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90年,从辣椒上分离到一个病毒分离物,代号P—9003。人工接种可侵染6科14种植物,回接辣椒产生轻微花叶,不被蚜虫传播,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致死温度80—85℃,稀释限点为10~(-7),体外保活期18天左右。病毒粒体球状,密集时呈多角形,直径33—34nm。该病毒在寄主体内浓度较大,通过差速离心和蔗糖梯度离心容易获得较高浓度的纯化病毒,病毒衣壳蛋白分子量为一个组份,约为27500道尔顿。核酸分子量为三组份,分子量分别为1.24,0.55和0.37×10~6道尔顿。与黄瓜花叶病毒(CMV),蚕豆萎蔫病毒(BBWV),烟草坏死病毒(TNV),烟草环斑病毒(TRSV),香石竹环斑病毒(CRSV)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与番茄黑环病毒(TBRV)抗血清产生微弱的沉淀线。衣壳蛋白分子由211个氨基酸组成。根据多项测定结果认为,虽P—9003与TBRV抗血清有微弱反应,但其它各项特性与TBRV相差甚远,为非特异反应。P—9003的核酸和蛋白分子量与已知的几个球状病毒组的数据均不相符,因此认为P9003为一种木报导过的球状病毒,暂定名为辣椒轻花叶病毒(PepperMild Mosaic Virus,PMMV)。  相似文献   

2.
上海郊区青菜上流行的病毒病,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初步明确病毒主要属于以下三个类群:烟草花叶病毒(群)(TMV)、芜菁花叶病毒(T_P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1980年前徐来升等已自青菜上分离出属于TMV群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1980~1981年徐来升等又自崇明大白菜上分离出芜菁花叶病毒崇明分离株  相似文献   

3.
对蚕豆萎蔫病毒2(BBWV2)分离物B935 RNA2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全长由3 601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3'端Poly(A)).RNA2包含一个长的开读框,该开读框起始于231位,终止于3 428位,编码一个分子量为119 ku的多聚蛋白.对外壳蛋白亚基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表明外壳蛋白大亚基(LCP)和小亚基(SCP)是由119 ku多聚蛋白中谷酰胺与甘氨酸及谷酰胺与丙氨酸之间的切割产生的,LCP含有402个氨基酸,SCP含有197个氨基酸.与蚕豆病毒属(Fabavirus)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及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B935与BBWV2分离物及广藿香轻花叶病毒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BBWV1分离物的同源性较低.B935与豇豆花叶病毒属(Comovirus)和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的基因组结构相似,但序列同源性很低.B935与豇豆病毒属病毒的LCP和SCP氨基酸具有共同的保守序列.用4株单克隆抗体进行TAS-ELISA测定表明B935与BBWV1分离物(NRS和PH3)抗原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新疆辣椒病毒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1984牟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具有花叶、皱缩和矮化的病毒标样23个.其中以84—01为代表的19个标样,病毒粒体形态杆状,长约312nm左右。可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和普通烟(三生品种),诱导花叶症。局部侵染心叶烟、普通烟(珊(王西)品种),蔓陀罗和苋色藜诱导局部坏死斑。很容易通过摩擦接种,但不能蚜传。致死温度95℃、10分钟,稀释限点10~(-7),体外存活期达5个月以上,并与TM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根据这些特性,确认这类样品的毒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另一类以83—01为代表的四个样品病毒粒体为球状,大小28nm。可以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西葫芦、甜瓜和黄瓜,局部侵染蚕豆、苋色藜。可通过摩擦接种,也可通过桃蚜传毒,与黄瓜花叶病毒产生明显的沉淀线,证明这类标样的毒源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在田间流行以TMV为主,CMV则较少。八月份以后CMV发病率有所增加。田间还存在不少TMV与CMV混合侵染的病株。实验还证实TMV可以通过辣椒种子、病株残体及带病残体的土壤带毒,成为来年初侵染毒源。通过10%磷酸钠处理种子及用75℃干热处理种子24小时,可以使辣椒种子脱毒,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吡唑和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对此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对已合成的16个N-(1,4-取代吡唑基)-1,2,3-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分别进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初步生物活性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 μg/mL浓度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治疗活性,其中化合物TM-1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TMV和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1.75%和41.25%;化合物TM-13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5.72%,比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8.72%略低,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宝坻蒜区的栽培大蒜普遍感染病毒,发病率几乎百分之百。病毒病的主要症状是花叶,并伴随有叶片黄化,扭曲畸形,植株矮化。病叶的汁液作电镜负柒,发现有大量的线状病毒颗粒,主要分为两种:15nm×600—1200nm和9—10nm×600nm;病叶细胞超微结构中,存在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经免疫电镜方法,发现两种颗粒与烟草花叶病毒(TMV)抗血清反应为阴性,与马铃薯Y病毒(PVY)抗血清反应为阳性;感染了蒜病毒的昆诺阿藜,在叶子上产生枯斑症状。初步研究认为,宝坻大蒜感染的是属于PVY的大蒜花叶病毒(GMV);通过超离心方法已经得到了两种线状病毒的复合提取物。  相似文献   

