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容器、露地和槽式苗床播种的方法,在上海松江对来自不同地源的3种红花油茶种子进行播种试验。研究显示全南野生和九江大果红花油茶的出苗率高于德兴红花油茶;在苗高、地径方面,容器播种的全南野生红花油茶极显著高于其它播种方式的品种,德兴红花油茶的3种播种方式中,容器播种的苗高显著高于其它方式、而露地播种苗的地径极显著大于其它方式。本研究还对上海地区红花油茶的播种和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主要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中脂肪酸性状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产地油茶茶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单株间变异主要可分为3类: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棕榈酸,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在产地间差异不显著,硬脂酸和油酸在产地间差异显著,棕榈酸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比、单果鲜出籽率和皮厚3个性状的各杂交组合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间纵横径比和皮厚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单果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相对大小基本相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核桃(Juglans regia)资源表型特征和多样性状况,为湖南省核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龙山县、泸溪县、靖州县、石门县采集的223份核桃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坚果表型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对其21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湘西地区核桃坚果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62%~79.21%,Simpson指数为0.171~0.823,Shannon-Wiener指数0.450~2.760,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8.37%~27.49%。单果质量5.28~31.70 g,<7 g的小果资源和>22 g的大果资源各有4份。基于核桃属DUS测试指南描述的坚果表型性状,补充了3种种形、3种沿缝合线纵切面形状、1种横切面形状和1种核仁皮色等质量性状。表型性状分析表明,表型分化系数平均为64.03%,21个坚果表型性状的群体间变异大于群体内变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15处,可以将15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与其地理距离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502,P=0.023)。【结论】湘西地区...  相似文献   

5.
陈亚斌 《江西科学》2024,(2):252-256+331
为评估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建园成效,对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的90个无性系的种实性状开展变异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建园材料的表型性状间变异明显,变异幅度呈现以下趋势:出籽量>出籽率>单株球果鲜重>千粒重>冠幅,且各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冠幅及单株球果鲜重在不同无性系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初选20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球果鲜重、出籽量、出籽率、千粒重和冠幅比群体均值分别提高了24.33%、38.13%、26.15%、10.47%和9.88%。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杉木3代不同建园材料的种实性状遗传变异丰富,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材料基础;后续可实施育种精细选育并加强建园经营管理;此外,应对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一步开展测定评估,以此为下一代种子园建设提供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果实表型分析和评价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分析核桃(Julans regia)坚果表型多样性并开展性状综合评价,可筛选出具有优良坚果性状的核桃品系。【方法】以北京农林科学院核桃选种圃109份丰产性较好的核桃单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8个坚果表型性状,分析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并进行方差、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1)109份核桃坚果的18个表型性状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为4.70%~25.0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2.849~3.023,表征坚果大小和干质量的指标在个体间具有较高的离散程度,而坚果形状指标的个体间变异较小;(2)坚果各部分的干质量指标与反映坚果大小的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坚果形状指标与坚果三径关系密切,种壳厚度和种壳干质量会显著影响坚果出仁率;(3)坚果大小、形状和外在品质指标能反映坚果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1.596%,以这3个主成分共筛选出几何平均直径、坚果体积、单果干质量、核仁干质量、球形度、壳厚、出仁率和体积出仁率等8个重要性状;(4)在欧氏距离9.0处将109份种质资源聚为4大类群,可用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25年生马尾松种源、地点、林分3水平子代试验林为研究材料,从表型、遗传变异两方面开展研究,以期为马尾松遗传育种策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使用Arlequin 3.5软件依据线性模型估算各层次变异的相对分量。以SAS分析软件依据线性模型对林分生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4因素嵌套模型估算各层次变异的相对分量。【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及种源内无明显的遗传分化。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2.56%,种源内不同地点间的变异占1.66%,地点内个体间的遗传变异则占总变异的95.78%。