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古菌病毒     
古菌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近年来,人们已经从热泉等特殊环境分离得到了数十种古菌病毒。来自热泉的古菌病毒表现出了极为独特、多样的形态学和基因组学特征,据此目前已经或正在建议建立7个病毒新科。已知的古菌病毒均属于双链DNA病毒,极端嗜热古菌病毒中绝大多数基因的功能尚不清楚。古菌病毒的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自然界病毒多样性的认识,还为探索病毒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对古菌病毒的主要类群及特点作了简单介绍,并进一步探讨了病毒的起源与进化。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工艺处理对不同病毒的灭活效果及清除能力,为清除动物源性产品中病毒污染提供有效的灭活 方法。方法 选用新城疫病毒,人轮状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四种病毒作为指示病毒,加入所选材料中,经 草酸和盐酸的清除工艺后,计算病毒初始及处理后的病毒滴度,总结工艺灭活效果。结果 经过 10% 草酸 1. 5 h 处理后,病毒滴度明显下降,但并未完全灭活; 继续经过 10% 盐酸处理 1h 后,病毒滴度下降到零,病毒完全灭活。 结论 该酸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清除病毒,达到良好的灭活效果,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脑炎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原体除了常见的乙型脑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外,新发现的还有西尼罗病毒、博尔纳病病毒、版纳病毒、尼帕病毒等。了解各病原体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临床医生以及科研工作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蜂胶提取物对人源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为替代病毒,研究蜂胶水提物和醇提物随浓度及时间变化对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浓度相关性实验表明:随着蜂胶醇提物浓度增加,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当醇提物质量浓度达到500μg/mL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了6.93lgPFU/mL和3.75lgPFU/mL。时间相关性实验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50μg/mL蜂胶醇提物与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培养60min,前40min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18lgPFU/mL和3.30lgPFU/mL,随后下降趋势减缓,在60min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的总滴度分别下降了4.48lgPFU/mL和3.67lgPFU/mL。机制研究表明:蜂胶醇提物可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或直接与病毒颗粒结合,使病毒衣壳蛋白变性,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透射电镜图像进一步证实了蜂胶醇提物直接作用病毒导致其膨胀破裂。最后,经蜂胶醇提物处理后,人为污染病毒的蔬菜汁和果汁中病毒的滴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将有可能为果蔬在鲜榨过程中,挑选合适的添加剂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囊膜病毒。发现近40年中,埃博拉病毒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威胁。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病毒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机制和膜融合机制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得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阻碍重重。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分类、形态、病毒蛋白和病毒生命周期,着重介绍了高福院士团队在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结构学手段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激活态囊膜糖蛋白GPcl与宿主细胞受体NPC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埃博拉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识别的机制,并在结构基础上对病毒的膜融合促发机制做出推测,提出以埃博拉病毒为代表的新的(第5种)囊膜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约是在1988年,石头和小球病毒随着软盘悄悄地通过香港和美国进入了中国内地,据传小球病毒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计算机病毒。 1989到1991年,“米开朗琪罗”和“黑色星期五”这两个文件病毒首开破坏软件系统之先河。当时声势之大,决不逊色于现时CIH病毒。 1998年,CIH病毒创造了几个之最:CIH病毒是第一个流行的攻击PE格式32位保护模式程序的病毒;CIH病毒是第一个可以破坏计算机硬件的病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的主要理想与方法。其中在病毒的检测中介绍了检测病毒的原理,以及如何检测内存中的病毒、引导型及文件型病毒、在病毒的清除部分介绍了清除病毒的原理、以及如何用多种方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8.
钟江梅 《科技信息》2009,(15):64-64,265
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与它对网络的危害,对网络病毒造成的极大影响,我们主要从计算机病毒防治基本方法、网络病毒的防治策略、网络病毒的防治和查杀方法、基于网络病毒的安全体系的防治技术和网络病毒的清除这5个方面进行防治病毒。通过有效地治理网络病毒.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正> 病毒性肝炎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病毒。许多病毒都可以引起肝脏病变,如 EB 病毒、CMV 病毒、黄热病病毒和风疹病毒等,但这些病患已另有归类,近代分为三型,即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见表:  相似文献   

10.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材料(感染性克隆),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的过程。该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中研究应用较多,尤以牛瘟病毒的研究开创了消灭麻疹病毒属病毒的先例,小反刍兽疫病毒和犬瘟热病毒的研究与应用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本文综述了反向遗传学技术在麻疹病毒属病毒基因结构与功能、致病机制、感染性克隆构建及新型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白草花叶病毒原的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甘谷)培养的表现花叶症状的白草上分离出一种线状病毒,经鉴别寄主,蚜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电镜(ISEM)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此分离物是高粱花叶病毒SCH株系。  相似文献   