7.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三种豆科植物和二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汁液易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5×700—750纤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海南黄灯笼辣椒种传病毒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传实验、治疗性脱毒实验、电镜负染法(EM)、血清学及生物学测定等方法,对海南黄灯笼辣椒种传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能够通过种子传毒,种子中可检测到黄瓜花叶病毒(CMV).  相似文献   

9.
嘧肽霉素对烟草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上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嘧肽霉素是一种新型抗病毒生物农药,针对烟草花叶病毒的不同系统寄主进行了该药剂的防效实验.结果表明:嘧肽霉素对不同系统寄主上的TMV引起的病毒病害都具有很好的防效,对TMV侵染烟草引起的烟草病毒病害的预防较为显著,抑制率达80.4%,在辣椒、番茄上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叶枯斑法,测定了手性膦酸酯硫脲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化合物Ⅰ3和Ⅰ14在体积质量分数为500mg/L时对TMV的治疗效率分别为53.2%和56.7%,接近或超过对照药剂宁南霉素(治疗效率为54.3%);通过抗黄瓜花叶病毒(CMV)活性筛选还发现,Ⅰ3和Ⅰ14对CMV的治疗效率分别为53.4%和54.6%,接近对照药宁南霉素(56.3%).在化合物Ⅰ3的作用下,研究了烟草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和3种防御酶(PAL,POD和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化合物Ⅰ3处理后烟草植株体内能产生与抗病机制相关的信号,从而启动植株体内一系列的抗病因子,促进烟草体内防御酶系产生,增强了植物的系统抗病性而达到抗TMV的效果.同时,通过分子对接考察了化合物Ⅰ3和Ⅰ14作用于病毒大分子TMV可能的活性靶标,说明氢键在抗病毒活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波斯毛莨花卉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R89—1,浸染波斯毛莨叶片表现为不规则的黄斑和坏死斑,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能侵染测试的11科40种植物中的7科23种.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约25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根据上述特征,K89—1分离物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用感染的昆诺阿藜叶片通过丁醇澄清及聚乙二醇沉淀容易提纯,每100g叶组织可获22mg病毒.提纯的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最小吸收波长为241nm,A260/A280为1.67.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含有上、中、下三条沉淀带.利用提纯的病毒制备的抗血清经微量沉淀试验效价达1/2048.  相似文献   