生长表型数据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胸径与材积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地点间、同一地点的优良林分与普通林分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分子方差分析与生长性状表型数据方差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广西马尾松的主要遗传变异存在于林分内个体间。因此在优良种源中开展优良单株选择可以获得更好的改良效果。该结论对于马尾松遗传育种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藏干热河谷地区采集的21个野生石榴单株果实样本,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野生石榴种质资源的保存表型数据库提供资料,也为选育优良石榴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游标卡尺、电子天平、质构仪和蒽酮比色法等测定21个石榴样本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籽粒硬度、百粒质量、出籽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等12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格布5号果型指数最大;军拥1号单果质量最小,果皮最薄,百粒质量最小,糖酸比最低;则拉1号的果皮厚度最大;昌西1号百粒质量最大;叶巴1号出籽率最大;古拉3号出籽率最低;古拉1号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昌西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珠拉1号糖酸比和固酸比最大。部分指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或负相关;合成“合理-满意度”最高的为珠拉1号。【结论】21个野生石榴样本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明显,野生石榴大多具有果小、硬籽、较酸的特点,且样本间的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从表型层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2个山核桃优株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筛选出优良的山核桃优株,为山核桃良种选育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安徽宁国和大别山地区22株山核桃优株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其7个主要经济性状和6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2个优株青果的单果质量、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干仁单仁质量、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胡乐1号青果单果质量最高,而金寨18号坚果干质量最大;22个优株种仁粗脂肪、蛋白质、主要脂肪酸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果单果质量与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干仁单仁质量及干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山核桃果实品质的主要性状是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和油酸含量,集中反映了果实的经济性状和种仁的品质特征。通过聚类分析将22个优株分为5类:胡乐1号、果子园1号、果子园3号3个优株单独各聚为一类,其余的宁国山核桃优株为一类,大别山山核桃优株为一类。【结论】从分类学看,安徽宁国地区山核桃和大别山地区山核桃之间存在差异。坚果鲜质量、坚果干质量和油酸含量是山核桃优良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两地山核桃的主要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遗传资源丰富,应深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来自10个产地的银杏古树叶黄酮,以及与黄酮合成相关的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了解不同产地银杏叶片的活性物质含量变异以及各活性物质间的相关关系。【方法】以10个产地银杏古树叶为材料,测定各活性物质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产地间及产地内的变异。【结果】嫁接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的银杏,其叶片活性物质含量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显著差异。10个产地银杏古树总黄酮、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PAL活性(鲜质量)分别为9.13 mg/g、157.15 mg/g、0.71 g/L和10.96 U/g。银杏叶黄酮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及PAL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来自汉中产地的黄酮含量最高,在今后优良叶用银杏来源的选择中应予重视。都匀产地黄酮变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在产地间选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产地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采种地红豆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为红豆树采种地试验和遗传资源保护、优质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采自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四川等5省13个采种地的红豆树种子进行纵径、横径、单粒质量、厚度、纵横径比、体积指数等6个性状测量,并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豆树种子性状都具有丰富的变异性(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体积指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5.39%。利用相关性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径、横径、单粒质量、厚度、纵横径比、体积指数等6个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这些性状与经纬度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3个采种地种子可聚为5个类群,且各类群在6个性状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发现,13个采种地种子中综合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四川雅安、福建沙县和安徽歙县富堨的红豆树种子。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花楸种子质量的种源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花楸种子质量的变异规律,对我国东北自然分布区7个种源地的花楸种子的种子千粒重、饱满度、含水量和生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楸种子千粒重远远小于乔木树种的平均水平,其中白河种源的种子千粒重最大,带岭种源的最小.