醛为原料,经胺基化,环化和水解反应合成环状柠檬酸(α,β-环状柠檬醛)。在胺基化反应中,采用甲胺替代苯胺或乙胺,是合成环状柠檬醛反应的一次改进,通过这一改进,使反应产率有所提高,总收率大于65%,提供一条比较适宜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γ-HCH在14种辽河(新民段)沉积物表面上的光化学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采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LPS)算法建立了沉积物组成与γ-HCH光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预测γ-HCH在不同沉积物表面上的光解速率常数。该模型说明,沉积物中总碳、有机碳和无机碳质量分数的增多可抑制γ-HCH的光解,而Fe2O3和TiO2质量分数的增多对γ-HCH的光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食品添加剂──环状糊精的应用和生产王伟林(甘肃省石油化工设计院,730030)环状糊精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制成。它由多个葡萄糖分子串联,形成首尾相连的环形化合物。自1973年人们首次发现嗜碱芽孢杆菌可以转化淀粉,制成β-环状糊...  相似文献   

15.
由2,2-双(羟甲基)-1,3-丙二醇开始,经溴ZA人,磷酰氯化,和酰基化等步骤,合成三种新的2,2-双(溴甲基)-1,3-丙二醇和多溴代酚的环状磷酸酯,即:5,5-双(溴甲基)-1,3-二氧-2-磷酰基-2-(2,4,6-三溴苯氧基)环乙烷;5,5-双(溴甲基)-1,3-二氧-2-磷酰基-2-(2,3,4,5,6-五溴苯氧基)环乙烷;双[5,5-双(溴甲基)-1,3-二氧-2-磷酰基]-2-(2,3,5,6-四溴苯氧基)环乙烷。通过对产物元素分析,IR和质子NMR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对蛋黄中胆固醇去除率和β-环状糊精(β-cyclodextrin,β-CD)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黄经20 MPa均质,添加质量分数为8 %的β-CD,经35 ℃混合10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胆固醇的去除率能够达到85 %,此时β-CD的残留率为14.3 %.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吡啶-2,6-二羧酸(DPA)-β-环状糊精体系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铀酰离子的最佳条件以及某些稀土共存离子对荧光体系的干扰,并应用于人工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多目标规划的γ-有效解和γ-最优解的其性质,得到了几个充要条件和同何特性等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环状碘Weng盐光引发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3种环状碘Weng盐,表征了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研究了碘Weng盐-铜-胺三元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酸β-羟乙酯(HE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的自由基聚合,结果表明,向酮-胺体系中加入环状碘Weng盐可以大大加快聚合速度,根据实验结果,推出了光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20.
被孢霉菌体中γ—亚麻酸油脂的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被孢霉中的γ-亚麻酸油脂。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正丁醇-水-EDTA(2:1:1:1:0:1)提取法及乙醇-正己烷两步提取法效果较好,γ-亚麻酸含量分别为5.4%和4.36%,γ-亚麻酸产量分别为15.66笔14.87g/kg DCW;用超临界CO2在不同条件下提取,当条件为:99.99%的高纯CO2,较干燥的菌体材料,40℃,CO2密度为0.95g/cm^3时,γ-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