12.
玉米(Zea mays L.)矮花叶病在国内外广泛发生,且在玉米生产中造成了重大损失.通过RT-PCR法从具有典型的玉米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叶片中克隆了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测序和同源性比较表明所克隆的CP基因来自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B株系,全长920个碱基对,开放阅读框编码219个氨基酸,该基因可进一步用于玉米抗矮花叶病的转基因研究,以获得生产应用的抗病材料.  相似文献   

13.
Asearlyasinthe1920s,amosaicorrosettediseasewasfirstreportedonwinterwheatinAmerica,andthenitwasfoundthatthepathogenwastransmittedviasoil. In1925,Mckinneysuccessfullytransmittedthepathogenfromtheinfectedplantstohealthyplantsbymechanical inoculationandprovedthatthepathogenwasavirus,namedsoil bornewheatmosaicvirus(SBWMV).In1969,RaoandBrakkefoundthatSBWMVwas transmittedbyPolymyxagraminisinsoil[1].Inlateryears,similardiseaseswerealsoreportedinJapan,I taly,France,Germany,BrazilandArgentina,w…  相似文献   

14.
改进了芜菁花叶病毒的分离纯化方法,避免了分离纯化芜菁花叶病毒过程中通常遇到的病毒粒子聚集的现象,提高了病毒的得率,这为研究芜菁花叶病毒提供了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camellia isolate of tomato mosaic virus (ToMV-TL) can induce local necrotic lesions on the inoculated leaves in Nicotiana tabacum, whereas the broad bean isolate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B) produces the mosaic symptom on systemic leaves. To examine viral determinant for differential infection phenotype in N. tabacum, the coat protein gene and the 3′ non-coding region of TMV was replaced with that of ToMV, the chimeric virus induced similar local necrotic lesions to that induced by ToMV.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at protein gene and the 3′ non-coding region of TMV and ToMV influence the virus-induced pathogenesis in N. tabacum.  相似文献   

16.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sh)是从上海郊区的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上分离鉴定的,以提纯的病毒为材料,SDS-酚法纯化的基因组RNA作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服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CP),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474个碱基,编码157个氨基酸,将C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His-C中,转化E.coli Top10后,诱导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呈-特异性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与RMVsh抗血清呈阳性反应,RMVsh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烟草花叶病毒属中其他能侵染十字花科作物的成员相比,同源率分别为83.5%-98.9%和87.9%-99.4%,并讨论了RMVsh的分类地位为烟草花叶病毒属侵染十字花科植物2个亚组中的第一亚组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危害新疆西瓜的一种线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从新疆染病的西瓜分离到一种线状病毒,该病毒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6个科的17种草本植物;染病的西瓜、哈密瓜和西葫芦引起植株生长阻滞、叶片皱缩、褪绿、泡斑、黄花叶以至坏死等系统侵染症状;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mm的线形病毒粒子,在染病组织中形成风轮状内含体,证明该病毒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染病组织粗汁液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中与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抗  相似文献   

18.
加工番茄CMV与ToMV的ELISA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针对CMV和ToMV的单克隆抗体对田间表现病毒病症状的137个加工番茄自然病株进行了间接ELIS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CMV和ToMV在加工番茄上的侵染率分别为83.2%和61.3%,并且2种病毒常复合侵染,复合侵染率达58.4%。用Eviews3.0软件借助加权最小二乘法(WLS)分析CMV和ToMV在病株上的带毒量,结果表明,2种病毒在病株上的积累是相互影响的,互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斑点免疫结合法检测3种植物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改进的斑点免疫结合法在检测芜菁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中的应用.无论是使用全抗血清还是纯化的免疫球蛋白,检测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或纯化的病毒,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同时进行的斑点免疫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吸附电子显微术等的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检测纯化病毒还是感染组织粗汁液中的病毒,斑点免疫结合法的检测敏感性均优于后2种方法,病毒的可测感度芜菁花叶病毒为0.65ng,烟草花叶病毒为0.39 ng,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为0.45 ng;应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及羟基吲哚磷酸盐和氮兰四唑为底物较为合适,这种底物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并且反应产物为不褪色的紫色,易于观察和保存.  相似文献   

20.
Pathogen-induced systemic plant signal triggers DNA rearrangements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Plant genome stability is known to be affected by various abio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effect of pathogens. For example, exposure of maize plants to 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seems to activate transposable elements and to cause mutations in the non-infected progeny of infected plants. The induction by 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of an inherited effect may mean that the virus has a non-cell-autonomous influence on genome stability. Infection with Peronospora parasitica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somatic recombin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howe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effects on recombination require the presence of the pathogen or represent a systemic plant response. It is also not clear whether the changes in the frequency of somatic recombination can be inherited. Here we report a threefold increase in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in both infected and non-infected tissue of tobacco plants infected with either tobacco mosaic virus or oilseed rape mosaic viru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a systemic recombination signal that also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frequency of meiotic and/or inherited late somatic re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