12.
RNA2 of broad bean wilt virus 2 (BBWV2) isolate B935 is composed of 3601 nucleotide (nt) residues, exclusive of the polyadenylate at the 3' end. Only one of the six possible reading frames has a long open reading frame, which extends from nt 231 to nt 3428 in the polarity of encapsidated RNA, and encodes a polyprotein of 119 kD. The N-terminus of the large coat protein (LCP) is located at 599 nt and the small coat protein (SCP) at 197 nl from the C-terminus of the 119 kD protein,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coat proteins are released from the polyprotein by cleavages of a glulamine-glycine (Q-G) and a glutamine-alanine (Q-A) bond respectively. The sequence comparison of B935 with fabaviruses shows that B935 has very high sequence homology with other BBWV2 isolates and with patchoul' mild mosaic virus, but has lower homology with BBWV1 isolates. B935 has a similar genomic organization, but a low sequence homology to RNA2 molecules of comoviruses and nepoviruses.  相似文献   

13.
利用蚕豆病毒属的兼并引物对23个加工番茄病株进行RT—PCR检测,其中19株检测出被该属病毒侵染。从中选取4个病株的RTPCR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将所得序列经过基因库检索发现,4个序列均与蚕豆萎蔫病毒2(BBWV2)基因组RNA1的序列同源性最高。然后对病毒分离物XJ14-1基因组进行进一步的克隆和测序,获得RNA1组分3659个核苷酸,RNA2组分1300个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它们与BBWV2的RNAl和RNA2具有高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6.6%~94%和76.9%~94.1%,而与BBWVl的RNA1和RNA2的序列相似性都很低。因此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新疆加工番茄受到BBWV2的侵染。利用BBWV2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不同品种(品系)加工番茄病株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田间病株带毒率达到53.3%,并且供试20品种(品系)均可被BBWV2侵染,该数据表明,BBWV2在田间发生普遍。  相似文献   

14.
利用喷叶法[1]在辣椒上测定了4种不同微肥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和田间的对比试验,研究和分析了不同微肥喷施后辣椒的生育期、生物量、症状类型、病情发展以及体内TMV增殖浓度的变化.初步认为全氨基酸营养精和丰收宝具有提高辣椒耐病的能力.促使植株生长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转化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CMV- CP)和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TMV- CP)的线辣椒纯合系作试材 ,比较了转化植株对接种 CMV非克隆株系后抗病性的变化以及转化植株对接种 PVX,PVY和 TEV等非克隆病毒后的抗病性变化 .结果表明 :转化线辣椒能抵抗 CMV非克隆株系的侵染 ,抗病表达特点为系统症状延迟出现 ,显症株率和病害严重度级别大幅度降低 ,接种叶片与新生叶片中的病毒含量明显减少 .对 PVX,PVY和 TEV等非克隆病毒也表达了相同的抗病特点  相似文献   

16.
香蕉花叶病病原病毒及其卫星R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证明,我国华南地区香蕉叶病的病原病毒种类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引,在广西部分地区发现有烟草叶病毒的新株系感染香蕉。分离得到CMV的卫星RNA。  相似文献   

17.
The camellia isolate of tomato mosaic virus (ToMV-TL) can induce local necrotic lesions on the inoculated leaves in Nicotiana tabacum, whereas the broad bean isolate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B) produces the mosaic symptom on systemic leaves. To examine viral determinant for differential infection phenotype in N. tabacum, the coat protein gene and the 3′ non-coding region of TMV was replaced with that of ToMV, the chimeric virus induced similar local necrotic lesions to that induced by ToM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t protein gene and the 3′ non-coding region of TMV and ToMV influence the virus-induced pathogenesis in N. tabacum.  相似文献   

18.
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3种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在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的应用.无论是使用全抗血清还是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或纯化的病毒,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进行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检测纯化病毒还是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斑点免疫结合法的检测敏感性均优于后2种方法,病毒的可测感度芜菁花叶病毒为0.65ng,烟草花叶病毒为0.39 ng,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为0.45 ng;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兰四唑为底物较为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并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19.
20.
加工番茄CMV与ToMV的ELISA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针对CMV和ToM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37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间接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CMV和ToM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83.2%和61.3%,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8.4%。用Eviews3.0软件借助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分析CMV和ToM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互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