新采收的未经贮藏直接播种的种子生活力最高,其次是低温干藏,而经室温干藏和低温湿藏的种子生活力只能达到20%左右;长白种源的种子无论哪种贮藏处理方式,其生活力都要明显高于其他种源.花楸种子从西南到东北有变轻、变小的趋势;饱满度与经纬度有关,海拔和年降水量也有一定影响;含水量则主要与年均气温和无霜期有关;生活力的变化主要受年均气温的影响.长白种源的花楸种子质量最佳,而汪清和带岭的种源则最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中国沙棘天然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天然分布区选择8个居群,代表山西省西南、东南和北部地区,对叶片、种子、果实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变异系数(Cv)在3.1%~26.5%之间,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营养性状变异度水平最大,平均变异系数(Cv)为20.1%;种子性状最小,平均为8.98%;西南地区果实性状有较高的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Cv)达到20.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和地区间多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O.01);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显示地区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的地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揭示毛红椿种实和苗期生长性状地理种源变异规律,对其天然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果质量、果长等11个表型性状和苗高、地径等2个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毛红椿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3个种源中,来自分布区南部和西部种源的果实和种子性状大小明显高于分布区北部和东部种源。无霜期和海拔是影响毛红椿种实大小的主要因素。毛红椿的苗高和地径在不同种源间有显著差异,且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毛红椿种源的地径生长与产地纬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种源地径的变异模式为纬度渐变型。以苗高为标准对毛红椿优良种源进行初选,可初选出浙江遂昌、湖南新宁、江西赣州、安徽黄山、福建南靖等5个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人工点粉、抖粉授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花粉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结实有增效作用,但因工效低而不适合大面积应用。探讨无人机辅助授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实生林分的结实效应,为山核桃大面积生产性应用辅助授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5年生山核桃实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喷洒按0.025%质量比调配成的薄壳山核桃花粉水溶液,采取连续面积逐株全果测定的方法测定处理与对照样区的果实产量及果质量、核质量、果仁质量等性状,运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人机辅助授薄壳山核桃花粉对山核桃果实有明显增效作用,能显著增加山核桃单位面积鲜果产量、单果质量、核质量及果径,但对果高、核高、核径、果仁质量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单位面积鲜果增产37.16%; 平均单个果实的果质量、核质量、果仁质量分别增加12.02%、5.98%、5.49%,果径增加4.81%。【结论】无人机可辅助对山核桃授薄壳山核桃花粉,由于无人机旋翼风力和种间杂交优势的双重影响,对山核桃果实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GC/MS法分析了鲜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归属了15个成分,其中d-柠檬烯为主要成分(92.6%)。观察了鲜柑皮挥发油溶解膨化泡沫的作用,1.0ml挥发油可溶解大约145cm^3。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授粉方式和花序不同部位肉苁蓉种子质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授粉方法,对结实的肉苁蓉种子进行分级和生活力等测定,研究肉苁蓉不同授粉方式及花序不同部位种子的质量差异。结果表明,肉苁蓉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88.4%,同株异花方式授粉的结实率为43.4%,自花授粉不能结实;异株异花方式授粉种子质量(空胚率为25.67%,千粒重为0.088g,生活力为41.33%,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95.33%)优于同株异花授粉种子(空胚率为92.77%,千粒重为0.068g,生活力为0.67%,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1.33%)。同一花序不同部位种子中,花序下部种子质量最好(千粒重为0.114g,生活力为33.33%,空胚率为33.7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81.33%);花序中部种子次之(千粒重为0.086g,生活力为32.67%,空胚率为35.50%,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为78.52%);花序上部种子质量最差(千粒重为0.078g,种子生活力为10.33%,空胚率为75.65%,粒径≥0.5mm的重量百分比占66.81%)。  相似文献   

19.
籽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内蒙古地区栽培的四个籽瓜品种为材料,通过对果实鲜重、体积、横纵径、果柄的长与粗和果实中心部位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果实干物率的定期观测与分析,明确了籽瓜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NBT光化还原法对22种水果进行S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鲜水果富含SOD,其中菠萝和山楂SOD活性最高,克鲜重酶活性超过300单位,其次是葡萄、枣、桑椹,克鲜重酶活性在288—224单位之间.酶的比活以山楂最高,毫克蛋白质达229.5单位.8种供试水果果皮中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果肉.这22种水果中至少有9种不同的SOD同工酶,其中4种同工酶在多数水果中出现.试验表明,水果SOD活性在贮存期内均呈下降趋势.菠萝SOD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高于西瓜SOD.水果普遍具有Cu·Zn—SOD和Mn—SOD,本研究还发现菠萝、蕉柑和枣具有Fe—S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